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頤華、採訪協力—郭晴芳、圖片提供—BONUS TRACK、陳頤華
下北澤的傳奇故事,就像是東京次文化的紀錄片;嬉皮年代的「下北系」音樂發源地,讓知名歌手曾我部惠一能在此高歌青春物語;「本多劇場」的舞臺劇帝國,挖掘了無數如《喜劇開場》般的表演者,在臺上笑了又哭、哭了又笑;更有著由書店與咖啡廳建構出獨立性十足的文化輪廓,以及隨時可挖寶的古著風潮。這條屬於「年輕人的街道」,在2019年後迎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計畫,昔日因路面電車而生的次文化圖騰,如今成為鐵路地下化後寬敞的空地,車站共構的新空間「SHIMOKITAEKIUE 」、結合時髦店鋪與旅店的「reload」等,在東京重新點燃話題討論,讓下北澤再次成為東京旅遊的必去街區。
「下北澤還是過去的那個次文化重鎮嗎?」許多文化愛好者不免提出心中的疑問。全新的下北澤,是否還能展現「沒有規則與框架」的創作能量?本次《秋刀魚》獨家專訪下北澤新設施「BONUS TRACK」散步社主理人内沼晋太郎,暢聊一座城市的新陳代謝,是否能與街道文化一同呼吸,長成屬於區域的樣貌?並同時解構真正屬於下北澤的東京文化。
◜ 打破租金高漲困境:讓下北澤重新充滿挑戰性 ◞
Q⋯⋯下北澤是次文化朝聖地,在2019年遇上城市大規模改建計畫。對於在地多年來的正反兩面聲音,在改造前遇到的挑戰是什麼?
下北澤區域所進行的都更計畫,是因應沿線電鐵地下化而生。成功地下化後空出三座車站大小的空地場域,由此開始的新設施建設便引發了在地的討論。許多在地區民接受鐵路更新的城市發展之路,其中比較大的討論多是希望不要過度擴大道路,由於下北澤最有名的文化,都是源自於巷弄小店,一但擴張道路尺度,不只要收購沿路店面,更影響在地引以為傲的街區面貌,如何同時兼具城市發展與在地文化特色,這些都是在電車地下化後遇到的考驗。
Q⋯⋯自2012年在此開業的本屋B&B,儼然成為下北澤書店中獨特的文化價值。從在地店主如今成為新設施主理人,橫跨過去與未來的下北澤,您如何看待轉變中的下北澤文化?
這必須先從下北澤改造前的區域背景談起。本屋B&B開店的2010年前後,正好面臨下北澤車站周邊租金開始逐年提高的困境,相較10年前(2000年前後)的下北澤,是所有年輕人都可以前往挑戰、勇於開新店的時刻:租金相對實惠、接受新事物的場域也是遍地開花。隨著租金變高、連鎖商店進駐、年輕人越來越難在此開創新事物,下北澤的特色其實正在逐漸流失。
因此,當許多人對都市開發保持觀望態度時,我仍認為,日本兩大民營電車公司:小田急電鐵與京王電鐵帶來碩大的下北澤改造,正好迎接地下化後的土地開發規畫,對當時疲乏的下北澤來說是一次機會,其中小田急電鐵所連接的下北澤車站與世田谷代田站間,正好是銜接商店街區與住宅街區中的新空地,受小田急電鐵委託,提出「什麼樣的下北澤能讓年輕人再次發揮『挑戰』的精神?」因此,運用空地解決租金問題,找回年輕世代開有趣店的決心,讓連鎖店不再插旗、個人店鋪重返下北澤,這些昔日熟悉的風景,成為「BONUS TRACK」計畫誕生的起心動念。
10多年來,當所有人都在問:「什麼是下北澤特色?」時,我認為沒有絕對的答案,下北澤該朝什麼方向前進,其實在地店家仍持續在摸索,但伴隨著都市開發地下化的契機,重新思考及利用這塊土地,在原有卻新穎的場域重新挑戰一次下北澤的面貌,將區域還給年輕世代,或許才是真正的下北澤。
◜ 新設施企畫力來源:把街區打造成一本雜誌,將店家化身為連載專欄 ◞
Q⋯⋯為催生「BONUS TRACK」設施,您與團隊甚至特別成立「散步社」來經營與規畫。這個因小田急電鐵委託場域營運企畫而生的公司,如何在下北澤特質,與小田急電鐵商業考量間達到平衡?
過往本屋B&B所面對的工作內容偏向獨立且次文化的面向,首次收到來自大型鐵路公司的委託案,是一次巨大的挑戰。當時面對已成定局的鐵路地下化工程,比起消極面對改變,「如何讓地方變得更有趣、如何把空間發揮到極大化」是我們散步社不斷討論的重點,也是我們能延續過往企畫能量的最大動力。但其中的關鍵,仍在於小田急電鐵內部的決策單位,面對商業價值高的開發案,捨棄委託大型廣告或公關公司,轉而找尋當地團隊以「保留下北澤精神」為出發,是這次BONUS TRACK成功的重要樞紐。有決定權的一方,能意識到在地開發本質的重點,並找對的人執行,是最難能可貴的事。
Q⋯⋯BONUS TRACK最初的企畫概念為何?13間招募而生的有趣店鋪,特色又是哪些?
