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學墉

逼近的現實或輕薄的假象?

在AI焦慮裡重新思考人類價值

2022年11月30日,OpenAI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模型「ChatGPT」,從此AI不再是一種科幻題材,或是以前沒事就說「我不懂你的意思」的文字客服,而是舉凡企畫構思、簡報架構、小說內容都能有求必應的現實,甚至連文字以外的配音、編曲、影像等,以往被認為是人工智慧難以企及、體現著人類靈魂精華之所在的創意工作,AI如今都能輕易生成。

20代在生成式AI尚未普及的環境中成長,才剛進入職場將所學兌現為工作能力,就遭逢人工智慧橫空出世,即將「被取代」的哀嚎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自嘲。AI正以無所不能的姿態席捲而來,而那聲稱能夠滅頂的浪潮,在轉眼之間已經淹漫至我們腳邊。

[TW] 機器學習工程師 Peter

生於1995年。任職於知名社群網站。我問ChatGPT怎麼匿名比較好,他說:「如果您希望不被輕易認出,可以選擇一些與您原名相差較大,但仍然具有一定英文化特點的名字,譬如Peter。這個名字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隱蔽性,可以在保持低調的同時,仍然顯得專業和適合公開場合」——這就是大家說會取代人類的AI。

[JP] 廣告戰略分析師 広本拓麻

1996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於早稻田大學生物物理學領域研究量子科學計算,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2022年起就職於電通,從定性和定量兩種角度從事市場行銷和媒體策畫工作,曾服務飲料、金融、時尚和汽車等業界之客戶。個人興趣包括暗黑舞踏、造訪靈異景點、參與techno演出和與人交談。

Instagram:takuma.hiromoto

起床,關掉鬧鐘打開社群,FB、IG、X、Threads、Dcard滑什麼無所謂,反正要先讓腦袋上線。昨晚好像沒睡好、肩頸有點痠,社群出現如何挑選枕頭的討論,接著是一夜好眠的方法。其實有點不太確定到底是自己的肩頸先感到痠痛,還是看到社群裡的推薦內容之後才開始作痛,不過這些社群網站似乎總在自己的想法具體形成前,就提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實際上,所有會出現在社群首頁上的內容都不是偶然浮出,而是後端的「演算法」紀錄了我們的使用習慣後,推估出我們會想看到什麼內容。社群網站使用的演算法是一種AI,也是工程師Peter平常工作在設計的程式模型。在ChatGPT讓AI蔚為風潮之前,與AI溝通早已是他的日常。

如果說演算法裡的人工智慧,是透過搜集數據產生對於人心的揣測,廣告就是透過有趣的企畫與精準的投放策略,催生受眾的消費慾望。在日本最大廣告代理商「電通」擔任戰略分析師的広本拓麻,使用AI的方式就跟普羅大眾更接近一點,會請AI協助勘誤資料、草擬企畫。不過就広本的立場,他認為AI無論如何都難以取代廣告人的價值,畢竟廣告業是一個關於「想法的產業」,要將商品的價值透過廣告腳本,在消費者心中催生出一種購買商品的需求與衝動,商品會不會賣、消費者會不會買,人的想法依舊是廣告業當中最核心的力量,也是AI始終面對的侷限。

人工智慧近年正朝向更平易近人的方向快速發展,我們一方面訝異於其各種可能,期待手邊枯燥工作能夠交由AI自動完成,另一方面卻也不安於個人工作能力逐漸貶值、不再被需要的近未來。同樣都是20代,也共同面對著AI時代的來臨,一端是開發者觀點,另一端則是應用者的眼界,機器學習工程師Peter與廣告戰略分析師広本拓麻,與我們分享他們對於AI的認識,以及對於人類工作價值的再定義。


[TW] 機器學習工程師 Peter:來自AI開發者的視界

作為社群網站演算法的工程師,Peter平時的工作就是設計AI模型——更精準地說,是「機器學習」的技術模型。看似站在AI浪頭上的他,同樣也觀察到軟體工程師將如不再掌握神諭的先知,逐漸喪失過去對於電腦技術的絕對話語權,需要逐步走下神壇、步入人群,做出更面向人性的改變。

機器學習為AI帶來的突破

秋:社群網站的機器學習工程師,平常要負責的工作是什麼?

P:簡單來說是建立社群網站的首頁推薦。我的工作第一件事情,是把所有使用者的資料,譬如你在幾點幾分看了什麼內容,從資料倉庫(data warehouse)提取出來,整理成接下來要用的格式。轉換完格式之後,再用資料訓練一個「模型」,讓模型根據你的行動,預測「現在的你可能會想看到哪些內容」。

秋:聽起來就是平常我們會提到的「演算法」?

