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人潮湧出前的凌晨、尚未甦醒的城市,一名清潔員規律起床、盥洗、看一眼陽光灑落後出門工作,輪流在市區17座公共廁所間打掃,偶而伴隨著文庫本的閱讀、老舊音樂卡帶的AB面更換……,這部臺詞極少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一舉讓日本實力派男星役所廣司獲得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亦是本片德國導演文溫德斯文藝電影中最賣座的一部,更成為2024年日本挺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佳作。一切看似平淡的電影,用後勁極強的「安靜」,像是散步一般跟著日本電影走到了新境界。所有故事的起源,得從知名創意人、日本廣告公司電通創意總監高崎卓馬擔綱編劇開始說起:「廣告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人們的情緒。」他讓世人看到電影時,同時看見影史上最成功的大型廣告,販售的是人類藝術與美的意識。
相較於日本多位建築巨擘,透過極致外觀造型與前瞻空間設計,挑戰城市景觀「未來式」,長坂常提出「半建築」( semi-architecture )的概念,在未完成的空間,或是廢棄老屋、傳統老屋等既有建築內,與新建材融合,創造出使用者能遊走在建築與家具間的場域,讓人們真正「活進」建築中。作為日本新銳建築師中非主流的存在,《秋刀魚》雜誌獨家專訪長坂常,在他提出「完整性是一種束縛、居住者需要更多自由與參與」之概念後,如何看待高密集發展的社會,還需要什麼樣的「未來建築」?
創團於1992年、2000年宣布解散後,2008年又復出,2018年SDS又遇上前所未有的挫折——前鼓手丸山晴茂病逝。直到2020年新鼓手大工原幹雄加入,與主唱兼吉他手曾我部惠一、吉他手田中貴再次出發。而2023年,也是SDS至關重要的一年,不僅迎來了30週年,預計巡迴30場以上,也發行了樂團紀錄片《紀錄片:Sunny Day Service》。每天都以繁忙促亂的節奏過著,心跳很快、血壓很高,身體隨時處於表演的狀態,無法擺脫的疲憊感,持續堆積在身體中,但在一次又一次撥動琴弦、揮動鼓棒、唱出動人的旋律時,噴發出更多能量,推動著身體繼續前進。
擅長以多媒體與複合媒材呈現現代風格神話的藝術家鴻池朋子,近年來活躍於各大藝術展與藝博會;不只是平面繪畫,更運用了鉛筆素描、立體雕塑等不同媒材,建構許多想像中的超現實場景,也描繪不同人物與動物的姿態。透過即將開幕的《THE 哆啦A夢展 台北2023》展覽,鴻池朋子不僅攜帶作品《靜香的洞窟》來台,也與我們分享作品背後的創作巧思,以及在創作路途中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