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與收斂間的服裝創作 讓藝術成為穿著品味的養分

臺灣服裝品牌「甫月」與經典鞋款「Trippen」的服裝基本物件

「衣服終究是供人穿著的物品,僅是穿者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但重要的是設計師的創作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價值觀影響,也希望穿者能夠共有這個價值觀。」日本服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以黑色、破壞、不對稱的狂放剪裁,一舉將日本時尚推向國際,而這一席設計師的「自由論」更為亞洲帶來服裝設計的解放浪潮,90年代是她在世界大放光芒的年份,同時也深植一顆「解構主義」的種子,紮實地埋藏在設計師Jerry的心中,讓當年還只是就讀復興美工的年輕人,對服裝設計師有了不同的視野。

2012年年初,服裝品牌「甫月 Fu Yue」就此誕生,將自由設計的時尚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成功帶領臺灣設計走上日本伸展臺、受日本重量級時尚雜誌《裝苑》指名服裝拍攝,更成功獲得日本買家青睞,彷彿實踐了服裝創作最狂放的詮釋。

從英倫雅痞到中國老子 中西交融的設計理念

從小受到父親學習服裝設計的影響,Jerry耳濡目染下吸收著世界各國服裝品牌的設計精髓,直到前往歷史與前衛共存的英國就讀服裝設計,遇見了求學於服裝管理的女友Kinki,結合商學背景的Gary,英國開創性的因子讓三人一拍即合,以Kinki 的小名「脯脯」拆字反念,富饒哲學意涵的「甫月」開啟了中西交融的服裝品牌,將老子的《道德經》作為設計的中心思想,把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注入衣著中,傳遞「老子學」的獨特美學。

「我們終究是亞洲人,從思考邏輯與血液裡找尋創作最根本的價值,是我們在英國學到精神。」《道德經》中最重要的概念,莫過於順應靈感所詮釋出的創作,正屬「道法自然」;而「無為而治」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要跟著法則,自然地將事情做到最好。」在甫月的創作裡,不管商業或藝術,每個人心中那把道德經的度量衡都有所不同,市場的變化永遠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唯有跟著心中的聲音,才能創作出永恆不退流行的作品。許多人聽到「老子」思想或許都會退後三步,但在甫月所搭建出的服裝世界,正是用細膩的版型與俐落的剪裁重新車縫哲學的輪廓,借此打破流行時效的魔咒。

從建築到雕塑 跨界藝術源源不絕的靈感

除了每年必定的老子系列創作,一年兩季的全新創作都能看見不同領域藝術家,在服裝剪裁上的跨界交會。好比現代建築之父、法國建築師科比意的建築設計,無燈的煙囪型窗架,巧妙的幻化成摟空帶有鋼架般直條的裙身設計,以布料直白呈現燈光照下的藍或紅,彷彿具象地將建築穿在身上;俄羅斯幾何抽象派畫家馬列维奇百年前的抽象畫作,改變人類對平面圖的立體想像,於是漸層的意象抽象地以摺紙質料融入裙子中,挑戰穿衣者用不同角度觀看服裝的樣貌;又或是受到臺灣雕塑藝術家李真作品啟發,將雕刻中的菱角拆解後拼接,讓服裝看似正面其實是背面的設計,增添穿搭時的想像力。

「或許就是對藝術永遠抱持好奇心。」甫月所傳遞的藝術,從領域到時空都毫無設限。習慣挖掘自己感興趣的創作者,翻遍生平、創作、書籍,「關於藝術家生處的年代,任何一切時空背景都會成為我靈感的來源。」甫月在設計服裝上只需要短短兩週的時間就能完成,但前期的資料收集往往需要花費兩個月的時間,為的就是連同時代氛圍都列入創作考量,密集的60天內大量吸收一位藝術家的生命過程,「彷彿就像是在每一次創作中,都跟一位藝術家或建築師產生了情感的交會,然後在服裝上做出新的呈現。」甫月以馬列维奇所在的20世紀初俄羅斯為例,當時正是將藝術融入生活、工業的蓬勃年代,把當年新穎的立體結構手法,運用在2017年的現今,重疊成為上衣的剪裁,「將數十年到數百年的藝術變成衣服,是件很有意義的事!」甫月戲稱只要這世上還有尚未「熟透」的藝術家,靈感終究不會斷炊,而甫月也持續用品牌,在不同時空與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相遇。

設計、細節、營造整體風格 持久不敗的服裝精神

甫月形容川久保玲最值得欽佩的無非是秀場上誇張的設計與商業考量的時尚服裝,彼此能在「藝術」與「市場」中取得完美平衡,「這也是甫月努力在此『順應自然』的目標。」對市場高度敏銳的Kinki是甫月走向國際的推手,「既然走向自創品牌這條路,對於設計就要有所堅持。」Kinki指的是堅持品牌性格,從「設計、細節、營造整體風格」下手,和消費者溝通品牌定位,讓消費者習慣「這就是甫月的風格」,進而達到忠誠度,「這才是不受景氣影響,永遠存在的甫月特色。」Kinki笑著說,真正的好東西、有品牌價值的特色服裝,往往離真正主流市場非常遙遠,但反到經得起世代考驗,不受時尚消退影響,即使10年後仍可持久得穿出家門,「沒有賣不好的設計服裝,只有不會賣的人。」Kinki堅定的替不隨波逐流的甫月寫下註解,沒有所謂大眾或是快時尚的枷鎖,反倒更像是道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踏入日本 首見極致設計的追求與認同

