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原里實、插畫—篠澤隆文

女孩翻閱書中場景,在無以名狀的青春中緩緩前行,隨著年齡跨越,更在途中遇見許多女子幽微而不可取代的心。每一位女性都在規則中,不斷找尋生命的歧義;在體會與交流中,又一次相逢獨一無二的彼此。


成長序曲中 無處可去的我


女孩們總是集體行動,在體育課前成群結隊去洗手間、音樂教室和換運動服。

女孩們總是集體行動,在體育課前成群結隊去洗手間、音樂教室和換運動服。

不曉得是不是所有國家的國高中女生,都有在班上呼朋引伴一同去上廁所的習慣。我只知道在日本校園內常見的這個習慣,讓從前的我一直都不是那麼習慣。

感情好的女孩們聚集成小團體,上廁所或去音樂教室上課時,甚至體育課前換運動服都是集體行動,午休時間當然也是聚在一起吃便當。就連在兩堂課之間的短短10 分鐘下課時間,也總會在某個成員的座位旁嘰嘰喳喳地閒聊不止。

以前的我不曾加入過小團體,所以當時總是有些害怕下課時間的到來。總覺得只有我不屬於任何地方,但卻又無處可去。只能定定待在自己的座位上。而周圍環繞著來自其他女孩們歡鬧的笑語聲,都讓當時的我感到坐立難安。

也因為這樣,我上學時必定會攜上自己的讀物。那時我最喜歡的書籍類型是小說。只要翻開紙頁短短5分鐘,就能瞬間將我帶進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只要打開書本,就能隔離開教室中的各種喧鬧嘈雜。

當同學聚在教室中閒聊著與朋友或男友的瑣事、電視節目內容和社團活動時,我就待在座位上藉著閱讀逕自進入書中,試圖體驗那些不屬於我的人生故事。眼前文字那看似單純的排列組合,卻構築出了能讓我自在地漫遊其間,一個既立體又開闊的多彩世界。


文學世界裡 難以捉摸的她們


江國香織的《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陪伴女孩度過徬徨的青春歲月。

江國香織的《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陪伴女孩度過徬徨的青春歲月。

一頭栽進書海之後,第一次花錢買的書是江國香織所著的《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這是一本圍繞著酒精中毒的妻子、男同性戀的丈夫,以及丈夫的同性戀人這3個人物的戀愛小說。透過各自背負著與常人「不同」之處的3個人物,描繪出「打從心底珍視著某個人」這樣一個普世皆同的情感,以及用盡全力守護這份情感的3人身影。現在回想起來,對於當時總是隱約感到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的我來說,這本書或許象徵了某種情感投射也說不定。

那時我喜歡讀的是以江國香織、川上弘美為首的女性作家們的作品。作中的主角大多是女性,藉由閱讀,我得以探索作品中「她們」的心靈脈絡,繼而想像若自己是書中的成年女性會是怎樣的感受。

但回過頭來面對班上同齡的女孩們,我卻總是抓不太準與她們相處的距離。縱然那些女孩們和我有著相似的生理特徵,但我仍舊難以探知她們的心思。她們笑著的時候是真的感到開心嗎?口中說的喜歡,是真心喜歡嗎?對我來說,比起身穿不同制服的男同學們,「她們」或許是更加難以捉摸的存在。


在課桌下悄悄牽起彼此的手


每位女性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之處,這些生為女性所積累的各種共通的體驗都連結起我們。

每位女性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之處,這些生為女性所積累的各種共通的體驗都連結起我們。

在年歲漸長、接觸過不同年齡層與職業的女性之後,我才發現或許當時自己難以理解的「她們」,一定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之處,並懷抱著難以向外傾訴的煩惱。只是這些都被覆蓋在當時眾人皆同的制服底下而未曾被窺見。

那個時候的我們,被強加了不能和他人「不一樣」的既定觀念。長大之後,在日本這個國家中,雖然仍舊難以避免這種既定概念的壓迫,但相較於那個大家不得不關在同一個教室裡、坐在面朝同一方向的課桌前的時期,還是有著些許的微妙差異。

至今我和女性談話時還是難免會有點緊張。但同時也漸漸能夠感受到自己與她們有著共同的連結。那是一路以來生而為女性所體驗、累積的各種感受。細微的不適感、情緒的動盪、悔恨、恐懼、喜悅和高漲的熱情、幸福感——由眾多情感中交織而出的某種連結。

而當這個連結被觸動的瞬間,那感覺就像是我們終於在教室裡的課桌下悄悄地牽起了彼此的手。於此同時我心裡總會殷切企盼眼前的她能夠得到幸福,就如同我對自身幸福的盼望一般。


原里実_作者頭貼 (1).jpg

原理實

小說家及編輯。著作《最喜歡你了,佐藤君》,在臺灣的線上文學誌《漸近線》發表〈永遠的孩子們〉, 以及於《World Literature Today》 刊載〈植物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