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謝喬伃、圖片提供—Monotype 蒙納

在現代視覺文化中,色彩與圖像固然搶眼,但真正牽動人心的,往往是潛藏於視覺背後的「字體」。它不僅承載文字,更承載品牌的聲音、性格與文化溫度。作為全球字體的領導者,Monotype蒙納長年關注字體如何成為品牌策略的核心語言。今年七月,蒙納在台北舉辦「Brand Talks Taipei」,邀集國際設計大師 小林章、Phil Garnham與 Graham Sturt首度齊聚一堂,並與台灣設計代表瑜悅設計Transform Design創辦人 黃國瑜與台北市工業設計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聖恩交流,深入探討字體如何形塑品牌、跨越語言邊界,甚至影響文化認同。


小林章:從書寫節奏到跨文化的字體語言

小林章(Akira Kobayashi)是當代字體設計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也是少數能同時駕馭日文與歐文字體的國際級設計師,曾榮獲第34屆TDC(Type Directors Club)最高榮譽「TDC獎章」,被譽為「歐文字體第一人」。他不僅與字體傳奇Adrian Frutiger合作,還參與經典字體Frutiger與Avenir的重新設計,並主導Monotype蒙納首款原創日文字體Tazugane Gothic(繁體中文版為翔鶴黑體),兼容現代視覺需求與書寫精神。他以設計為橋,致力打造日本設計圈搭建通往歐文字型世界的橋樑。小林章一生設計逾50款字體,包括DIN Next、Akko Pro等廣為人知的商用字型,合作品牌涵蓋Sony、UBS、Panasonic等全球企業,對有意拓展國際的在地品牌,或希望建立在地識別的國際品牌,都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Type is made by humans,Monotype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以及人所擁有的技術。」

字體不僅是黑色實體的部分,與背景形成的留白也同樣重要,兩者互相作用,形成視覺上的張力與平衡。即使在閱讀條件不佳的情境中,保留手寫文字原始形狀的字體仍能維持高度可讀性。

字體的設計應回到書寫的本質,從手寫的節奏與動線出發,才能創造出自然、流動且具一致性的輪廓。字體的輪廓對辨識與印象的形成至關重要,而注重黑白平衡與整體節奏,更能讓不同語系的字體在視覺上達到一致,讓Frutiger發展出能夠支援超過 150 種語種的全球化超級字體家族——Neue Frutiger World,展現字體作為跨文化視覺語言的力量。

Phil Garnham:字體排印的未來——人類、機器與意義

Phil Garnham是品牌字體設計與全球字型趨勢的先鋒,現任Monotype蒙納執行創意總監,擁有多年為全球品牌設計與開發字體的豐富經驗。在加入Monotype Studio之前,Phil曾擔任Fontsmith的設計總監,活躍於倫敦設計圈,並與眾多知名品牌與創意團隊合作,累積了紮實的產業資歷。Garnham的研究超越字體美學,深入探討字型如何在數位時代中,塑造品牌語言與市場溝通的風格。他特別擅長結合創新思維與科技進展,像是AI如何影響品牌透過字型與消費者溝通。

“Typography is power and culture.”
”The future is human.”

以「字體排印的未來 —— 人類、機器與意義」為題。當代字體排印不只是設計的細節,而是語言、文化與情感的綜合體。它形塑我們的生活方式與身份認同,我認為尤其在台灣,繁體中文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與視覺表達力,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象徵。字體既能為品牌發聲,也能成為公民社會的聲音,傳達公共價值,形塑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

面對 AI 與設計技術的變革,字體設計正朝向更智慧、整合且彈性的方向發展。AI 是協作者而非取代者,它能協助處理繁瑣流程、激發靈感,但無法取代人類對文化、情感與意義的詮釋。未來,真正有價值的設計來自能提出問題、主動發聲、創造文化對話的設計者,而非僅仰賴工具的操作者。在人與機器的協作中,設計師的角色將更加關鍵。

蒙納創意開發與製作總監 Graham Sturt:字體是品牌的定義

在資訊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品牌如何用視覺留下記憶點?Monotype蒙納全球創意總監Graham,在創意產業擁有超過30年經驗,是品牌策略發展的專家,擅長結合策略思考與創意執行。長年領導全球設計團隊,屢獲D&AD、坎城創意獎、歐洲設計獎等國際肯定,並提出「讓字體成為具人性溫度的溝通橋樑」的新定位,讓品牌設計不再只是冰冷的視覺標準,而是能觸動人心的語言。

「字體不是裝飾,是品牌的定義。」

在當代品牌溝通中,字體早已不是單純的設計裝飾,而是一種具有個性、聲音與溫度的視覺語言。它不僅傳遞資訊,更傳遞品牌的價值觀與獨特調性,是品牌真實感與情感連結的重要來源。在資訊爆炸、品牌同質化的時代,字體成為脫穎而出的關鍵策略。每個字元與符號,如同人一般擁有特徵與性格;字體的字重變化,也能形塑品牌的多元面貌。選字不該只是保守安全,而應思考如何讓品牌更有溫度與人情味。在充滿噪音的視覺世界裡,唯有具有個性的字體,才能真正被記住。

瑜悅設計創辦人 黃國瑜:品牌敘事的世界觀打造

「​​文字和字體除了擔任溝通的角色,也能明確傳達品牌的形象與意象,是品牌敘事的重要工具。」

品牌敘事(Brand Storytelling)是建立品牌識別與溝通的關鍵。 在品牌溝通的初期,就應該為消費者建構一個完整的品牌世界觀。當消費者「閉上眼再睜開」時,仍能記得品牌的某種元素(例如:顏色、符號、感受),就表示品牌有成功留下印象,品牌設計的首要目標,就是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與記憶點。

李聖恩:設計與文化的深層共鳴

「​​設計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推動產業升級、引導市場創新、形塑社會文化的重要力量。」

從產業內部的價值強化、讓設計成果具象化呈現給市場與客戶,到普及大眾對設計與美學的認識,設計正逐步擴展其影響力。設計師除了回應需求,更應勇於提出超越預期的創意提案,激發市場新的可能。唯有與文化產生連結,設計才能真正引發深層共鳴,成為社會變動中持續發聲的角色。

Phil Garnham 作品

Brand Talks Taipei 不只是一次設計論壇,更是一場跨越語言、文化與市場邊界的交流現場。從國際設計大師到台灣設計領袖,與會者共同證明——字體設計的核心價值,不只是美學,更是品牌的靈魂與文化的橋樑。

在未來的品牌戰場,能真正被記住的,不只是視覺的華麗,而是透過字體傳遞出的溫度、故事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