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賴柔蒨、攝影、留榮鋒、圖片提供—52PRO!、華山烏梅劇院、陳穎禎
年初華山烏梅劇院凝聚濃烈的大和魂,號稱「熟男帥大叔劇團」的日本劇團52PRO!(ゴツプロ!),攜新作《阿波之音》來臺公演。沈浸在大叔揮汗演出的激情中,阿波舞、三味線現場能量盈滿劇場空間,不少觀眾感動之餘,紛紛被大叔圈粉。《阿波之音》為52PRO!第四部作品,一月初在東京本多劇場首演,巡迴至大阪後,來臺成為華山烏梅劇院和本多劇場締結為姐妹劇院後第一部交流作品,本多劇場負責人本多慎一郎也隨團來訪。
本多劇場旗下擁有包含本多劇場、駅前劇場、小劇場樂園、「劇」小劇場等8間,全都位在下北澤。年輕的本多慎一郎是第二代經營者,父親本多一夫為創辦人。原為演員的本多一夫在1982年創立「本多劇場」,帶動下北澤的藝文發展,本多劇場更成為1980年代小劇場風潮中心。本多慎一郎說父親當年投入所有家產,從無到有建造本多劇場,為了讓日本的劇場人、觀眾盡可能聚集到下北澤,持續每隔幾年就開一間劇場。
自此,青年本多也繼承父親的熱情,目前8間劇場裡有3間出自他手。除了本多劇場本體以外,其餘皆由既有空間改造,因而有著不同的氛圍特色,規模自70、80人到數百人不等,演出類型不限,開放自由申請。本多慎一郎會盡量去現場看戲審核,否則也會看過去的演出錄像,至於評選標準,他笑說這就是身為負責人的獨斷囉!直到今天,能站上本多劇場本體的舞臺仍被視為新興劇團的里程碑。
本多劇場首次的海外合作獻給華山烏梅劇院,52PRO!團長,同時也是本多慎一郎好友的塚原大助為居中牽線的關鍵人物。52PRO!於2018年以《第三弦》首次來臺於烏梅劇院演出,華山藝文總監林璞,即向塚原大助表達與日本劇場交流的意願,進而促成這次結盟,雙方於2018年10月正式簽訂合作。目前已展開劇場技術人員的交流,《阿波之音》在本多劇場的演出即有臺灣工作人員在側。
這齣以日本傳統舞蹈「阿波舞」為主軸的作品,以昭和38年(1963年)二戰後,東京木場的木材行正淪為夕陽產業為背景,講述工人們為了抵抗生存壓力,跳起源自德島的阿波舞,間接促成今日東京高圓寺每年超過100萬人參加的阿波舞大會的故事。編劇竹田新在嚴謹考究的歷史骨架中,透過虛構的人物、情節讓故事長出血肉,不僅一甩搬演史實、傳統藝術可能會有的曲高和寡,更跨越文化籓籬,即便是對相關文史不熟悉的臺灣觀眾,也會被真摯通俗的情感感染而融入其中。
舞臺上由塚原大助飾演的慎之介是個熱愛賭博,對源自家鄉的阿波舞不屑一顧,渾身帶刺的男人,而卸下角色的他其實謙和大方。於2015年底組成的52PRO!,團名來自團長的臉。塚原大助指著自己的臉笑說,有著一張「醬油臉」的他,以臉輪廓深邃「ゴツゴツ」(讀作gotsu gotsu)的諧音「5」、「2」為劇團命名,而這也和「無骨(ぶこつ)」讀音接近,是男子氣概、很拼命的意思。
在成為52PRO!的一份子之前,熟男團員們各自都有豐厚的演出經歷,作品橫跨影視、劇場,彼此也是多年的朋友。某日塚原大助與另外3位成員看完表演後,燃起大家一起做些什麼的想法,曾經合作過的大叔們遂再度聚首。不過大家一開始並無長遠規劃,直到2016年第一部戲《最好的款待》(最高のおもてなし)在下北澤站前劇場演出後,發覺彼此之間凝聚力強,在舞臺上總能迸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才決定玩真的,而且要從下北澤走向世界。
為了前進海外,52PRO!將日本傳統文化融入劇作之中,除了這次的《阿波之音》,上一回《第三弦》加入三味線。塚原大助說,臺灣觀眾反應比日本更熱烈,也因為烏梅劇院舞臺與觀眾距離較近,演員能直接接收到觀眾每個反應,感覺臺灣觀眾很純粹盡興地沉浸在《阿波之音》當中;正由於52PRO!的舞臺總能散發出強大能量,塚原大助希望能不斷將這股能量傳遞給海內外觀眾。2020年初,52PRO!預計帶著第五部作品《狭間の轍》再度來臺,屆時務必親眼目睹52PRO!的舞臺魅力。
完整採訪內容,敬請參閱《秋刀魚》第23期〈用設計向日本地方提案!D&Department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