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熟群像・20歲的模樣:東京X臺北 年輕世代街角SNAP

初熟群像・20歲的模樣:東京X臺北 年輕世代街角SNAP

接觸嶄新領域、摸索個人風格,當眼前出現各種可能性的同時,身上卻也逐漸感受到現實與責任的重量。

少年以上成人未滿的20代,如同正準備成熟的青梅,是還未完成的大人。

本次秋刀魚編輯部的街拍企畫,在臺北與東京街拍捕捉20代的初熟身影,更透過街訪,調查年輕世代當前的想法與煩惱!

屬於我們的生活方式!臺日 Gen Z 文化現象

屬於我們的生活方式!臺日 Gen Z 文化現象

昨晚在線上跟不認識的人語音聊到睡著,這種輕薄短暫的陪伴關係,沒什麼負擔也滿好的。剛在上班通勤的捷運上,為了跟上同事話題,用1.5倍速看完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動畫。趁著工作空檔快速滑了一下機票價格,雖然今年已經去過一次,但下次放假還是想再去日本獨旅。午休時間,同事已經開始討論下班要不要一起吃晚餐了,E人真是有活力。INFJ下班只想回家,關在房間躺床看書就是一天最療癒的時光。這陣子突然覺得,買張實體專輯放在房間好像也不錯?

如果說文化是生活方式的集合,那麼這就是屬於臺日20代的日常!

機器學習工程師 Peter⟷廣告戰略分析師 広本拓麻:人工智慧 ( 是否 )能取代我們

機器學習工程師 Peter⟷廣告戰略分析師 広本拓麻:人工智慧 ( 是否 )能取代我們

人工智慧近年正朝向更平易近人的方向快速發展,我們一方面訝異於其各種可能,期待手邊枯燥工作能夠交由AI自動完成,另一方面卻也不安於個人工作能力逐漸貶值、不再被需要的近未來。同樣都是20代,也共同面對著AI時代的來臨,一端是開發者觀點,另一端則是應用者的眼界,機器學習工程師Peter與廣告戰略分析師広本拓麻,與我們分享他們對於AI的認識,以及對於人類工作價值的再定義。

嘻哈創作音樂人 陳嫺靜⟷maco marets:成長與自詡之間 身為創作者的我們

嘻哈創作音樂人 陳嫺靜⟷maco marets:成長與自詡之間 身為創作者的我們

作為20代的音樂創作者,或許沒有要成為宇多田光或蔡依林的野心,只求端出的作品能獲得大家喜歡,然後不愁吃穿,就是不錯的事。

但,「不錯」多麽困難。

或許對他們來說,成功不是獲得什麼獎盃,而是在每個自我懷疑後,能不能掏出什麼化為創作,且循環往復,是帶狀的自我實踐,而非達成單點目標。就像薛西佛斯之於巨石,創作者之於創作這件事。所以會不會其實買車買房比較輕鬆?如果說日日的自我反思是種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