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rya.S.H、攝影—林軒朗
我喜歡吃拉麵,它在我的生命裡有著特別的意義,更像是一種與家人間的親密羈絆。我爸爸是日本華僑,30歲才到臺灣生活、娶妻生子;對他而言,日本是故鄉,拉麵吃的是鄉愁。小時候禮拜天,爸爸都會帶我們去林森北路的拉麵店,每次都會點醬油基底的「屋台拉麵」,屋台是路邊攤攤車的意思,他總說別的口味吃不慣,以前我不懂,現在反倒跟他一樣喜歡醬油拉麵,味道清淡、鹹香裡透著甘甜,樸實而有內涵。餐桌上,每個人一碗拉麵,爸爸還會多點一份煎餃,我跟哥哥都超愛。
成為人父後,這些記憶也延續到與孩子的相處上,當我反應過來,才發現我與爸爸的相似:個性都很固執、不喜歡應酬,喜歡的拉麵口味一致、週末也幾乎會帶著家人去吃麵。因為離家近,全家常到百寿爺日式拉麵專賣店用餐,現場座位不多,菜單也夠簡單,只有醬油、豚骨、地獄辛3種口味。他們的醬油拉麵是那種剛剛好的好吃,用昆布、柴魚及多種醬油熬煮湯頭,麵條被甘甜滋味吸附,不張揚、不譁眾取寵,紮實又親民。每次來吃,我都是喝到連一滴湯都不剩。
頻繁的時候可以每週來,我總是點京都醬油拉麵、怎麼吃都不覺得膩。可能也跟我爸很像,喜歡這種不會被背叛的感覺。我小孩喜歡豚骨拉麵,老婆則是隨心情點餐。全家人一起靜靜吃麵,雖然沒說話,卻像是在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心靈溝通,我甚至能夠想像,將來孩子長大,也會這麼形容:「我爸喔?他常帶我們來吃拉麵,他都吃醬油口味。」跟我一樣,用拉麵裝載童年記憶,甚至成為他們長大後鄉愁的滋味。如果有一天小孩進入叛逆期,父子僵持不下又想和解,我應該還是會帶他們來吃一碗拉麵,用熟悉的味道軟化彼此關係。
前陣子電影殺青後,帶了認識20年的好友莫子儀來吃麵。他在新作裡擔任男主角,私底下也很愛拉麵,那天我們都吃得很滿足。他說吃拉麵讓他感到幸福,現在還是一樣,完全沒變,我覺得這很不簡單。仔細想來,每次吃拉麵都是和喜歡的人,像是家人、真正交心的好友,都是允許對方走進我的內心世界的交情,才會一起吃麵,可以自在、放鬆地吃。雖然爸爸已經不在了,但我相信如果帶他過來,也一定會很喜歡這裡的拉麵,享受它的恬淡本質。
完整推薦,敬請參閱《秋刀魚》第28期〈台北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