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翁聖雅、圖片提供—Arts Council Tokyo、Makers’ Base


創作的形式百變,但回歸起點往往需要一雙推手,幫助藝術家與設計人能走上軌道。從官方到民間,日本透過專業領域交流、建立龐大的藝術資料庫,更藉由實地場域,打開互動的大門,靠近藝術家們的思考與與創作現場,透過不同的專業資源,帶領日本創作飛往更多元的國際舞臺。


人才、技能、專業知識
開啟藝術家交流的數位資料庫

Tokyo Art Research Lab


隸屬於文教組織Arts Council Tokyo(東京藝術委員會)的Tokyo Art Research Lab(以下簡稱TARL)團隊便是作為創作者最佳的資源夥伴。2010年啟動,致力於地區型藝術活動企劃的人材育成,以及相關實用資料的紀錄與保管,2014年起陸續將紙本資料數位化、發布於網路共享平臺,有需要的人們可以輕鬆於線上提取所需資料、開發藝文人才資源,突破創作動能積累的地域限制。

舉例而言,如何組織一場完整的藝術展演?除了活躍於眾人眼前的藝術家們,幕後負責營運的工作人員以及完整的組織架構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年TARL於實體據點ROOM302舉辦「思考、對話與技術的學校」,透過各領域專家導讀課程、藝文專題研究及資源的紀錄分享,培育擁有獨立思考能力、根底紮實的藝術企劃人才。

雖然在疫情影響下,TARL大幅減少了藝術專題研究的相關田調活動,然而此時期開設的線上課程,反而意外吸引了許多原本難以參與實體課程的外縣市人士,TARL也將持續針對資料庫的諸多檔案進行整理,並為網頁追加多國語言版本,期待藝術企劃人才的種子透過資源共享與交流,可以跨越國界,不斷遍地開花。

 

TARL主辦的教學和專題研究計畫包含了各種形式的訓練,如2021年運用線上手語教學,探討手語在藝術活動時的運用;針對藝術活動企劃的專題研究,延伸探討藝術活動中多元文化的並存與共生,後續更由各領域專家引導學員進行討論,透過文字或影像創作,在專題發表會上交流。


TARL也完整地保存、建檔研討或專題研究所留下的資料。目前網站已公開260件以上課程教材、專題研究報告、學員在過程中迸發出的思考與發想筆記等,開放民眾自由瀏覽。希望能藉由記錄下所有細節,讓今後由此誕生的藝術活動企劃都能借鑑,共享經驗與知識,產生新的藝術價值。


在藝術家們背後支撐起藝術祭等活動運作的幕後人員,每一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卻鮮為人知。參與TARL計畫的專業講者來自翻譯、企劃、建築師、會計、編導等多元專業領域人才,全都羅列在網站內「PEOPLE」的頁面,並開創合作機會。


空間、手創、專業工具
手作學員與藝術家的創作之地

Makers’ Base


源起於2013年美國西海岸的藝術家共享工房,志在提供手作職人們完善的創作空間,立基於東京的Makers’ Base,不僅備有6層樓的共用工房以及超過100種機械加工設備提供創作者租借使用,讓創作從設計到生產都可在此實現。此外,為了抗衡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同業競爭也開展了新的服務:開放空間、創建一般民眾也能參加的手作課程。由Makers’ Base共同策劃教學內容,讓進駐工房的藝術家發揮所長,教導民眾如何使用專業工具輕鬆做出獨創的作品。

隨著不斷充實服務項目與設施,Makers’ Base如今擁有千種以上特色各異的手作教程,有近年十分流行的日本傳統金繼工藝課程、國產珍珠貝挖出珍珠後加工為首飾等結合藝術家創作專長與日本地方特色的獨特課程。2020年更推出了線上訂製的服務,讓因疫情無法到工房上課的人們透過網路訂製,打造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設計小物。Makers’ Base也多次受邀至松山文化園區參展交流,吸引許多喜愛手工創作的新客源,使他們在嚴峻疫情中也能站穩腳步。打開工作室,將原先只屬於創作者的空間與民眾分享,讓藝術真正走入常民生活。

 

原本專供創作者使用的空間,2015年起開放民眾參與。在工房內的專業藝術家指導下,能在短時間內使用專業器械做出各種原創作品。除了近年流行的金工或陶藝教室,還有富有日本文化色彩的佛像雕刻、花藝結合注連繩(註)製作,是Makers’ Base的一大亮點。

疫情後參加手作教室變得不再容易,善於變通的Makers’ Base便推出不需實際到店也能製作原創商品的網路訂製服務「Pet Dot Shop」。由民眾上傳合適的照片素材,工房接手設計並印刷製成布包、皮夾、睡衣等作品。不僅色彩及成品種類都能自由討論,透過線上模式與藝術家共同創作專屬作品。

‬Makers’Base自創立之初就懷抱海外設點的目標, 目前已在臺北迪化街設立了分店「Makers’ Base Taipei」,提供手鐲、戒指等手作工坊教學,讓「以製作代替購買」的原創精神悄悄在臺灣生根發芽。(疫情期間採課程預約制,店舖營業時間依官網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