總是刻意在領口或是袖緣加入裁縫細節,或是時而誇張的版型,在臺灣還是有些許保守,相較在日本參展經驗,日本買家對於具有設計理念的造型,以及張力感強烈的表現手法更感興趣,但Kinki也不諱言,日本對於設計理念的考究相當嚴格,往往一觀察就是一整年,「確定每一季服裝都有品牌脈絡,貫徹設計精神才能備受肯定。」他們回憶起參展的過程中,日本設計界更懂得尊重創作者核心概念,而受到部分日本設計師的職人精神影響,日本服裝之所以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正是將生活融入設計,並將創造力成為市場可接受商品,「日本喜歡有細節的事物。」提及與《裝苑》主編的合作經驗,Kinki認為這或許正是甫月受到日本喜愛的原因。

舒適同時保有獨特性 無違感的服裝生活物件

從服裝設計走向穿衣氛圍的營造,甫月正在創造一種「舒適自在確保有獨特性」的無違感,同樣受到前衛時尚喜愛的德國經典皮革鞋款Trippen,正好呼應了甫月一季一位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在Trippen充滿藝術感的鞋款設計上,不規則的剪裁與時而具有誇張表情的鞋型,宛如從上身服裝延伸到腳底的個人風格,不只是穿著上的感受,更讓看的人舒適、搭配協調的舒服,以及自身的永續使用等,這都是『舒適』在甫月與Trippen的共同創造的層次感。「服裝就是代表一個人的生活品味。」身材嬌小的Kinki一襲不規則剪裁的白色長裙,搭配經典白色皮革樂福鞋,延長了身形,「我最擅長的搭配就是藏拙。」Kinki自信的說道。隨著年齡與生活型態的成熟,Jerry和Kinki已不再是當年英國的嬉皮青年,褪去手上多餘的配件,對他們而言,現在生活必須的穿衣型態,常會以身上單一重點的誇張手法增添個人特色,例如甫月剪裁鮮明的上衣搭上輕便的牛仔褲,或是清爽的基本款服裝搭配Trippen帶有強烈設計的鞋型,藉由服裝或鞋款的巧思替自己的品味說話。

設計藏在細節裡 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的穿著藝術

從服裝設計角度來看,Jerry認為服裝與鞋子都必須滿足最基本的「舒適性」,因此在柔軟且善用環保植物鞣革的Trippen材質上,完全符合腳部的舒展,但更進一步的目標則是讓設計回歸本來樣貌,好比鞋面以條狀紋路修飾,彈性接縫處隱藏於邊緣,細膩的車縫讓人聯想起甫月上身服裝的領口與下身裙褲的口袋,「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Kinki翻著藉由長版上衣腰部特別開立的洞口,讓人可輕易的將手穿越上衣伸入褲子口袋,「設計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製造一些話題,然後讓人覺得有很多巧思。」Jerry則說,「低調卻可以張狂,或許這是甫月與Trippen最大的共同點。」同樣熱愛藝術的Trippen,總是將狂放的設計元素隱身在鞋底或綁帶的邊緣,將鞋子作為藝術品來設計,正巧就是甫月將藝術作為服裝呈現的完美詮釋,不像時尚潮流第一眼就令人著迷,來的快去的也快,甫月的服裝與Trippen的設計,非得要再看一眼才能恍然大悟,原來藝術也能穿在身上、踩在腳上。

回歸創作本身 從時裝到永續經營的無限延伸

求學期間曾經短暫在義大利設計鞋款的Jerry,以誇大的蝴蝶結造型受到注目,「無論鞋子或是衣服,設計回歸創作本身,畫出能讓藝術融入剪裁的草圖。」Jerry心中藝術的舞臺不只是美術館收藏或書本上的畫作,而是將其靈魂勾勒在時裝上的線條,連同Trippen將皮革延展成「不只是鞋子」的理想,將時代精神融合其中,用一件衣服或一雙鞋子,傳遞一位藝術家、一個時期的樣貌。

不受限於時尚眼光的時效性,甫月與Trippen將視野放在更持久的永續經營上,兩者皆有著社會責任的使命,甫月渴望透過品牌傳遞世界真善美的自然之道;Trippen則肩負起環保理念,從工人到材質都能與社會、自然友善共好。

在狂放與收斂間的時裝創作上,如同川久保玲所說的設計自由,將不受任何價值觀、任何人影響,讓藝術成為穿著品味的養分,順應人心,將服飾與鞋子都成為藝術展演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