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頤華、攝影-新家菜々子、圖片提供-喫茶邂逅 鎌倉、Hachi Record Shop and Bar、林珈綺
人類求知慾望總是在新技術變動時特別旺盛。就像現在,全球都在問同一個問題:本世紀是否會見證AI與人類的科技奇點 ?「這是數位時代的終結。」還沒看到時代終點前,《WIRED Japan》在2025年〈Quantum pedia〉(量子技術百科全書)特輯中,總編輯松島倫明於編者序寫下的見解。像是速度飛快的量子,衝擊著我們的大腦,還來不及反應,文中接續:「『數位時代的終結』並非指資訊技術的終止。它是新的起點,對於人類如何認識世界、如何選擇未來的提問,正由此開始。」不理解沒關係,至少我們還認識,當期封面歌手——宇多田光。
( 所有學問 最終都與人有關 )
「編輯部裡沒有一位理科生。」松島倫明像是揭開科學機密般的口吻,給予堅定卻讓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扎起長髮、社會學背景出身、畢業論文題目〈Digital Love and Peace〉,松島倫明作為總編輯,本身就是《WIRED Japan》雜誌的縮影,帶有點反叛、嬉皮,讓科學人性化,「重點不是編輯對讀者說了什麼,而是讀者翻閱雜誌後獲得什麼。」松島倫明笑說,如同「量子」特輯,是雜誌編輯工作以來的魔王級難題:「如果介紹搖滾明星,卻著重描述聲線與聲波,我想讀者們也不感興趣吧。」把量子形容成一名巨星,介紹音樂傳唱後獲得的共感與訊息,科學也成為大眾理解的模樣。雜誌首度選用歌手擔綱封面,不是為了銷量,而是因宇多田光在新歌中大量提及「薛丁格的貓」與「量子糾纏」,身為長期對科學抱持好奇心的她,成為替讀者踏入瑞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睹世界領先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的那雙眼睛,「科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松島倫明將艱澀難懂的尖端科技轉換成一首歌曲,不著痕跡地進入我們的日常。
( 日本之所以有哆啦A夢 )
比起國際版,日本版《WIRED》從〈GAMING THE MULTIVERSE〉(遊戲多重宇宙)到〈NEW NEIGHBORHOOD〉(新鄰里關係),選題多了些「詩意」。面對快速變動的科學題材,歐美視角多以對立面看待正反兩端評價,例如積極探討機器人是否取代人類,「但亞洲卻擅長以人性思考,就像日本早有哆啦A夢的漫畫,機器人不一定是威脅,反而多了陪伴的思維。」不以時下熱門題材為命題,這群文科編輯們把眼光放遠,挑選「現代社會不了解,但足以改變未來的事」。他想起編輯部裡津津樂道的故事:「2016年《WIRED Japan》曾以「區塊鏈」(Blockchain)為題,當時有一名高中生看了報導而開啟未來的人生方向。」這位高中生,正是後來開創日本公共區塊鏈「Astar Network」 的創辦人渡邊創太。在人們尚未知曉的科技面前,《WIRED Japan》將科技描繪成觸手可及的未來,編輯者們也成為讀者的哆啦A夢,讓未知的未來不只是二元對立,而是創造了多元宇宙的可能。
( 養雞、冥想,有時候還是有AI )
回到畢業論文:「就像Digital跟Love and Peace並不衝突,科學與自然是融為一體的彼此幫助。」在松島倫明的宇宙裡,萬物都將回歸平衡。歷經311地震,2014年和太太移居東京近郊的鎌倉,工作之餘養雞、種菜,在打坐冥想的同時,彷彿在此也能產生科技題材的新靈感,「編輯部甚至設立鎌倉分部。面對科技與自然的未來,我們對此保持積極的態度。」他形容編輯部的核心精神是「奮鬥下的樂觀主義」,用「行動」決定未來是好或不好,當全世界擔心AI是否取代人類時,《WIRED Japan》選擇積極降低危險性、創造可能性。所以,人們可以預測下一步嗎?身為科技人文媒體,松島倫明用人類集體散發的智慧與意念,寫下人與人歷經相處後,不可取代的未來。
