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紀的歐洲貴族為了增廣見聞而展開壯遊,是那個年代唯一突破生活框架的方式。現在的我們可以輕易透過網路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看似能原地不動獲得知識,但也創造了更大的舒適框架,想脫離結構化的環境經歷未知,或許需要更多的自主意識。
所以獨旅是生在這個時代必須送給自己的禮物。稱之禮物,一部分是花自己的錢、騰出寶貴的時間,對於繁忙的現代人來說是種奢侈的付出;但更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經驗,脫離日常熟悉的人事物,展開類似壯遊的體驗,踏上異地,實際感受自己的文化與異文化交織的新鮮感,雖然不一定會獲得什麼,但必定會攪動某部分的自己吧!
撰文—攝影&文字創作者 黃銘進
獨旅的意義
獨旅就是感受自己切實活著
第一次聽到「葉山」,是在澳洲獨旅時從他口中聽到的。葉山位在離東京一小時的海岸之南,蜿蜒的海岸線偶能遠眺百里外的富士山。
想起去年,我們相遇在澳洲海邊的小鎮。他說,這裡的海讓他想起家鄉葉山,浪花畫出一道月亮般的弧圓,岸上同樣有著細細的白沙,海洋的聲響深邃而平穩。
踏上旅途的原因,是因為想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進入日本社會後,大家通常就這樣工作一輩子了。」剛畢業的他說。離開生活常態,獨自出走的旅人,誰不是帶著決心遠行?或許是默契吧。我們說再見時沒留下任何聯絡方式,便趕著自己的路,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一年過去了,因緣際會,我搬到了日本。日本的夏季蘊藏著魔力,意象從不僅是堆砌,海、花火、夏祭;西瓜、風鈴、積雨雲,呼喚著我去看看那片葉山的海。
的確,葉山的海的確如他所說,安靜而平穩。我也終於了解,或許是這片自由寬廣的大海,給足他偌大的勇氣,背向龐大的體制,踏上尋找自我的旅途。
旅途上,孤獨是必須共存的常態。偶爾,甚至感覺自己離死亡好近、好近。在漆黑的荒野獨自開著夜車,山徑上不小心踩空的瞬間,又或者是,一個人在深夜裡,掉進情緒泥淖,無法掙脫入夢的時刻。
一如人總在失戀後才真正聽懂情歌,人也總要在獨自面對最原始的恐懼時,才能重新理清楚生活的意義。
我想,獨旅對我而言最大的意義,便是感受自己活著。倘若在有限的旅程中,錯過與遺憾是無可避免的必然,我們仍願意張開雙臂,慨然迎接朝向我們前來的一切嗎?
那天獨自看著日落時分葉山的海,夕陽的餘暉擴散。我想生命這件事,比起成就過什麼豐功偉業,打卡過什麼名勝美景,是如同這般寧靜的瞬間,一如一年前那片澳洲的海,海岸邊的對話,才讓我們感到自己真正活著。
不需要拍照上傳社群,不需要留下聯絡資訊。比起多拿到幾百個愛心,多一位彼此追蹤卻從未再見過的人,我願好好感受現在。
因為如同這樣的每一刻,便是存在,便是永恆了。
筆者簡介|攝影&文字創作者 黃銘進:現居東京,喜歡拍照,也是寫字的人。
欲觀看完整內容,請購買 第44期〈福岡⭢釜山 一人(獨)旅〉٩(●ᴗ●)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