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龍貓大王、圖片來源—©テレ東


喜歡失敗的、被嘲笑的、瘋狂的、奇怪的人們。


日文有一個詞「番外地」,原本指的是未經政府編定的土地,也就是那些熱鬧城鎮之外的荒地。許多年來,東京電視臺曾經被稱作日本電視圈的番外地,這當然有一種貶意。東京電視臺是目前五大民間電視臺裡最後成立的,是市場的後進者,沒有財團支持,一開始甚至只是教育電視臺,無法製播綜藝或戲劇節目,因此也無法培育相關人才;從東京電視臺名稱裡的「東京」也能發現,它原本只是東京地區的電視臺,與其他遍布全日本的大型電視網相比,完全是小老弟。

如今,東京電視臺已經不只是一間電視臺,它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它是應屆畢業生最想進入的電視公司,有大量死忠的收視觀眾,製作節目的理念與手法成為了業界典範。在這個圈子裡,「東京臺是番外地」的說法,已經被改成「東京臺是怎麼辦到的?」的疑問。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間電視臺其中一條招牌節目路線,瞭解東京臺短小精悍的實力。

「人類可以吃下多少東西呢?」這個簡單的疑問,開啟了東京臺的大胃王綜藝歷史。這原本僅是天才製作人テリー伊藤(泰瑞伊藤)的一個特別節目企畫,讓全日本各地的大胃王齊聚一堂,舉辦「全國大胃王比賽」。很快地,這個企畫演變成了長青節目,也就是東京臺的《電視冠軍》——既然我們選出了大食冠軍,那應該也能選出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冠軍吧?但說到底,《電視冠軍》裡收視最高的單元,仍然是大胃王比賽。其他電視臺也紛紛仿效,試圖選出自己的大胃王,但很少節目能抄到東京臺的精髓。

想像一下大胃王的形象,應該是摔角選手或是相撲力士這樣的魁梧大漢。但在節目裡出現的大胃王,卻是乍看之下平凡無奇的「普通人」——被尊稱「王子」的小林尊看來有點弱不禁風、「女王」赤阪尊子更像隨處可見的家庭主婦,109辣妹與秋葉原偶像竟然都很會吃!東京臺的大胃王不只是食量驚人,他們與傳統大胃王形象的劇烈落差,更吸引觀眾的好奇心。當《電視冠軍》連續播映14年下臺一鞠躬後,這個催生《電視冠軍》的單元依舊存在,持續至今。

東京臺的三大實力在此展現:疑問、素人、驚奇。在臺灣緯來日本臺以《火力全開大胃王》之名播映的東京臺大胃王比賽裡,問了觀眾好奇的問題:想要探究人類胃袋的極限在哪裡?想要瞭解這些大胃王是否無論什麼食物都能吃得很多?參加比賽的選手不是藝人與偶像,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素人,他們與觀眾的距離更近,產生了更強的親近感。然而這些親近感,在比賽開始之後立刻打破:瘦削的「魔女」菅原初代,在10分鐘之內吃下402碗小碗麵!MAX鈴木吃下121盤、總重約7.2公斤的握壽司!這些畫面讓觀眾瞠目結舌。

不需要預算、不需要大牌明星,東京臺靠著這三個元素,挑戰其他電視臺原本遙遙領先的地位,而大胃王節目打響了東京臺的名號,成為社會話題,這是敗中求勝的精彩逆轉。而這,只是東京電視臺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