「找回下北澤精神」與「共同使用、共同創造能開啟挑戰的新空間」,是最初與小田急電鐵簽約前,就安排好的核心價值。我們甚至在招募條約上明文規定:「必須挑戰某件事,且是個人或小公司團體。」因此進駐申請中絕對不會出現星巴克等大型連鎖品牌(笑)。所謂「挑戰」,可以是個人想開始一件事,或是小公司想挑戰領域外的事;例如編輯企畫團隊所開設的咖哩兼夜間酒吧店「ADDA」、設計公司嘗試蔬果體驗的型態果汁吧「Why_?」等等,這些挑戰都是讓下北澤充滿活力的來源。
Q⋯⋯BONUS TRACK每週都會安排市集或活動,請問如何創造具有企畫力的活動呢?
我認為無論舉辦市集或活動,規畫時都像是製作雜誌一般,將市集活動想像成一次又一次主題性的「特輯」,搭配13家宛如「固定連載」的店家,這塊區域就能創造出週週不同,但又富有風格的活動。因為特輯主題不同,這些「連載」店家們也會相互刺激,開始思考不同主題帶來的不同客群,如何與自家店面互動,甚至主動規畫與主題連結的可能性,漸漸地成為激發創意的良性循環。
以散步社而言,我們編輯團隊的企畫夥伴們,會不斷思考「什麼是下北澤適合的有趣活動?」。例如曾舉辦日記主題市集「日記祭」,以在日本如此小眾的「喜愛寫日記」的概念出發,第一年邀請獨立文化創作者出攤,販售呼應日記概念的zine、藝術創作等,周邊店家也推出搭配日記的咖啡等活動;第二年延續日記祭,成功獲得日本老字號日記品牌MIDORI 、營運日本知名部落格平臺的IT公司Hatena贊助,結合企業出攤,創造紙本日記與線上電子書寫串連的有趣體驗,這也成為像是「雜誌廣編」般的小單元。如此將主題發想、店家呼應、企業導入等多方連結的週末活動,視為一本又一本的雜誌,或許是我們能持續創造話題性的原因。
◜ 實體空間的未來性:讓「體驗」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
Q⋯⋯本屋B&B當年以「Book & Beer」創造實體書店的新嘗試,獲得空前的迴響。如今搬遷至「BONUS TRACK」二樓,您認為實體空間的未來性為何?書店又該如何面對下一步的挑戰?疫後實體活動所面臨的改變?
B&B書店最初以「Book & Beer」的啤酒與書創造極大的話題,並持續以作家、創作者在店活動的形式創造人流消費。可疫情兩年間透過線上講座等活動,我們收到實體場域不曾獲得的反饋。例如過往實體往往只能滿足東京周邊的消費者,線上化後能觸及更多外縣市的受眾;另外也有許多成為父母的讀者,已不如年輕時可擁有自由時間參與實體活動,線上講座成為身份轉變者們的絕佳選擇。隨著疫後逐漸開放,我們也持續探討如何發揮線上與線下的最大效益:如降低線上參與的價格、提高線下價格並加強體驗的獨有性,同步經營但創造兩者差異,或許才是最好的方式。
而在街區經營上,BONUS TRACK於2020年4月開幕,當時是疫情最嚴峻之際。因店家們共同經歷了最艱困的時期,反而有了一起面對的決心,或許是已見過低谷,逐漸回溫的市場,更讓彼此更有動力繼續經營下去。我們也時常與居民產生連結,例如BONUS TRACK利用場域中的藝廊空間,與街道旁的保育院孩童相互交流,展示孩子們的畫作,創造不同的展覽活動。我認為以結果而言,「實體體驗」還是非常的重要的事。但以商業行為來說,消費者模式已經無法回到疫情前的光景,創造不可取代的獨特體驗,並追求到最極致,才能存活下來。
Q⋯⋯疫情後人與人交流的方式有了新的改變,您認為日本下一階段的「文化輸出」將帶給人們什麼新的感受?
我覺得現在的下北澤是一個蠻好的狀態,原本棘手的開發案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許多活水也正在重新注入。如果你詢問現在的年輕人,會有許多人提到:「現在最有趣的地方是下北澤。」在我看來,東京仍是有趣且充滿可能性的城市,而移居至其他城市的創作者變多了,在地方與東京間往返的形式,或許是下一段日本文化多樣性的啟程,加上東京組成結構因在地移動者、海外人士入住等人口比例有所轉移,我期待這些能包容多變刺激的思維,使得日本文化產生「下個時代回頭看也十分有趣」的化學效應。
更多下北澤蛻變後的動態,敬請參閱《秋刀魚》第38期
<日本在住臺灣人・東京定番 “東京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