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的街道與「赤線」密不可分。簡單來說,日文中的「赤線」指的就是戰後的「紅燈區」。1956年《賣春防止法》頒布後,如卡巴萊歌舞表演或現金制的外國人酒吧、Disco舞廳與餐廳,在福生的赤線一字排開。據當時熟悉這裡的老店主回憶,每當夜晚來臨,除了紅燈區的一隅,周圍的田園景色被一整排高級進口車圍繞,場面之熱鬧,甚至超越銀座或六本木,熙熙攘攘的人流讓人無法順利穿過街道。
如今,「赤線」這個名稱原本的意義已經被遺忘,然而,至少在此次採訪中,許多當地居民對這片土地依然懷有一種自豪感。最近,興起了將紅燈區特有的遊廓建築與日益消亡的紅燈區咖啡廳作為復古景觀來欣賞的風潮。這裡可說是一條在日本也屬罕見、融合主流與地下文化的「東京的舊街區」,如今依然上演著這樣的文化風景。
1999年,還沒成立民謡クルセイダーズ(民謠十字軍)的田中克海坐著朋友的車子前往東京郊區的福生參加餃子派對,途經國道16號線時,視野一下子變得豁然寬廣,到了朋友的居住的「米軍ハウス」(美軍house),更是大受衝擊:「なにこれ!かっこいい!」(這是什麼!好帥!)推開門迎來的是寬敞的客廳,以及日本沒有的chill氛圍,聊一聊才發現他的偶像Happy End的大瀧詠一也住在附近的米軍ハウス。那天晚上,他聽說附近正好有人準備退租,於是隔天立刻趕去看房,當時碰巧遇到前房客與房東交屋,就直接拜託房東把房子租給他。自此便落腳福生,現居一棟門前佇立數棵香蕉樹的米軍ハウス,起名「BANANA HOUSE」,在這裡成為連結這個人與那個人的里長伯,也以此為據點創作。
從新宿或澀谷往西邊出發,僅需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就能抵達的美國村「福生」,除了是多組創意人的發源地,也以貫穿美國村的國道16號線為中心,聚集了許多郊區少見的獨立特色店家。不過最能代表福生的,還是「赤線」的存在,從還是一片片麥田環繞的時代開始,便成為日本與美國無論好惡,都持續交會的場所。正因為位處偏遠的地區,福生走過了不是那麼地下又不是主流的流轉,歷經與其他街區不同的發展,成為了「另類東京」。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訪福生的此時此刻吧!
因橫田美軍基地的進駐,「美國文化」幾乎成了福生最為熟知的關鍵字,也孕育出獨樹一格的小鎮風情。沿著國道16號線的基地小道「BASESIDE STREET」漫步,濃厚的異國氣息中滲透出昭和時期的影子,它彷彿正以一種爽朗之姿,和福生初次見面的旅人say hi:「這裡不只吹著美國風,還有著滿滿人情的在地魅力!」
這回,秋刀魚邀來福生在住的現齡17歲高中生TERUHA君帶路——單手拿著冰淇淋走逛,聽古著店主對經典的愛與執著、在汽車旅館主題的咖啡廳裡享用一場輕盈的下午茶,探入懷舊老物的美式雜貨屋,最後以肉汁飽滿的漢堡填滿胃袋⋯⋯。我們沿著國道16號線一路採集店家,就算是睡到自然醒的慵懶休日,也能在日落之前將Google Map上在意的星星都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