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學墉、攝影—張天駿、特別感謝—PAR STORE

2010年,透明雜誌發行《我們的靈魂樂》專輯,一支在師大公園橫衝直撞的龐克樂團在日本橫空出世,時速160公里的吉他、BASS和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刺進日本獨立音樂圈的耳朵,也讓日本樂迷猛然察覺到臺灣獨立音樂的存在。

2025年,DSPS完成了8天7場、橫跨長野到大阪的巡迴演出。儘管是最筋疲力竭的一次,但並非是樂團的初次嘗試;早在2017年開始,赴日演出就幾乎是每年定番行程,DSPS也因此成為近年日本獨立音樂圈最熟悉的臺灣樂團之一。

「能有機會感受臺日不同的音樂氛圍,我覺得是我的幸運。」曾稔文說。在一旁點頭如搗蒜的洪申豪,則以「幸福」來形容自己能將吉他導線同時插入臺日live house的音箱之中。從當年日本樂迷對透明雜誌充滿新奇狂熱的「初期衝動」,到如今臺灣音樂人身影早已在日本音樂場景中司空見慣,兩位都實際經歷這些年臺日音樂交流的不斷升溫,也讓人好奇帶著自己的創作往返臺日的他們,在穿梭兩地的過程中得到了什麼樣的滿足、找到了什麼樣的共鳴。


從陌生到熟悉

——兩位如何理解自己的音樂在日本受到的關注?

洪申豪: 我自己覺得透明雜誌在日本能有小小的成功,運氣真的佔很大一部分。因為在2000年代像Number Girl、Sunny Day Service等90年代的日本知名樂團,剛好都陸續解散或休團。透明雜誌一開始去的時候,日方宣傳就是寫「臺灣的Number Girl」,透明雜誌挾帶的90年代曲式,讓日本樂迷有種新奇又懷念的感覺。

曾稔文: DSPS一開始也有短暫被宣傳是「受Supercar影響的臺灣樂團」,但我覺得這是硬弄的(笑)。我們是喜歡他們沒錯,可是音樂的相似程度真的還好。後來我覺得我們的人氣是因為跟Homecomings、Siamese Cats等友團一起共演,才慢慢接觸到日本獨立音樂圈的樂迷。

——當年透明雜誌能到日本巡演,對於臺日樂迷來說想必都是件新鮮甚至意外的事,但如今臺灣樂團前往日本演出已經很常見了。兩位如何理解這些年來臺日獨立音樂圈彼此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

曾稔文:我想應該還是跟透明雜誌的出現有關。透明雜誌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窗口,從他們開始讓日本聽眾對臺灣獨立音樂有所好奇。

洪申豪:應該是開始能有所想像了吧!我還是不確定到底為什麼我們成功了,但可能是從我們之後,臺日兩地的接洽單位也好、樂團自己也好,大家發現這種交流模式行得通,至少不會虧,繼續經營的話可能可以創造更多回饋。「大浪漫唱片」的負責人寺尾是在這之中,最積極想把這樣的交流做起來的關鍵人物。

曾稔文:我們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大浪漫唱片。寺尾長期媒合了臺日兩地很多的音樂人,而且他的品味能讓共演的雙方產生很多火花、種下很多緣分,我們也漸漸跟日本獨立音樂圈有了各式各樣的友誼。

洪申豪:還有廉航出現(稔文:真的!)。以前一張機票如果要兩萬,樂團加樂器的移動成本超高,但廉航一張機票四千,就讓日本巡迴變得比較可以負擔,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更重視脈絡的日本樂迷

——兩位在日本演出的經驗之中,有些什麼印象深刻的經歷?