#Café 因為人而喜歡上的店
喫茶邂逅 鎌倉
以「獨立性」作為選店關鍵外,松島倫明更喜歡觀察店家與周邊環境的關係,先從人出發,理解地區發展的未來性,最後才是愛上店家的理由。早在多年前移居鎌倉,他也曾參加地方型社區組織「Kamacon」,由當地企業家們共同運作,在鎌倉打造如同矽谷般的新創環境,同時體驗在寺院裡舉辦「黑客松」活動,以獨道視角開啟禪文化與科技趨勢的全球交流,打破地域與不同領域既定壁壘的界線,或許這也呼應《WIRED Japan》昔日特輯〈DIGITAL WELL-BEING〉特輯,人們若在數位以外重新獲得「有意義的時間」,將會獲得更大的幸福。而創造松島倫明日常幸福的另一個據點,是位於住家附近的「喫茶邂逅 鎌倉」。常和太太散步前來用餐,漸漸地愛上店內的印度咖哩,店主是位網頁設計師,一週只營業週四至週六的三天,很符合斜槓身份下的營業模式,「我看到店內擺放多期《WIRED Japan》雜誌,於是表明身份,獲得店長的大力讚揚後,我想,這間店在那一刻就成為我『世界第一』喜歡的咖啡店了。」就算網路再怎麼發達,都無法代替在現實生活中,遇見有著相同興趣的彼此後,產生一拍即合、宇宙大爆發感的命運巧合。
📍神奈川県鎌倉市雪ノ下3-6-27
Instagram:@kaikoh_kamakura
#Bookstore 因為一家店而建構起的生活模式
SHIBUYA PUBLISHING & BOOKSELLERS
在流行文化重鎮的澀谷周邊,SPBS以該區域獨立書店元祖的身份,帶動起咖啡店、小酒館、選物店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這些店的共同點是吸取SPBS核心價值,獨立且帶有個人品味,形成了近年人們挖掘東京文化脈動的「奧澀谷」街區。SPBS不只是書店,同時也是間小型出版社,松島倫明提及,沒有靈感的時候他總往這裡跑,別於容易讓人迷失的連鎖書店,這裡因店主帶有哲學與小眾的選書思維,能真切感受到書店想傳遞的訊息,並在許多創作感強烈的zine當中獲得能量。而《WIRED Japan》也曾在此舉辦與讀者間的線下活動。松島倫明認為,在數位與紙本都該並存的時代裡,所有編輯應該思考如何接觸讀者、創造交流並把訊息傳遞出去,而多媒體與實體都必須成為與讀者溝通的管道。
📍東京都渋谷区神山町17-3
Instagram:@spbs_tokyo
#Special 因為一座街區而認識一家店
Hachi Record Shop and Bar
「我很少買唱片,但我是因為這條街區而認識這家黑膠店。」「Hachi Record Shop and Bar」位於京都五条通附近,比起熱鬧觀光的四条通,稍微再走幾步,就能同時感受文化氣息與鴨川帶來的徐徐微風。將舊紅燈區京町屋翻修,打造出一樓附設完整唱盤設備的清酒與精釀啤酒吧,二樓則是以爵士樂為大宗的黑膠店,店內不定期舉辦音樂活動,匯聚許多創意人在此微醺暢聊。喜愛戶外活動的他,也加碼推薦走4分鐘能到的戶外用品品牌「山と道」京都店,「對了,這些店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可以與有趣的人不期而遇,像是發現街上的在地人,正在以什麼樣的文化視角自在地活著。」
📍京都市下京区平居町19
Instagram:@hachi_kyoto
國際版《WIRED》創立於90年代,強調帶有反叛精神的人文化數位趨勢報導。日本版歷經出版社更替,直到2011年由康泰納仕日本公司復刊,在現任總編輯松島倫明帶領下,成為面向未來的科技媒體。
欲觀看完整內容,請購買 第47期〈編輯者的咖啡、書店、唱片行〉٩(●ᴗ●)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