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頤華 、藝術設計/陳威任、攝影/有家攝影 Evan、Unya 、翻譯/郭晴芳
這裡喝的不只是茶,而是以茶作為載體的精神文明。
超越千年的茶文化,隨著茶葉經濟足跡早已能環遊世界,其中又以保有茶道文化的日本,以及奠定茶金時代的臺灣最為傳奇。
臺日的喝茶,是一種習慣、一種文化傳承,更是一種說話方式,
日本人在茶席間沒說出口的留白是禮儀與美學、臺灣人則是用「來啉茶」表示所有關心的開場白;
日本精緻茶葉席捲世界品茶味蕾,而臺灣則用手搖茶挑戰不分年齡層對茶的重新認識。
這回《秋刀魚》牽起臺日產茶的重要產地—坪林與靜岡,用壺熱水燙出茶葉逐漸綻放的氣息,跟著我們開始認識兩地的茶香滋味。
◜坪林・飲茶 時光◞
關於坪林
昔日臺灣的茶金歲月,依循淡蘭古道而走的經濟茶路,孕育出連英國商人都為此在臺設置商行的文山包種茶,成就了「北包種,南烏龍」的輝煌年代,作為北臺灣產量最高的坪林地區,有著平坦的河階面、四季溫濕與土壤排水性佳的環境,成為重要茶鄉之地。包括常見的蘭桂花香「文山包種」、甘甜奶香的「金萱茶」,以及近年受到日本等國際旅客喜愛、蜜甜圓潤的「東方美人茶」與「蜜香紅茶」,無論從渾厚到清爽的口感,都能在坪林找到一支打動你味蕾的茶湯。
除了茶山,坪林更有著獨到的歷史記憶與生活樣態,許多超過三代的茶農在此重新詮釋屬於臺茶的文化精神,開啟茶園私廚、茶席生態體驗等療癒之旅,向下個世代譜出「茶不只是用來品嘗,更是一種身體感知」的新演繹;直到今日又以大翡翠生態圈的坪林、石碇、新店,持續用療癒山林的新語彙,寫下茶文化在百年後的華麗蛻變,如果可以,還能走入世界第二座茶葉博物館,細數製茶的前世今身。夾帶著副熱帶常綠林的綠意,臺灣油杉自然保留區讓人們得以在一座山林中吸收千年生命力的精華,沿途經過金瓜寮魚蕨步道,簡單散步踩踏溪水,遙想神遊秘境的舒爽,真正擁抱茶山的芬芳。
【坪林・茶の豆知識】
I. 坪林當地居民有80%以上為茶農,或從事與茶有關的工作。
II. 你一定看過的日本男星阿部寬綠茶廣告,拍攝地點就在坪林漁光里的梯田茶園。
來啦!來阮兜啉茶,
我帶你看山、遊山、喝一口茶山
揉捻一心二葉的清香,臺灣茶在世界茶譜中,產量或許不是最高,卻是極具特色的重要一環。尤其在這座小小的島嶼上,從北到南可種植出凍頂烏龍、松柏長青茶、阿里山珠露茶等多元風味的品種,展現出茶文化的豐沛能量。其中北部的茶鄉—坪林,更是以文山包種茶成為臺灣十大名茶之一,每年有高達400噸茶產量的成就,更盛產蜜香紅茶、鐵觀音及享譽國際的東方美人茶,這些好茶也延綿成茶香四溢的坪林老街,一座以茶為生的城鎮,成為昔日北部茶旅最佳遊程。隨著觀光茶產業因雪隧通車後面臨轉型挑戰,直到近年地方青年到公部門攜手打造許多創新茶品牌,藉由地方創生視角讓茶產業不只是買茶與喝茶,更多了深入茶園的理由,終於讓這座茶城有了新的光彩。
位處北宜公路中繼站,從臺北出發40分鐘的車程,是往返城市與山林最幸福的距離,坪林不遠,這座茶山只等你來挖掘屬於這個時代需要的茶文化。
❚ Special Store ❚
・茶活動・
茶山繚療
走一趟茶山裡的Tea park,以療癒擁抱茶香
「這將會是一趟隨著北勢溪順流而遊的茶山春旅。」茶山繚療團隊如此說道。作為推廣茶的契機,很多人會把目光放在喝茶這件事上,但作為近年備受矚目的茶旅品牌,茶山繚療不單從坪林百年好茶下手,更想讓眾人先走入坪林,並試著在山林間愛上坪林。
就像是臺灣人喝茶的目的,很多時候不只是為了「想喝茶」,可能是因為想與老友聊聊天、想關心家中的晚輩,又或是來「喬」個事情、在上班時間外出買茶偷閒一番....,所有喝茶的理由,不全然來自喝茶本身,飲茶就是有種魅力,讓你能藉由這杯茶,完成你內心的需求。來自新北茶山文化與永續發展為目標的療癒山城新品牌「茶山繚療」,或許也是一個以茶為引的開端,為的就是要讓人們走入坪林這座山城。計畫從梳理地方脈絡到重塑地域特質,結合了生態教育、茶產業文化、旅遊體驗等切點,今年更將山林打造成一座巨型公園,以「Tea Park」為題,連動大翡翠生態圈石碇、新店等地,從坪林出發開啟雲霧繚繞的旅行計畫。
