機器學習工程師 Peter⟷廣告戰略分析師 広本拓麻:人工智慧 ( 是否 )能取代我們

機器學習工程師 Peter⟷廣告戰略分析師 広本拓麻:人工智慧 ( 是否 )能取代我們

人工智慧近年正朝向更平易近人的方向快速發展,我們一方面訝異於其各種可能,期待手邊枯燥工作能夠交由AI自動完成,另一方面卻也不安於個人工作能力逐漸貶值、不再被需要的近未來。同樣都是20代,也共同面對著AI時代的來臨,一端是開發者觀點,另一端則是應用者的眼界,機器學習工程師Peter與廣告戰略分析師広本拓麻,與我們分享他們對於AI的認識,以及對於人類工作價值的再定義。

嘻哈創作音樂人 陳嫺靜⟷maco marets:成長與自詡之間 身為創作者的我們

嘻哈創作音樂人 陳嫺靜⟷maco marets:成長與自詡之間 身為創作者的我們

作為20代的音樂創作者,或許沒有要成為宇多田光或蔡依林的野心,只求端出的作品能獲得大家喜歡,然後不愁吃穿,就是不錯的事。

但,「不錯」多麽困難。

或許對他們來說,成功不是獲得什麼獎盃,而是在每個自我懷疑後,能不能掏出什麼化為創作,且循環往復,是帶狀的自我實踐,而非達成單點目標。就像薛西佛斯之於巨石,創作者之於創作這件事。所以會不會其實買車買房比較輕鬆?如果說日日的自我反思是種詛咒。

漫畫家 廢廢子⟷跨域藝術家 清水文太:性/愛解放的社會,與還是會寂寞的我們

漫畫家 廢廢子⟷跨域藝術家 清水文太:性/愛解放的社會,與還是會寂寞的我們

人類總是習慣用顏色賦予性別實質意象,藍色代表男性、粉色屬於女性,無論是廁所的標誌,或是性別派對裡散落在地上的氣球,都能看到顏色與性別的強烈連結。不過話說回來,顏色其實只是光的反射,而性別也僅是性徵的區別。從生理差異出發的性別,衍生成為社會框架,建立了一套扮演腳本,為框架下的我們賦予特定的角色期待,譬如務實理性、不易流露情緒的男性,以及溫柔婉約、能夠表現柔弱的女性。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確能感受到某些需要稱職飾演角色的壓力;這些壓力都是對於個人的壓抑,而對於無法回應角色期待的我們而言,這樣的成長過程也都是傷害。面對性別框架與親密關係的態度,「解放」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20代的我們對於性別認同有了更多可能性,親密關係也實踐著多元想像。從臺日20代的視野出發,清水文太與廢廢子同樣透過自己的創作,勾勒對於當代情感關係的理解與觀察。

插畫創作者 葛溫⟷平面設計師 ●(maru):人際關係 與之中的我們

插畫創作者 葛溫⟷平面設計師 ●(maru):人際關係 與之中的我們

2字頭尚處於探索自我、建立身份與歸屬感落地的年紀,透過創作分享對世界觀點的她們,因為畫出、說出真實的心情,獲得許多人的共鳴,甚至成為他們心靈暫時停靠之所。或許正是因為出生在千禧世代,世界在成長的某個階段突然加速,隨之而來的新現象、新問題成為了世代的共同議題。如阿德勒所說,「所有煩腦,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身處在現代緊密的社群環境中,她們會如何看待人際關係,與其中的煩惱?

刺青創作者 wendy ⟷香月:自由的時代與不夠自由的我們

刺青創作者 wendy ⟷香月:自由的時代與不夠自由的我們

今年(2024年)3月香月接待wendy到東京展開刺青巡迴,也是她第一次去東京幫人刺青。一路上邊玩邊刺,最後,她在IG下了一段註解——”a dream tattooing in this cyber city”,在充滿奇幻異想的城市中,收穫了許多。旅程期間,抓住他們在出門前的早晨,一起描繪兩地的社會框架。社會氛圍漸漸開放的今日,從事以往被視為反叛的刺青工作,在現在是否依然會受到無形或有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