曾稔文:2019年DSPS第一次去長野的蘋果音樂節時,主辦方會安排DJ在換場時放歌。輪到我們準備表演,我邊裝器材邊聽DJ放的音樂,一首一首聽就想說這個人瘋了!(洪:都正中你的靶心)對!他都是挑那些影響我們音樂的前輩或友團的作品,後來那位DJ有跟我說他的確特別選過,你就會發現日本對小細節非常執著、很注重脈絡,也能感受到他們想瞭解你的渴望。作為創作者,當有人想這樣品味你的時候,會有很強烈的「被理解」的感覺。

洪申豪:當年透明雜誌在日本巡迴也是。我們那時候會設計整個演出的vibe,譬如入場音樂我也有特別挑歌。印象最深刻是有次演完,有位樂迷回饋說這次入場歌曲的每一首他都知道。我那時候選曲很跳,甚至有非常冷門的現代音樂,但我想讓大家知道這些是我的養分,結果他竟然全都知道!這就是稔文說的被理解的感覺。

我覺得日本樂迷會很想要去理解一個音樂人及他的作品是怎麼形成的,他們會聽你的琴音、看你的效果器,甚至是演出穿搭。相較起來臺灣樂迷比較重視現場的能量,日本樂迷則有一種刁鑽的御宅族精神。

——你們覺得日本樂迷在音樂品味上更重視脈絡的原因是什麼?

洪申豪:我自己的理解是因為日本戰後有美軍基地,連帶附近會出現搖滾、爵士酒吧,就會出現像日本年輕人跟美軍交換唱片這樣的交流。因此日本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可以很即時地跟上歐美樂潮。

而且我發現如果一個地方的某個流行文化相對稀缺,那裡的年輕人就會變得非常饑渴,也會對手邊的資源非常珍視,比如HAPPY END那時是好幾個人要輪流去聽一張唱片,要努力在唱片借到自己手上的一週內把和弦全記下來。這樣對音樂的理解又在前後輩制度下傳承、累積,對音樂的認識就會是樹狀圖一樣,知道哪位創作者是受哪位創作者的影響。我覺得這種鉅細靡遺、維基式的聽音樂方式很有趣!

曾稔文:我自己的觀察也是音樂發展的歷史,造成臺日攝取音樂的方式很不一樣。雖然我是做音樂的人,但我也沒有對脈絡這麼瞭解,而是非常個人化地去接觸自己喜歡的音樂,沒有到像他們這樣「眼睛發火」的程度。

洪申豪:其實只要去日本的唱片行,譬如新宿的Disc Union,就會發現整棟的陳列都是脈絡化的。就算我是一個只喜歡嘻哈的日本年輕人,一點都不在意以前的藍調,進去逛還是會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的歌是取樣自三十年前某首藍調。

曾稔文:但我覺得還是有好有壞啦。日本會覺得臺灣很自由的原因,可能也是因為在這裡怎麼做都無所謂,不會有人去指指點點說你的這段是來自哪個流派、出自什麼發展脈絡,或是去鑽研這次的創作跟上次有什麼不一樣,就另一個面向來說這也是種被檢視的壓力。

——臺日樂迷不同的音樂品味方式,對於你們在兩地演出的心態有產生什麼影響嗎?

曾稔文:我可以分享的一個觀察是,在臺灣如果我們演了比較長的樂器演奏段落,尤其是音樂祭的場合,聽眾有時候會沒什麼反應。以前我會覺得有點像丟石頭到水裡卻沒看到水花。可是在日本的話,演新歌或樂器表演,很常都會聽到臺下直接的歡呼,你就知道某個段落他們聽得很爽,先前的自我懷疑會自然解開,知道自己不是一定要服務某些人的期待,而是做喜歡的音樂,也會有人理解。

洪申豪:這個關於樂器演奏的品味真的可以講到超細節。日本70年代末到90年代經濟最鼎盛時,整個音樂產業的消費市場超驚人!大家都在大量發唱片、買唱片,那時候初回特典盤如果上了排行榜,唱片公司還會再發行純樂器版,再加上日本又很會把資訊流行化,吉他、鼓等各種樂器都有自己專門的雜誌,裡面還會附譜,這樣的消費文化影響超多樂迷跟音樂人,讓大家能夠開始品味純樂器的演奏。

臺灣的話,畢竟解嚴至今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去消化,而且又馬上接到卡拉OK的時代,當然還是會比較集中在歌唱得好或現場可以大合唱的偏好。這不是好或不好,而是如果我們跟日本一樣有半世紀以上的累積,可能就會有更多人開始品味說:「哇!這個吉他彈得好好」。

