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棋盤型城市京都,有兩首以東西、南北向道路名譜詞的歌。隨著時代演進、城市變化,東西向道路歌更演化出各式版本。一起學會這兩首歌,踏出成為京都通的第一步!
在棋盤型城市京都,有兩首以東西、南北向道路名譜詞的歌。隨著時代演進、城市變化,東西向道路歌更演化出各式版本。一起學會這兩首歌,踏出成為京都通的第一步!
「取水」是京都人獨特的日常風景,走在路上,不時會看見行人提著裝滿水的寶特瓶,特別對老鋪、料亭的職人,良好的水質是製作美味餐飲的關鍵。由於盆地地形,京都蓄積了許多自山上流入的地下水,這些水多為礦物質少的軟水,因鐵質不多,水質相較其他地區柔和,也是京都水好喝的要因。逐水而居是天性,在京都,有許多歷史悠久的井水,特別在御所周遭更有不少名水點。進行名水巡禮時,記得攜帶空寶特瓶,若在神社境內,需注意手水舍旁是否另有取水專用的水龍頭,也別忘了投入賽錢或維護費呦!
在日本,尤其是京都,存在著自己獨特的慣例與習慣,而文化圈中當然也存在一些「潛規則」或「冷知識」。為了讓你更好地享受「二度目京都」,我們邀請5位來自各個領域、從事與文化相關工作京都人或京都在住者,根據他們的視角各出了與京都相關的兩個問題。在這個「京都通」檢定中,你可以深入了解不會出現在旅遊指南中、真實的京都文化,透過在地人的提問,帶你一窺你所不知道的「裏京都」!
京都是一座歷史悠長的優雅古都,茶道文化深植這塊土地。談到傳統的茶道,便不能不提起配茶享用的茶點——和菓子。時至今日,許多的京都和菓子老店仍製作著傳統茶會用的和菓子;雖說日本常常被讚譽為四季分明的美麗國家,然而和菓子的世界則更甚之。他們將一年分成24等分,在更迭的日常裡擷取不同季節的細微風貌。日文中有象徵自然的「花鳥風月」一詞,和菓子店家也使用花草、鳥、風和月等題材表現季節,說這些各式各樣的和菓子是「可以品嘗的藝術品」也不為過。如果有機會漫步京都,不妨觀察看看座落在京都街頭各處的和菓子店櫥窗。品味欣賞每個和菓子代表的季節、使用的素材、甚至是它們的名字。順道一提,在旅行洽公場合都需要「伴手禮」習俗的日本,京都可說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伴手禮之城。近年來不只是傳統和菓子、具設計感又饒富新意的新和菓子也適合當作伴手禮,這回就讓我們一起享受新舊和菓子帶來的不同樂趣。
必須說,京都豆腐的好,沒嘗過不會知道。鎌倉至室町時代,在寺廟繁多的京都,豆腐作為精進料理(遵循佛教戒律的蔬食料理)的要角,隨禪宗的興盛一同發展;同時,京都盆地蓄積了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這些製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好水,也造就豆腐的圓潤滋味。儘管店家數已不如興盛時期,京都仍矗立著許多樸實美味的豆腐店。純白豆腐依製法、質地軟硬有不同名稱;濃醇豆漿、狐狸色的炸豆皮,各式大豆製品等著你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