P:這個模型可以說是演算法,不過演算法其實也有別的意思。如設計一套系統、寫一個程式讓電腦按照你的意思運作,也是一種演算法。演算法是大分類。

秋:這種由模型自主生成對於使用者行為的預測,是一種AI技術的應用嗎?

P:其實我們很少用AI這個詞,但上述模型的確算是運用此技術。背後使用的科技都是一種叫做「機器學習」的方法,這才是我們較常運用的詞彙。AI比較像是使用者讓電腦做人類在做的事,屬於更大的範疇,機器學習則是AI下面更具體的技術。

.

.

.

關於29歲:未完成的大人

秋:如果AI是像哆啦A夢般的存在,現在你有一個向AI許願的機會,你會許什麼願呢?

P:AI趕快去開發新藥吧!治療癌症之類的藥。生病真的滿痛苦的,我覺得這才是人們最關心的終極問題。據我所知現在AI有在製藥,不太確定具體的方式,說不定是給出配方或化學式。

秋:即將告別20代了,如何看待現在這個歲數的自己?

P:突然發現自己變滿老的,我爸在現在這個年紀可能準備要生我了,但我還是感覺自己跟大學的時候差不多。小時候看自己跟父母的時候,不是都會覺得是兩種不同的人嗎?但實際到了這個年紀,卻還是覺得自己沒有成為小時候眼裡的大人。

秋:對現在的你來說,最在意的事是什麼呢?

P:想更了解怎麼利用時間,不是那種很完美的善用時間,我覺得不可能有人能做到完全善用時間,只是明白時間是有限的,要怎麼度過這些時間是重要的。假設60歲以後可能行動不便,我已經準備要度過人生一半的時間了。

秋:總覺得壓力好大⋯⋯

P:不用有壓力啦,就是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時間變成不是可以隨意揮灑的東西了。

.

.

.

Recommendation ①

軟體工程師的技術社群GitHub

— 推薦作品 —


[JP] 廣告戰略分析師 広本拓麻:出自AI應用者的觀點

在日本電通擔任戰略分析師的広本拓麻,在工作中使用AI的方式就跟我們一樣,會請AI協助整理資料,也會丟些初步想法請AI協同構思。面對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慧,広本仍然認為人類某些核心價值是無法被取代的,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先認清自己工作與創作的意義。

AI在廣告工作中的應用

秋:廣告戰略分析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広:我的工作主要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媒體計畫」(media plan),假設客戶想投入一億日元的廣告預算,該廣告在電視播出後可能影響到哪些族群、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媒體計畫就是去預測廣告投放的效益。另一個是「戰略規畫」(strategic planning),協助客戶分析自身產品的優勢、在市場中如何創造更多機會、要用什麼方式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比較像是策略性的企畫。

秋:這些工作內容是如何應用AI的呢?

広:主要也是有兩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廣告成效的預估」,通常我會做一個模型去預測廣告的預期效益,這種預測模型的雛形通常都是用Chat GPT做的。第二個面向是戰略規畫,我會丟一些東西給AI,AI也會再回丟一些內容給我,跟AI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初期對話。從零開始做企畫往往是比較難的,由於電通內部已經累積了大量的市場統計資料,將這些資料餵給AI,讓AI形成想法的雛形,其實在企畫構思上會比較有頭緒。當然AI提供的只是粗略想法,自己還是要再做一些調整。

即將被AI取代的我們?「用精美作品讓自己成名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

.

.

關於27歲:正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

秋:如果AI是像哆啦A夢般的存在,現在你有一個向AI許願的機會,你會許什麼願呢?

広:希望可以創造出能將個人特質與職場環境相互配對的系統吧!以人際關係來說,兩個人會合其實是由很多變因組成,不是彼此興趣一致就一定會合。以工作來說,也不是你有多少能力就應該進入什麼樣的公司,反而應該是因為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所以應該被放到適合你的職場環境裡。這種配對的變數就是比較複雜的,也是我希望AI可以完成的。

秋:為什麼會許這個願?

広:我大學是讀物理系的,在純理組的環境裡,我常會被教授罵說怎麼連這種計算分析都做不到。後來進了電通,大家反而都會稱讚我的數理分析能力,一開始我自己也嚇了一跳!會感受如果到現在還是一直處在純理組的環境裡,自己的個性與能力恐怕就沒辦法發揮了吧。我覺得環境跟人,就是會一直互相影響。

秋:對於現在的自己而言,最重要東西是什麼?

広:負面的經驗或是一些痛苦的情緒吧,對目前的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

.

.

— 推薦作品 —

欲觀看完整內容,請購買 第43期〈Taiwan ⟷ Japan 20代的我們〉(*ˇω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