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曾孕育眾多傳奇藝文工作者,至今仍是創意人的靈感之地。本次,《秋刀魚》特別邀請地域振興公司創辦人「佐藤竜馬」、電影導演「岩井澤健治」、臺灣DJ「Spykee」等和福生有緣的創意人,分享他們與這座城市的故事,並推薦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福生地點與藝文作品。
福生曾孕育眾多傳奇藝文工作者,至今仍是創意人的靈感之地。本次,《秋刀魚》特別邀請地域振興公司創辦人「佐藤竜馬」、電影導演「岩井澤健治」、臺灣DJ「Spykee」等和福生有緣的創意人,分享他們與這座城市的故事,並推薦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福生地點與藝文作品。
出生於福生的尾倉崇(以下簡稱:崇)與尾倉彩友(以下簡稱:彩友),生活軌跡一路跳脫出生地,到了號稱東京最宜居的吉祥寺,再回到福生。接著還去過山梨縣務農,直到2019年才又回到福生,現在崇在美式店家林立的國道16號線開設絹印店「INKSTOCK STUDIO」,而彩友則跨過長長的國道在對面橫田空軍基地裡的高級牛排館服務,面對眼前的生活,崇說:「現在是最好的日子。」
關西出身的松下源(愛稱:源醬),對東京的想像和大部分人一樣,直到第一次來福生拜訪朋友,驚訝「東京怎麼有這麼自(鄉)由(下)的地方?」
從前篇田中克海和小川尚寬居住的「BANANA HOUSE」往對街走,約15秒抵達的另一幢米軍ハウス(美軍 house)就是源醬一家。迷你滑板和腳踏車隨性地倚牆,小黑貓Gigi不時出現在腳邊繞,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放眼一望是小孩的玩具佔地最廣,接著才是音樂收藏。當初會從吉祥寺搬到福生,除了田中的邀約之外,其中一個原因是小孩出生。
福生的街道與「赤線」密不可分。簡單來說,日文中的「赤線」指的就是戰後的「紅燈區」。1956年《賣春防止法》頒布後,如卡巴萊歌舞表演或現金制的外國人酒吧、Disco舞廳與餐廳,在福生的赤線一字排開。據當時熟悉這裡的老店主回憶,每當夜晚來臨,除了紅燈區的一隅,周圍的田園景色被一整排高級進口車圍繞,場面之熱鬧,甚至超越銀座或六本木,熙熙攘攘的人流讓人無法順利穿過街道。
如今,「赤線」這個名稱原本的意義已經被遺忘,然而,至少在此次採訪中,許多當地居民對這片土地依然懷有一種自豪感。最近,興起了將紅燈區特有的遊廓建築與日益消亡的紅燈區咖啡廳作為復古景觀來欣賞的風潮。這裡可說是一條在日本也屬罕見、融合主流與地下文化的「東京的舊街區」,如今依然上演著這樣的文化風景。
寫真家小川尚寬鏡頭下的福生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