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京都】五条‧漫步 見京都新的一面!用慢速掃描,接住老街區帶來的新驚喜

【第二次的京都】五条‧漫步 見京都新的一面!用慢速掃描,接住老街區帶來的新驚喜

用「走路」的方式旅遊,是件有點奢侈的事:以最長的時間經歷最短的距離,通常也是二訪與以上的旅人才有的餘裕。時速6公里以下的速率,節奏與方向都彈性自如,隨腳步邁開、眼睛探索,能慢慢貼近地方生活的真實。房子的長相、花盆裡種什麼花、牆壁上奇怪的海報,不論好壞,都是生活狀態的顯影。與此同時,所有見聞與自身文化的相互碰撞與交融,也讓旅程的份量從此一點一滴累積。

【第二次的京都】不只是設計工作室,也作為人的連結點與創作基地-古道具店ものや 店主 櫻井仁紀與吉田卓史

【第二次的京都】不只是設計工作室,也作為人的連結點與創作基地-古道具店ものや 店主 櫻井仁紀與吉田卓史

平安神宮前廣場的「平安蚤之市」、東寺的「弘法市」與北野天滿宮的「天神市」,幾乎每個月都有販賣古董與古道具的露天市集。當時就讀京都工藝纖維大學一年級的櫻井紀仁和吉田卓史,在擔任「京都ふるどうぐ市」(京都古道具市)義工時受到感召,興起了開店念頭,搜羅一些古道具後,就在當時的校慶上擺攤販售,「我們都是學設計的,常常聊到將來想開一家設計事務所。然而,如果只有設計事務所,認識人的管道可能比較受限,我們希望能在與人交流的同時進行創作。就像同一所大學的前輩有經營一家叫做『itou』的古道具店,我們就想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場域,就能讓人們匯聚在一起,顧客也可能因為看到我們正在進行創作的樣子,進而委託我們工作,光是想到這個點子就讓我們很興奮。」相較於被設計事務所的框架限制,他們選擇馬上能開業的古道具店,於是「ものや」就在他們大學四年級2018年的春季誕生了。

【第二次的京都】在左京區聚集了有趣的人們,孕育出的全新生活方式-for Cities 共同經營者 杉田 真理子

【第二次的京都】在左京區聚集了有趣的人們,孕育出的全新生活方式-for Cities 共同經營者 杉田 真理子

京都市左京區的淨土寺一帶,是距離哲學之道、銀閣寺等有名觀光景點徒步幾分鐘的閑靜住宅區。乍看什麼都沒有,卻聚集了販售書籍雜貨的獨立書店「ホホホ座 浄土寺店」、手工印刷工坊「hand saw press Kyoto」、金工工坊「Ren」等讓人不遠千里來訪的魅力小店。這次訪問的 for Cities 共同經營者——杉田真理子所經營「Bridge To Kyoto」也位在這一帶,除了作為 urbanst in residence 計畫的據點,同時也是杉田真理子的家。

【第二次的京都】讓客人來到如朋友家般的場域-義式餐酒館IL LAGO店主 堀田樹

【第二次的京都】讓客人來到如朋友家般的場域-義式餐酒館IL LAGO店主 堀田樹

距離京都市役所前站徒步2分的IL LAGO,在京都最熱鬧的街區之一河原町通附近,稍稍遠離喧囂的大街,是行家才知道的IL LAGO有著什麼樣的魅力?直到店主堀田樹說他自己其實就曾經是常客之一,「以前在京都的養老院工作時,偶然知道了『IL LAMPO』。當時就非常喜歡這裡,也跟店員變成了好朋友。」即使後來因為換工作遠離京都,他仍不時造訪,然而當他在長野扭轉經營不善的青年旅館時,接到了在IL LAMPO的店長打算歇業的消息,便將店面頂了下來。他回憶當時雖然完全沒有經營餐飲業的經驗,但在長野經營青年旅館時,同時也開設了另一家咖啡店的經驗鼓舞了自己。

【第二次的京都】在工藝大城京都掀起一場小小的工藝革命-3D列印工作室「新工芸舍」

【第二次的京都】在工藝大城京都掀起一場小小的工藝革命-3D列印工作室「新工芸舍」

主理人三田地博史在2023年3月離開傳統職場,創立「新工芸舍」與販賣作品的「新工芸店」。奇怪的是,一般店家都選擇熱鬧地段,他卻將工作室設在市區,店面則在距離市中心30分鐘車程的龜岡。詢問之下其實無特殊原因,只是剛好認識那位京都最funky的不動產經紀人川端寛之,另外也覺得這裡環境不錯,很通風、空氣感很好,適合週末來轉換平日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