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珈綺・圖片提供—KKBOX

從黑膠、卡帶、CD到只要輕輕按下音樂播放鍵就能將全世界的音樂收攏進耳朵裡,隨著人們聆聽音樂的習慣逐漸轉移至音樂串流平臺,音樂的傳播模式也跟著改變,如以數據為依據推播歌曲的「數據歌單」、透過社群平臺分享音樂等,許多流行音樂現象不再止於線下,在線上也暗潮洶湧得深潛著又浮出水面。

Kaori

部落格時代長期觀察、分析ORICON榜單銷量走向,點閱率破百萬。曾負責VOCALOID在台灣首批數位上架時的側標撰寫及雜誌專題製作。現職是KKBOX日語主編,負責站上所有日語相關歌單、專欄的提案及創作,同時營運KKBOX JPOP內容社群。

由動畫與日劇帶動的日語歌市場

談及日語歌市場的經營,不能不提影視與歌曲傳播之間的關係,「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聲音社群平臺,KKBOX一般經營的年齡層主要是18到24歲的年輕族群,日語歌的年齡層則會更高,在到25歲的年齡44區段。」Kaori表示這個年齡層喜歡看動畫或日劇的人很多,而許多迅速走紅的歌曲往往是某個動畫或是日劇的主題曲,有些City Pop歌曲也因此被帶動,「像是木村拓哉在2003年演的一齣日劇『Good Luck』的片尾曲就是山下達郎的〈RIDE ON TIME〉,當時引起很大的話題。另外從2018開始播出的傑尼斯的紀錄片《RIDE ON TIME》同樣使用這首歌做為主題曲,也造成一波的迴響。」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山下達郎的歌曲不上架串流平臺,因此反倒是其他翻唱〈RIDE ON TIME〉的歌手受惠,如大橋純子的翻唱版就十分受歡迎。

以單曲作為觸媒帶動的City Pop浪潮

觀察KKBOX上City Pop的生態,Kaori分析道City Pop歌曲並不是一直都處於熱潮之上,「2020年時,因為一個叫做『隱瞞之事』的動漫將大瀧詠一的〈君は天然色〉當作片尾曲,許多年輕人才突然開始關注這類型的歌。」由一首主題歌曲作為起點,再喜歡上其他City Pop歌曲產生的外溢效應,這種影劇激起的漣漪成為許多人開始接觸City Pop的觸媒。然而,過去因為舊作的版權、歌手想法等問題,許多老作品在2020年之後才陸續解禁,包括大瀧詠一的〈君は天然色〉稍稍錯過一個更好的時機點在串流平臺上發燒。

 

「微醺」、「兜風」、「夜晚」或許更好理解

「如果直接在串流上直接打『City Pop』的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高深的東西。」Kaori與我們分享在City Pop歌曲的經營上,KKBOX比起直接以「City Pop」命名歌單,他們更傾

向用情境去包裝,「音樂串流平臺的聆聽習慣是非常迅速的,平臺必須讓用戶快速找到他們想聽的歌曲,並快速收聽,因此好理解的詞就很重要。『台場的夜間兜風』就是我們收錄許多City Pop歌曲的歌單,有些用戶也會用類似的詞彙來命名歌單。」如「微醺」、「兜風」、「夜晚」等辭彙,更能貼近一般用戶的生活型態,接受度與吸收度自然也隨之提高。

融合曲風更受大眾喜愛

詢問到在KKBOX上當紅的City Pop歌曲,Kaori提出在菅田將暉在今年2022年初所推出的〈惑う糸〉,當時這首歌連續一個月進週榜,最高排名到第四名,為什麼這首歌可以獲得如此佳績,Kaori解釋道:「這首由Vaundy所作詞、作曲的歌,許多日本人覺得曲風跟山下達郎很像,然而菅田將暉偏用力的唱法其實與過去大家熟悉的City Pop很不一樣,你能說這是City Pop曲風的歌曲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大家其實滿喜歡這種結合的。」乍聽之下很像70、80年代的City Pop歌曲,許多新一代的音樂人將復古的音樂風格內化成編曲表現的一環,用現代的方式料理City Pop,「近來當紅的THREE1989雖然被歸類在City Pop團,他們的音樂表現其實還是與過去80年代的City Pop歌曲有些不同。雖有些復古成分在,但還是做出了當今的樣子。」

不拘束於舊時的曲風創作,加入現代的元素,讓City Pop歌曲以不同的姿態持續發燒。或許City Pop往後會蛻變成完全不同的樣貌,但無論是什麼模樣,只要按下播放鍵,就能隨時召喚這種微醺、適合兜風的樂音氛圍。


完整Kaori如何看待City Pop的觀點,敬請參閱《秋刀魚》第37期

<Do you love City 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