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City Pop的起點,跟著80年代聽音樂的方式,重新認識「以整張專輯為單位」的聆聽時代。由知名樂評人因奉從「City Pop三本柱」山下達郎、竹內瑪莉亞、大瀧詠一三位傳奇歌手切入,並精選必聽5張名盤,要入City Pop之門前,請務必認識這些不可不知重要之作!
作為City Pop的起點,跟著80年代聽音樂的方式,重新認識「以整張專輯為單位」的聆聽時代。由知名樂評人因奉從「City Pop三本柱」山下達郎、竹內瑪莉亞、大瀧詠一三位傳奇歌手切入,並精選必聽5張名盤,要入City Pop之門前,請務必認識這些不可不知重要之作!
音樂載體更迭至今,從封套中拿出唱片、放到播放器上播放的體感已少見於日常,然而還是有一群人堅信實體音樂載具的魅力,販賣著黑膠、卡帶、CD,用音樂與客人搭起一座座橋樑。這回以City Pop為題走進臺灣的唱片行,直擊最前線的銷售狀況,看看購買City Pop群眾的面孔,以及是什麼魅力讓他們願意購買支持或僅作收藏。樂迷們請小心,一入坑將無法自拔!
我們都愛聽音樂,而這些人以音樂為業、以日音為家,不止聽,更愛談。《秋刀魚》與dato的podcast節目「CITY BOY的使用說明書」合作,邀請知名唱片公司從業人員「部長」與知名音樂情報粉絲團「宇宙電波」的主理人「 Jesse(TB)」在大家的耳裡相聚,散談City Pop的種種精髓。言談間越嚼越讓人有和風洋食味的「City Pop」,是如何影響著各個世代的人們?讓我們一起戴上耳機聽聽。
2020年,台中后里鄉萬秀洗衣店的孫子——張瑞夫善用在洗衣店多年未取回的衣物,打扮自己的阿公萬吉與阿嬤秀娥,惜物時尚的創意上傳社群平臺後引起熱烈討論;同時間,在日本秋田縣,也有一位孫子NAOYA,身為廣告業從業人士,憑著自身對時尚的美感,替爺爺TETSUYA搭配各式時髦的衣服,並以爺爺的口吻在社群平臺上與粉絲分享穿搭。
唱盤來到翻面最終章,隨著音樂搖擺,我們聽遍了日本City Pop的盛事到復甦,席捲亞洲到全世界的傳奇音樂,回到日本後長出了新的輪廓。那麼,從日本70、80年代的City Pop回頭看臺灣是否也有受到其音樂曲風影響?哪些臺灣歌曲可以作為代表?現在的臺灣樂壇又有哪些音樂受其影響?作為最後安可場、最後搖擺的微醺時刻,讓我們聆聽,屬於臺灣人的City Pop會是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