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彩雯、攝影—tomohiro takeshita、圖片提供—me and you
日本女性的喜悅與憂慮,在龐大而快速的社會變化中不斷更新。跟隨女性線上媒體「me and you」兩位共同創辦人走入人群、拓展感知,聆聽野村由芽與竹中萬季的AB面,在「定義自己」與「你我之間」找到女性在日本社會中的共鳴,牽起你我走向自由的所在。
創造陪伴社群:分享女性生命中的「小小違和感」
Q:創辦線上媒體「She is」的初心?
竹中:身為女性,總會不斷感受年齡和性別的限制。比如過了25歲會被催「也差不多該結婚了吧!」社會用各種分類法區分女性, 讓人在生活中經常感覺到各種違和感。直到後來加入新創公司「CINRA」,和野村由芽(以下簡稱由芽)一起打造女性為主的線上媒體「She is」,試圖創造新的網路媒體,來討論生活中小小的違和感,思考讓人舒適自在的可能。
野村:高中女校的體驗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國中就讀男女合校,學生會長是男生,副會長是女生。但高中進了女校以後,每個女性絕對都有機會爭取想要的位置。畢業後進了大型廣告公司,發現職場中評斷人的依據並非以個人能力,而是性別和年齡等條件,更有著男女不同酬等的問題。不過,直到跟竹中萬季(以下簡稱萬季)聊起這些事,互相確認「真的好奇怪耶」,才發現原來有很多人有類似的感覺,並不是自己特別糟糕或能力不好。能說出這些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竹中:「She is」剛創辦時,平臺承載了我們的「課題感」,重視傳達和溝通。因此在網站設計上, 盡量讓讀者加入討論,設計了方便溝通的介面,也策劃了投稿專題。
野村:曾有人說我們是「community」形式的媒體。其實我們一直想尋找出適合的語言去陪伴他人說出經驗和故事。如果有做到就太好了。(大笑)
Q:在「She is」做過什麼喜歡的企畫?
野村:我喜歡集合很多想法的「我的自卑情結」專題,共匯集50個故事,從中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卑的情緒,我們並不只刊登成功的經歷,因為自卑有很個人化的部分,所以請大家一一地說出自己的情結,以及如何與自卑共處的方法。「對,就是這樣!」在閱讀大家的想法時,很有同感。不只是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好像都被救贖了。
竹中:「朦朧的色情」專題。我跟由芽討論過其他日本媒體忽視的女性問題,其中一個就是「性事」,性本來應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日本通常會極端地隱蔽性事或是極端地將其色情化。所以我們從很多不同角度談性,「朦朧的」這個形容詞就是由芽下的,我們希望用一般的聲音去談,而不是刻意壓低聲量或是假裝開朗。有自慰玩具、愛情賓館、AV等各種主題的文章,還有日本長久流傳的性愛技巧「48手」,我們設計出女性跟外星人的「超能力48手」,迴響非常熱烈。
轉向me and you,更重視「對話」與「連結」
Q:接下來,從「She is」轉向「me and you」的意義是?
竹中:「She is」是2017年上線的網路媒體,那時候的概念是「祝福女性『 活得像自己』 的文化社群」。但是這幾年狀況改變了,「像自己」這個說法常被用在帥氣的廣告或是宣傳上,對我們來說,「像自己」本來是不被性別角色框限、活出真我的期許,但在這個說法浮泛之後,我們也察覺所謂「像自己」可能會造成另一種束縛。 在「女性連結」的部分,除了建立女性連結,我們也想用對話與男性、社會中各種性別的人相遇。
野村:「She is」一開始用She 這個單數, 強調人們各自的心情。後來覺得不用She 這種性別化的說法,更能討論生活、構造和可能性。「She is」是很女性的課題,但我們想要延伸討論更多人的故事。「me and you」則是我們提出的新方向, 未來可能也會企劃community和活動。除了網路媒體能讓更多人閱讀,更希望推出有實驗性、也讓我們自己更開心的企畫,例如經營Podcast,第一彈就是以「關於性」為題的聊天內容。
放下「閱讀空氣」 讓日本成為任何人都安心生活的地方
Q:為什麼「櫻桃魔法」那麼紅?日本腐女真的多?
野村:因為能超越一般戀愛的「沸騰感」吧!異性戀常在固定角色下展開戀情,但我曾讀過吸血鬼主題的BL,有各自工作、懂享受生活,成為一種平等關係的感情互動。
Q:聽說「LGBT 認識法案」在日本國會膠著中?
竹中:保守的人比我們想像的還多。尤其長輩會堅持某種「日本樣貌」,還有所謂「網路右翼」,反對LGBT,網路更強化了這些情緒。
野村:真的好怪。其實在做線上媒體時,就理解到每個人都保有不同的個性有多重要。日本很重視「和」,會衍伸到「讀空氣」等潛規則。所有人都傾向「安住」,但某些人的「安住」,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是「活得很痛苦」的環境。我們希望日本能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安心生活的地方。
竹中:「#Me Too」 運動也跟我們現在談的東西有關。最近幾年人們「改變日本的方式」 變了,用hashtag來發聲和簽名連署,是最新的風潮。像是「#不認同自民黨對LGBT法案的態度」 等,hashtag快速被轉推,連署運動也很快成案。相較於臺灣的公民運動很強,日本人比較少上街頭抗議,因此在網路上發聲可能是日本人的特性吧。
野村:例如東京奧組委前主席森喜朗在女性議題上的失言問題,就引起許多連署。人們開始感覺到如果連署運動成功,就能產生改變社會的力量。這幾年,我們確實感受到「嘗試以後,會改變」。
Q:聊聊身為日本女性,開心和痛苦的事?
竹中:我想不出什麼開心的事耶,好像只能想到痛苦的事。(笑)覺得痛苦的是,雖然我說透過發聲和署名等行動,日本社會已經發生改變,但時常感到社會結構仍舊堅不可摧。
野村:不知道能不能稱為「開心的事」,可能也不是真的很開心。但我覺得還有好多事等著我們去做。構造不健全是個問題,像是男女薪資的差別待遇,或是最近醫科大學對女性考生的不公平待遇等議題,都讓我們感到驚訝,「欸,歧視到這種程度嗎?」有種讓人覺得努力也沒用,很難活下去的絕望感。我認為,其實不管任何性別,都很難只感受到開心。
但如果問我要不要「下輩子投胎當東京帥哥?」我不想。因為我不想成為任何別人,可能表示我過得還不錯吧。所以,我想做好自己現在能做的事。
竹中萬季&野村由芽
2017 年兩人共同推出並運行線上媒體「CINRA」旗下的女性網路媒體「She is」,由竹中萬季擔任品牌負責人、野村由芽擔任主編。兩人於2021年4月共同創辦女性網路線上媒體「me and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