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學墉、攝影—鄭弘敬、圖片提供—蘇鈺淳
「對三分鐘熱度的我來說,電影是我唯一會想一直、一直做下去的事。」蘇鈺淳在個人執導的首部長片《不會跑步的人的跑步方式》(後稱《不會跑步的人》)介紹中,寫下了自己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來自對電影的鍾情。
《不會跑步的人》是關於一位新人導演在沒預算、找不到演員、勘景時汽車拋錨、愛貓走失、室友臨盆下仍嘗試拍出自己的公路電影的電影,也是蘇鈺淳在東京藝術大學的畢業製作,同時她憑該作與山中瑤子《納米比亞沙漠直播中》、空音央《青春末世物語》等導演一同入圍日本唯一的新人導演賞「新藤兼人賞」。
作為在臺灣成長、於日本嶄露頭角的新銳導演,蘇鈺淳的電影像是光柵卡,從不同角度觀看會看見不同模樣,她也從未試圖在鏡頭中給予明確的答案,而是嘗試呈現情感與關係總是游移在一端與一端之間的曖昧,就像她的創作視野同時複寫著臺灣與日本的視角。
一百元的電影票
來到日本前,蘇鈺淳曾經歷過一段青黃不接的時期。臺藝大畢業後,對自己拍的畢製不太甘心,帶著想再挑戰一次的念頭申請各類短片補助卻接連落空。因為喜歡日本電影的細膩與幽默,便打算利用這段空窗期去日本打工度假尋找方向,首次申請也順利抽中簽證。福神看似終於來敲門,沒想到卻是按電鈴就跑的惡作劇——簽證受理單憑空消失,最終只能寫下放棄書。
被時間推著走,前腳已經離地卻沒能找到下一步的落腳處,不過她並未迷失方向感。沒有篤定要繼續當導演,但還是想留在片場,而2017金馬影展上映的一部電影,一張100元轉售的電影票,以及一個碰巧無所事事的下午,像是預謀般湊在一起,揭開了她前往日本的序章。
「我原本沒有買諏訪敦彥導演《愛情二重奏》的票,是那天碰巧看到有人在賣二手票,而且還只賣100塊!(眼睛發光)。剛好有空,就想說去看看,看完之後也出乎意料地喜歡!映後座談時,導演說這部片是沒有劇本的即興拍攝,聽到時很震驚。後來發現他在東京藝大教書,就決定考考看研究所。」或許那位曾過門不入的福神,當時就發覺有更適合她前往日本的時機。
介於之間的自由
即興拍攝沒有腳本,任何對白與走位都是演員當下的有感而發,順利考進東京藝大、師從諏訪敦彥後,蘇鈺淳也開始讓拍片現場的氛圍恣意流入鏡頭。她發現,自己很享受鏡頭裡的不期而遇,「回頭看自己即興拍攝的《不是豬的問題》跟另一部短片*¹,我發現自己喜歡的都是原先沒有預期到的橋段,也發現自己想拍的不是純劇情,而是介於劇情跟紀錄的中間,更像是把自己正經歷的事透過鏡頭紀錄下來。」
不再於開拍前篤定決定劇情走向,也並非如紀錄般全然捕捉當下,介於劇情與紀錄間的位置有些曖昧,但也意味著能有不被分類框限的自由。即興拍攝是隨性的不規則形,原本讓人擔心無法在工整的影視產業中得到資源,不過蘇鈺淳發現在獨立製片更成熟的日本,再我行我素的作品都有機會得到肯定。
「之前在PFF*²得獎時有機會觀賞其他入選作,那時候很驚訝,發現有些是導演拍攝自己的自述紀錄片,也有自導自演的劇情片等等。雖然技術層面乍看有些生澀,但在PFF裡都無妨,評審真正在意的是創作者的企圖。而且就算其他評審覺得不怎麼樣,只要有一位評審說得出這部片有多優秀,也能有機會入選。」作為日本代表性獨立影展,PFF評選方式並非如臺灣常見的多數決,而是自由討論且保有個人力薦的可能,這種機制讓各種頻率的作品都能被細細品味,即興拍攝也因此能有實驗空間。
於是,不用再揣摩評審喜好,也無需再將自己裁剪成符合規範的形狀,「在日本能更純粹地寫想寫的故事吧。」她說。