連續兩年於坪林茶業博物館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把喝茶作為最日常的一件事,茶山繚療透過跨界多元的茶市集、與當地人共譜的泡茶席,以及多條走山路徑,串連音樂、氣味、飲食、美學、閱讀、心靈探索等多元領域,在療癒的氛圍中讓藝術與文化交疊成獨特的茶山風光,將茶的可能性發揮極致,就像回沖後的茶,每一泡都有不同層次的回甘滋味。
・茶品牌・
白青長茶作坊
讓包種茶不只是一種茶,而是認識坪林的入口
以父為名的「白青長茶作坊」,是第五代經營人白俊育及弟弟白順揚,接手家中百年茶葉的轉型之作。或許像許多傳產小孩一樣,七年級生的白俊育一直以為製茶會是退休後的事,如品牌介紹中提到:「兩位熱愛衝浪青年兄弟返鄉追求茶香韻味的傳承。」曾經自由的靈魂,返鄉挽起袖子跟著不善於言詞的父親再次學習製茶,將過往忙於生產出售的經營模式,轉型成「喊得出名字」的茶品牌。
從大量批發走向精緻茶葉,初期靠著第四代父親白青長的製茶經驗,累積無數獲獎好茶的名聲,白俊育發揮過往理工科性格,將製茶模組化,並開始集結眾人之力,與在地青農組成坪林青年茶業發展協會,計畫性地從包裝、行銷等層面,創造坪林茶業的新形象。
站在來到臺灣茶史的轉捩點,坪林青年茶業發展協會中不乏有許多承襲家業後努力精進技術,而獲獎無數的青農。以往在臺上總是看見年邁的老師傅受獎,如今則是不斷看到青出於藍的年輕茶師挑戰新里程碑,可見種茶專業已逐漸交棒,但這代需要創造的是對外述說坪林包種茶的機會,因此白青長茶作坊開始導入設計,建立品牌包裝,與協會共推茶知識體驗行程,導入視覺系統,延伸至專業茶人制服、茶青形象等,甚至積極開發多種茶食、茶點周邊等高附加價值的商品,著手讓包種茶走出傳統飲茶世界,成為日常中能時時品味的好茶,如同品牌名稱「青」、「長」是包種茶的特色,也期待這支茶,能陪伴人們,走得更久、更長。
・複合式空間・
坪感覺
包種茶的香氣蘊含濃、醇、韻等特色,從聞到喝、從入口到回甘,每段滋味都有著不同的體驗。這些慢慢細品的姿態,需要坐下來才能好好感受。
而位在坪林老街的複合式空間「坪感覺」,打著坪林的名字,要在這找到嶄新的感覺,這看似在地人經營的店名,沒想到是由來自北港的蔡威德與關子嶺的吳姝嫻這對年輕夫妻攜手建立。因來臺北求學期間於坪林田調,在此種下了與地方互動的種子,從打工換宿、餐飲、設計策展、到農村小旅行,創辦「金瓜三號」品牌,更從生態觀光的小旅行,延伸至深入茶農農務日常的進階體驗。過往坪林因為包種茶而獲得品茶人的青睞,那麼因為有能與茶農溝通的交流平臺,讓外界走入茶園與林間,才能真正打開屬於地方價值的新篇章,不只把人帶入坪林,金瓜三號也透過推廣茶業的「新茶世代」策展活動,與坪林青年茶農合作,將茶山體驗推往另一個層次的高度。
在坪林蹲點多年,兩人終於在2019年落腳於150年歷史的石板老宅,打造複合式餐飲空間,販售原葉茶、季節性餐點、特色選品,並結合藝文展覽與活動等空間,從味覺到視覺都能感受「茶」的不同型態。為了創造與在地共好的發展,坪感覺更選用在地食材、招募在地青年加入工作行列,多功能空間更提供茶青交流聚會的場域,讓坪林茶在此有了交集的所在,也讓地方創生有了良善向上的正向循環。如果製茶需要時間,那麼坪林街12號正巧具備所有人情溫度讓茶葉發酵、經營出能揉捻地方精神的場域,創造屬於坪林味道的焙火,最後,成為一杯名為坪感覺好茶。
想了解更多臺日茶文化交流,可延伸關注「茶山繚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