曾稔文:像洪申豪講的,臺灣的音樂發展歷史就是這麼長,我覺得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非常有機,我們會去到什麼地方、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都有各種可能。我覺得自己現在就是在澆水,我就是不停辦專場,去找懂我的水花在哪的人。

洪申豪:其實我有一陣子也會覺得臺灣一些年輕樂手有種有志難伸的感覺,因為日本像布袋寅泰這樣的樂手明星超級多,就算合作的都是客座主唱,推出的作品還是能登上排行榜。我覺得還是市場規模、音樂發展時間影響兩地聽眾品味的不同,但我認識的一些臺灣玩團朋友,就算知道樂器演奏篇幅長、聽眾不一定買單,還是會想要挑戰看看,某種程度就是在扮演開拓、發信的角色。

臺灣的任性與自由

——日本媒體對於臺灣獨立音樂人的專訪,很常看到「自由」、「開放」之類的下標。你們如何理解臺灣獨立音樂對日本來說的自由感?

曾稔文:這次去日本巡迴有跟一些更年輕的日本團交流,他們很常會問:「你們有簽公司嗎?」我就會解釋說臺灣樂團比較多是自己經營公司或工作室,他們馬上接著問周邊要怎麼發行,也會很難想像自己要管理財務或是對外的接洽。我就說自己找喜歡的對象、朋友合作啊!臺日產業結構很不一樣吧,我們可以自己決定好多事,雖然很累但很好玩。當然自己還沒有經驗時,還不知道要怎麼把樂團運作起來,就會很渴望有個規則,譬如日本有好多廠牌可以選,有很明確的一條路可以按部就班前進。

洪申豪:的確。你說羨慕日本的地方當然有,舉例來說,我開始solo之後會跟一些日本獨立音樂人合作,就算是跟我差不多indie程度的音樂人,後面也還是會有個小廠牌。我們最大的差別好比今天一起參加音樂祭,演出前會有人幫他把琴調好、器材設定好,他就是專心演出;我的話就是自己一個人邊裝邊說:「啊X!什麼東西忘記帶」這種時候就會覺得有團隊很舒服。

但是!這些都是成本,要養得起這些人就得超級努力,問題是我覺得音樂人多少都有敏感的地方,時不時會感到挫折、想休息,而在臺灣我可以休息,但是如果我有團隊要養,就不能停下來。

曾稔文:欸真的!因為DSPS最近要發專輯,距離上一張專輯已經七年了,我們的日本朋友聽到就說:「在我們國家只有星野源這種等級才有辦法七年發一張。(大笑)」在日本兩年不發就很誇張了,他們有太多團同時競爭,如果沒有一直把自己往上推,你就會掉下去。

洪申豪:但是在臺灣我們可以在發片之間去尋找自我!(稔文:大笑)真的、真的,臺灣有這個空間。隨著年紀增長,現在會覺得各有各的好。有時候還是會嫌棄臺灣怎麼這麼不講究,羨慕日本什麼事都井然有序,但在日本待久了,又會想回去可以穿短褲拖鞋就去買早餐的臺灣。我感到很幸福的是,在這個時代兩邊的橋樑是暢通的。


 
洪申豪

透明雜誌、VOOID主唱兼吉他手,PAR STORE店主之一。每次去東京演出,一定會去吃鰻魚飯連鎖店「宇奈とと」的鰻魚飯:「雖然是便宜的鰻魚飯,但我覺得超級爆好吃。尤其中野分店有經過一定會去吃。」

曾稔文

DSPS主唱。對於在日本演出的睡眠品質非常注重:「艱困的巡演一定要盡量提升睡眠品質——睡得短沒關係,品質有拿出來就好!所以晚上我都會喝『Yakult 1000』改善腸胃、增進睡眠品質。最近還會喝『BB蜂王飲』,雖然是能量飲但有些B群其實也有安神功效。」

 

欲觀看完整內容,請購買 第49期〈我們閃閃發亮⟢〉˗ˏˋ ★ ˎ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