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采姍、攝影-鄭弘敬、編輯-林珈綺

⬭⬬此篇攝影在天氣晴朗的夏日午後,寫真家鄭弘敬帶著鏡頭到了陳威廷就讀的東京藝術大學,捕捉他在版畫教室裡創作游移的過程。

在天上的以及地上的存在
都讓我迷路
迷路是為了找尋
還是尋找是為了迷路
我們都在兩個地方來回成為一條船
--陳威廷詩畫集《一抹灰》

接近夏天的尾聲,踏進由舊警察局改建的臺南市美術館一館,穿越承載歷史的長廊,再經過中堂超過八十歲的老樹,才在一方陽光灑進清透玻璃的空間,看見藝術家陳威廷的個展《一抹灰》。

從尋覓到抵達,《一抹灰》的展區並不那麼直觀地被發現;而終於落腳後的觀展,又是另一次啟程,去觀看、思索與感受。人生即是一連串的滯留與前進,一如威廷透過展覽帶給觀者的線索──不必非要得到或成為什麼,偶爾,待在灰裡也不錯。

東京藝術大學版畫教室

是圓融的灰,也是飄散空中的灰

《一抹灰》由石版畫、油畫和軟雕塑裝置等多重媒材構成,呈現或輕淺或濃烈的氛圍;同時,威廷更闊別十年推出《一抹灰》同名詩畫集,集結積累多時的畫作與詩,在刪減與拼湊之間相互叩問,展露其何以從非黑即白,轉變為安於一抹灰的心境變化。

「偏執狂的中庸之道。」翻開詩畫集自序,關於一抹灰,威廷如此形容。

「以前常追求什麼是正確的,也很在意人際關係的維持,但這幾年發現我變圓融了。」威廷的視角逐漸從他人轉向自身,在軟化裡試著調節內心,「說是超然也好,我不再那麼堅持關係與情感的絕對值,而是轉身思考,試著與自己和世界和解。」

《一抹灰》的命名,早在威廷籌劃上一檔展覽《彼岸》時便已悄悄發芽,然而真正決定以此定調的契機,是外婆冥冥之中帶來的提點。

「外婆前陣子過世了,送葬的路上要拿香。他們說,飄散空中的灰煙,就是魂魄在跟著你上車。」死去或活著的人,離開與被留下的人,那抹若有似無的灰,裝滿了想念與牽掛,「以《一抹灰》為題,某部分是獻給那時候的自己。」

告別式約一個月後,威廷也完成了《一抹灰》的主視覺之作。畫面裡一隻熊站在被微風輕拂的海岸旁,端看腳邊的石頭與空椅,似是秋天又如夏天,「空無一人的一片海,最能夠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畫完這幅後,感覺展覽被推進出更完整的輪廓了。」

威廷笑著透露,自己其實不是個愛往山海跑的人,但他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每回畫海的光影變化,都是彼時自身狀態的映照,「就像蘇打綠〈是我的海〉那首歌一樣,你心裡的海是波濤洶湧的,還是寧靜無痕的,只有自己知道。」

投射物哀美學,從人到物的灰階探問

除了引發眾人探掘人與人之間的過程,人與物件的關係,亦是威廷長期關注的重點──比如一幅名為〈Lemon〉的作品。

「成為英雄也不一定要主人翁,一顆檸檬拯救了疲憊的靈肉。」在威廷去年的札記裡,他曾這樣寫道。當時他正在閱讀日本作家梶井基次郎的《檸檬》,講述一位身患絕症的人,行經水果店買了顆檸檬,並走進書店將其放在書架上的故事。

「很多人會覺得這個行為不知所云,但那是因為我們不瞭解這個物件之於他的關係,才會感到荒謬。」威廷認為,那顆檸檬對故事角色而言,是灰濛世界裡發亮的希望,也像一顆黃色炸彈,充滿著不可預判性。

他聯想到探究物性的物哀美學,那股消逝感與其作品欲呈現的氛圍相近,便將檸檬轉化為細節蘊藏在《一抹灰》中。除了畫作,就連詩畫集的邊條顏色,以及此次展覽延伸與在地酒吧 Hērá 合作的調酒,都有檸檬元素在裡頭,「它對我而言是不是也代表希望,我還不確定,但它或多或少為展覽起到了些化學作用。」

石版畫初嘗試,以線條與色彩彰顯層次

不同於過去多以丙烯壓克力與油性粉彩作畫,此回威廷初次挑戰用石版畫創作。

去年,威廷在因緣際會下結識東京藝術大學石版畫工房的橫尾拓郎先生,兩人為《一抹灰》呈現的可能進一步研究與討論,「我一直很欣賞夏卡爾、大衛・林區的作品,他們都有創作石版畫的過程,我也想體會看看,自己用手去做成的版畫效果會是如何。」

他們選用較為輕薄的鋁板製作,過程中面臨不少顛覆過往創作思維的挑戰,「光是線條就不太能修改,下筆時要精準畫好。」由於拓印的關係,威廷更需將原本的草圖左右顛倒再作畫,一筆一筆確認方向是否無誤,「過程中要不斷分裂自我,是很有趣的經驗。」

而《一抹灰》裡有不少石版畫,皆以單一色調繪製,「我對古典格林童話,或日本畫家竹久夢二詩畫集裡那種單色系的魅力很是著迷。」如同可愛角色外表下的躊躇與哀傷,威廷希冀透過純色來反轉彰顯層次的豐富,當只有一種顏色時,更能專注挖掘裡頭蘊藏的內容,進而思考作品與觀者自身的連結。

 
 

沒有固定答案,一抹灰容納各種可能
《一抹灰》展覽以石版畫作〈Exit〉為起始,讓出口成為入口,使感受上的錯位也成為一種灰色地帶,所有作品都宛如迷途裡的提示而非答案,交由觀者自行解讀。

「我希望說 70% 的話就好,剩下 30% 由大家完成。」像是場地中間,有個兔子拉著熊的軟雕塑裝置,原本創作的意念是呈現不同時期自我的掙扎,卻收到不少預料之外的回饋,「一位觀者寫下很美的一段話:『有個好夢,夢裡你在畫畫,我拉著你看星星。』他看到了另一個面向的可能,這些開放式回答都讓我驚喜和感動。」

接納不同答案,即是一種灰。已在東京生活近六年的威廷說,到日本生活後,變得更享受獨處時光,日復一日的回家路上,懂得細看鳥兒走路、河水漲退;半夜運動後回家總會遇到一位婆婆在賣東西,那認真的身影,與記憶裡曾相遇的人們重疊,使他莫名感動。

「聽起來也許很平淡無奇,但唯有真正無聊的時候,我們才能創造出新的能量。」從生死交界、人我分際到自我掙扎,現在的威廷已在忙碌跟過於嘈雜之間,找到適合停歇的位置,那一抹灰,也許更可以看清些什麼──

 
 

或者看不清也無妨,我們能看星星、畫畫,亦是一種安然。


展覽日期:2025年08月15日(五)至09月14日(日)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一館 展覽室A(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37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10:00至下午18:00(週一休館,週六延長至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