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日料與漫才笑料之間的連結,其實出乎意料的深刻。除了臺式日料總是值得被吐槽,漫才則是專門在吐槽之外,更在於兩者對於臺灣而言都曾一度是發跡自日本的新事物。最重要的是,日料與笑料,都是能夠帶給人們幸福感受的事物。睽違八年,編輯部再次邀請漫才少爺在臺北知名的臺式日料餐廳「小巷亭」,分享這十年來漫才少爺所覺醒的臺味搞笑。
臺式日料與漫才笑料之間的連結,其實出乎意料的深刻。除了臺式日料總是值得被吐槽,漫才則是專門在吐槽之外,更在於兩者對於臺灣而言都曾一度是發跡自日本的新事物。最重要的是,日料與笑料,都是能夠帶給人們幸福感受的事物。睽違八年,編輯部再次邀請漫才少爺在臺北知名的臺式日料餐廳「小巷亭」,分享這十年來漫才少爺所覺醒的臺味搞笑。
「布丁是一個比較沒有負擔的選擇,可以配合所有飲品,反之如果要點蛋糕,就需要思考點什麼飲料去配合它。」蛋糕太甜,布丁剛好,在急需糖分來幫腦袋開機的時刻,不會有過多的罪惡感,也是一種充分療癒心靈的存在,因此布丁時常是子仙去咖啡廳時的得力良伴。
談到臺日布丁的不同之處,她觀察到:「現在的咖啡廳大多是採日式布丁的做法,口感較綿密。而臺式布丁的口感較為Q嫩,常見於冰菓室或臺菜餐廳中。」於是,我們跟著臺式探險隊布丁分隊長子仙的腳步,來到老牌臺菜餐廳「雞家莊」,點一桌菜,最後當然要用一盤布丁收尾!「雞家莊的布丁偏嫩,與甜度適中的焦糖搭配起來十分清爽,達到很棒的平衡。」當它進到臺菜系統裡,變成了可分食的版本,比一般單人享用的布丁大上幾倍,也因這種團聚的味道,讓臺式布丁成為人們專程前往這類型餐廳的原因之一。
飲食習慣需要時間成形,近百年嘉義人吃東西開始摻白醋,也設下一道結界,出了這城,便尋不著這種吃法。倚著這個特殊的飲食輪廓,編輯部跟著「嘉義異鄉人」孫育晴Joanna吃,一起用異鄉人的眼光感受白醋入菜的驚喜,即使來嘉10年,這絕妙滋味每每還是令人感到新鮮過癮。走完白醋之旅,當然不忘到嘉義百年餅舖,帶上幾組伴手禮,滿載嘉義的款待之情,Joanna常說:「有一種餓叫做嘉義人怕你餓。」若來嘉,包準你吃不完,還要帶著走。
基隆獨有的魚漿與咖哩飲食文化,熬煮自日本時代背景、醞釀自基隆因港而生的港城脈絡。百年前,日本將基隆定位為日臺聯繫首要樞紐,大刀闊斧將基隆改造為全臺第一座現代港口後,大量日本人便不斷靠港來到國境之南。日本時代的基隆曾一度躍居全臺第四大城,居於基隆的人口更有超過1/4為日本人。這些來到南國島嶼的人們,在這座港市稍待片刻的時間裡,帶來了自身的飲食習慣與料理方式,在離返之際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味蕾記憶,隨著雜沓人群來去,逐漸演化出基隆獨特的在地小吃。
今日的兩位食客,不只愛吃、會煮、還寫下來,對飲食各有自己一套。從她們的筆墨間,可以走入一座市場、蒞臨一間餐館、品味一道菜,這回藉著她們吃飯的技藝領路,走入她們與「臺式日本料理店」的回憶與日常,來回間,把定義疏通、情感歸位。究竟這個同時點得到炒水蓮與生魚片的地方,有哪些特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