2021《豚とふたりのコインランドリー》(中文譯名:不是豬的問題),陳又瑄、徐華謙主演。
*1:《涙はしょっぱい》,2021年。
*2:PIA Film Festival(簡稱PFF),自1977年成立,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獨立影展。
視線與語言的曖昧
《走れない人の走り方》(中文譯名:不會跑步的人的跑步方式),2024年上映,山本奈衣瑠主演。
©東京藝術大学大学院映像研究科
在《不會跑步的人》的推薦文裡,筒井武文導演寫道:「不能說是外部的視線,但至少片中的日本情景看來有些錯位。」而在最新作《メイメイ》的內部首映,工作人員也分享:「是沒看過的日本電影,但又沒有臺灣電影的感覺。」儘管蘇鈺淳仍在咀嚼這些評論的含義,但或許就像《不會跑步的人》裡許願才能吹蠟燭的臺式慶生橋段,日本製作的電影裡偶然出現一絲不屬於日本的元素,這樣的不協調音賦予其電影與眾不同的層次。「作為一個臺灣人在日本創作,可能必然會寫出這樣的故事吧。」她斟酌地說道。
剛發表的新作《メイメイ》更進一步掘挖自身處在的臺日之間的位置,劇情環繞在從臺灣移居到日本當演員的妹妹,與其在臺灣上班的姊姊的種種溝通衝突。這次的靈感,來自於對不同語言裡的自己的觀察。「有時候會覺得講中文跟日文的自己似乎是不同人格?比如用中文說『我喜歡你』會覺得有點負擔,可能因為是母語而知道背後的含義,就會有點說不出口;但日語的『すき』就可以直接說。用日語溝通感覺自己個性較直,不會放這麼多情感。」片中會面臨到在不同語言的臺詞裡轉換身分的妹妹,一定程度是蘇鈺淳自我剖析的化身。
至於個人語音輸入的切換時機是否有跡可循?鈺淳說,構思故事的筆記是用不會糾結用詞的日文來寫,但當遇到更有負擔的事情時,就會用更有包袱的語言去面對,譬如「我數東西就是用中文,像是我一直在用中文數《メイメイ》首映的票還剩幾張沒賣出去⋯⋯。」
《メイメイ》(2025),主角由王渝萱、王渝屏出演。
©ぴあ、ホリプロ、電通、博報堂、一般社団法人PFF
電影的共鳴
「我喜歡的電影,都是看的時候會想起自己經歷的某些事、身邊的某個人,或是某個狀態。這就是電影對我來說最大的魅力吧,每個人看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共鳴。如果我拍的片也能讓觀眾想起自己的某個時候,我覺得能做到這樣就夠了。」一直以來,蘇鈺淳都不是那種會說明自己的作品主題的導演,畢竟創作者賦予定義會不小心壟斷電影的意義,而電影之所以動人,來自於我們總能在其中投射一部分的自己。
對於往後的創作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情,不過逐漸感受到了年過30之後上升水瓶對自己的影響,「之後的作品可能會更自由吧,覺得沒有一定要怎樣,什麼都嘗試看看。」而在觀眾席的我們也開始期待,游移在各種定位之間、更加自由的她,之後會讓我們看見什麼更古怪(?)而讓人耳目一新的視野。
蘇鈺淳 @suyuchunn
赴日年份 2019年
1994年生,獨立電影導演。東京藝術大學映像研究所畢業,2021年《不是豬的問題》榮獲PFF評審員特別賞、2024年《不會跑步的人的跑步方式》入選大阪亞洲影展。太陽雙子、上升水瓶,喜歡坐車時窗外流過的風景、隧道與自助洗衣店。
欲觀看完整內容,請購買 第49期〈我們閃閃發亮⟢〉˗ˏˋ ★ ˎ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