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韞涵、攝影—張天駿、圖片提供—金點設計獎
曾操刀大阪地鐵、草間彌生美術館、Ginza Sony Park 與市原湖畔美術館等場館的視覺設計,與眾多商業品牌平面設計——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色部義昭,正在改變城市的空間識別樣貌,其作品也備受國際關注。
本次受2024金點設計獎之邀,加入決選評審團行列,並在「設計觀點×金點沙龍」講座以「城市文化與設計美學」為題,分享過去案例的實踐過程與思考。《秋刀魚》雜誌於講座後專訪色部義昭,和他聊聊設計之於人和生活的關係、對於臺灣設計現況的觀察,以及在AI日趨普及的當代,設計與AI將以什麼方式共生。
「Design is relationships. Design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設計就是關係。設計是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係。),色部義昭引用美國設計師 Paul Rand 對於設計的見解作為講座開場,而在他經手的案例中,也總是能看見設計在人與建築、城市和環境之間的仔細斟酌。令人好奇的是,色部義昭個人又是如何定義設計?他謙虛又為難地笑了,「這個問題好難,不如我換個方式,分享我為什麼喜歡做設計。」
從單純喜歡設計,到成為改變城市視覺樣貌的平面設計師,本期完整收錄色部義昭的直面專訪。
設計的意義:除了美學,更要解決眼前問題
什麼是設計?什麼又是藝術?對色部義昭而言,這兩件事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藝術是把一個人內心所想,透過創作形式外放出來,而設計是我們去解決外部看到的問題。」
大學時期,色部義昭學習美術,卻在藝術表達路上遇到瓶頸,於是休學一年到世界各地旅行。在走遍各國美術館、博物館之後,他發現所有令人讚嘆的場館背後,彷彿能看見一雙雙設計師強而有力的手,以最少量的設計調度空間中的細節,將場域與人們緊緊牽在一起;回國後,他便下定決心成為設計師。
踏上設計之途,也許和色部義昭對世界的敏感與好奇有關,他著迷於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也善於構思解決之道。「這些問題通常是我意想不到的,可能會超越我原本的經驗值和想像,這對我而言就是設計最大的魅力。」日常散步在街道巷弄時,他總會隨手拍下建築,或空間中由民眾自主貼上的指示和標語;有的指引廁所與出口的方向,有的則是貼心的提醒,這些看似隨意張貼的紙條裡其實暗藏細節,「標語傳達了大家在使用這個空間時碰到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導向更好的設計。」
所謂好的設計,除了美學的實踐,也強調設計的功能性,「無論做得再漂亮,若是對一般人而言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無效的設計。」色部義昭既是踏實又敏銳的觀察家,也是善解人意的聆聽者,總是在業主要求與使用者需求之間尋找交集,輕巧地拿捏「美」與「功能」,創造出充滿人性的作品。
為大阪地鐵、Ginza Sony Park 注入新靈感,活化空間特質
無論是品牌識別設計,或為空間打造指標系統,色部義昭始終堅持「量身定做」。在Osaka Metro (大阪地鐵) 的案例中,色部義昭以識別及指標系統為曾是公營、後轉民營的大眾交通品牌重塑形象;同時,他也將這樣的設計視為讓大眾在日常中體驗設計的機會。
「地鐵標誌就是都市風景之一。」色部義昭讓整體設計依循簡單、醒目的主軸。前期考察中,除了進行充分的公共性研究,他每個禮拜都親身到大阪走逛,並時刻提醒自己收起設計師執著的目光,保持身體自然的感知。「如果帶著某些強烈的目的性去看,過於專注地凝視某些東西,並不會帶來太好的效果。我喜歡和這個城市保持一個距離感,用俯瞰的觀點,享受這個城市的氛圍。」最終,他以最簡潔卻極富巧思的動態設計,將代表地鐵 (Metro) 的「M」,結合代表大阪 (Osaka) 的「O」,賦予標誌立體感的環形動態層次,成功加深市民和旅客對地鐵及城市品牌的印象。
色部義昭也曾操刀「Ginza Sony Park」展覽的整體視覺規畫;遊戲、音樂、金融、電影、半導體、電子學共六組與 Sony 事業體相關的主題展覽,首先在位於銀座的公園「Ginza Sony Park」展開,而後搬遷至京都一處舊報紙印刷廠地下室重現。面對兩個特性截然不同的場域,如何整合不同主題的展覽,使設計融入地景,並擴張一個場域的個性、特色和歷史,是執行這個案子最大的挑戰。
色部義昭以圓形的鮮明色塊區分不同主題的展覽;也讓詩句蔓延在公園裡的牆面、樓梯和路燈,這個靈感來自在公園散步的無數夜晚,他拿著小型投影機到處投影,為每一個詩句找到適合的位子。當展覽來到京都的舊報紙印刷廠,他便巧妙運用當初用來運送印刷品的軌道,活化空間特質,打造充滿粗獷線條、科幻感十足的場景。同樣的展覽內容在不同的空間中活出了不同的樣子,這是色部義昭身為設計師的魔法,也是設計令他著迷之處。
緊密的關係,能夠滋養設計
「若是一座都市被設計包圍,我並不覺得這是好事。」色部義昭相信,一個有趣、自然的都市,應該是由人們各種不同的意念自然而然匯聚而成。「在這樣的都市裡,可以多一些留白,設計要做的是透過細節讓這個都市變好一點點,我覺得那就夠了。」
每次來到臺灣,色部義昭都會注意到臺灣住宅區充滿生命力的風景——大型植栽恣意從公寓二、三樓竄出。「我觀察到臺灣建築物跟植物的關係是非常近的,非常有趣。」在這座小小的島嶼上,人與人的關係也非常緊密,色部義昭認為,這樣的特性有助於設計發展,「我覺得一定要有他者、有對象,設計才會存在。與他者之間的關係越接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彼此;當人們在緊密的關係中對一件事情投注能量,一定能更容易推動事物。」
基於深信設計與人息息相關,對於近年來討論得沸沸揚揚的AI議題,色部義昭並不擔心設計產業因此受到衝擊,「AI和人類有各自的功能,AI 可以作為整理資料的工具,提升作業效率;而人類的感知是無從取代的優勢。」畢竟,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而設計也是。
身為設計師,色部義昭用心去感受,以身體實踐,他像是一位能夠洞察人性的賢者,透過設計施展腹語術——在每個無聲的細節裡滔滔地講述人與世界的關係。
欲觀看更多有趣內容,請購買 第44期〈福岡⭢釜山 一人(獨)旅〉٩(●ᴗ●)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