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龍貓大王、攝影―張國耀、圖片來源—Studio Ghibli

omoide028.jpeg

1991年7月20日,年輕的吉卜力工作室,推出《兒時的點點滴滴》,獲得18億日圓的驚人成績, 是當年日本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同年11月22日,力圖革新的老字號動畫公司迪士尼,推出《美女與野獸》,創下了1.4億美金的美國本土票房,更是第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動畫。當年,《兒時的點點滴滴》與《美女與野獸》在兩個國家獲得了同樣耀眼的成功,而它們卻是如此不同的動畫電影。日後,迪士尼與吉卜力都在動畫業界佔有重要地位,但從這兩部電影,能夠看出這兩間公司截然不同的創作思維。


返鄉之旅與為愛涉險之旅


omoide048.jpeg

《兒時的點點滴滴》 講述平凡上班族妙子,因姐姐嫁到鄉下,才讓她能在姐姐的夫家體驗所謂的「農家風情」。在動畫裡,妙子沒有經歷任何心驚膽跳的冒險,只有內心的峰迴路轉:她回憶起許多小學五年級的往事,在這些回憶中,有一個回憶持續困擾著她,而她必須從中自己摸索出解答。

《美女與野獸》是一部極其華麗的電影,不但有Alan Menken製作的琅琅上口金曲,還有結合電腦動畫與手繪技術的美麗畫面。不只是愛情浪漫童話,更像是冒險電影:女主角貝兒為了救父,前往城堡替代父親成為野獸的囚犯。貝兒與野獸日久生情,但這段剛萌芽的戀情,卻被憤怒的村民破壞了,而貝兒必須拯救野獸、並且想辦法破除野獸身上的詛咒。


方向不同的冒險


majo042.jpeg

這兩部電影事實上都是一場冒險之旅,只是前進的方向不同。《兒時的點點滴滴》是由內而外,逐漸拆除自己設下的心房;而《美女與野獸》是由外向內收緊,逐漸壓迫著主角做出改變。事實上,吉卜力與迪士尼的差異,早在兩年前就產生了:1989年,新開張的吉卜力與老字號的迪士尼,這兩家動畫公司又同時分別交出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魔女宅急便》與《小美人魚》,其中,小魔女琪琪與美人魚愛莉兒也同樣在自我追尋的旅程中,遭遇了歧異的阻力:琪琪困惑於她的魔力突然消失了,而愛莉兒與貝兒一樣,彷彿全世界都要阻止她與王子相戀。

琪琪的魔力到哪去了?《魔女宅急便》給了一個很不直覺的解釋:「以前什麼也不用想就能飛,現在卻不知道怎麼飛了」。而曾經也面對過這種困境的畫家告訴琪琪:「散散步打打瞌睡……,什麼也不做,時候到了,就會突然恢復了。」如今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低潮」不過是人生常態而非疾病,而適度轉移注意力,專注在那些讓自己放鬆或快樂的事情上,更能快速的讓心情回復平靜。

儘管吉卜力的電影在往後20多年來,陸續加入了許多奇幻、科技、童話式的冒險元素,但是,早在90年代的吉卜力電影主角們,總是會踏上一場複雜的「心之冒險」,而在故事的最終,他們也都會得到獨一無二的自我蛻變。觀眾在電影開場時認識的妙子與琪琪,與結局時的她們心境已大不相同,而她們經歷的困境,也真真切切地存在於每個觀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野獸與詛咒,但這不是吉卜力與迪士尼電影之間的差異,相對地,吉卜力電影不僅「深入」我們的內心,而且「淺出」地將那些內心的不為人知,轉化為老少皆知的大眾娛樂。90年代的吉卜力與迪士尼,在這一點上分道揚鑣。

majo049.jpeg

為世界帶來影響


吉卜力電影帶來的親近感,能夠更廣泛地感染全世界不同文化的觀眾們,可以說,在迪士尼於90年代成功復興、並且再次打造動畫電影領域的霸權王位同時,吉卜力帶來的影響是更加深刻的。但是,這並不是在評斷吉卜力與迪士尼的優劣,而是兩者追求著不同的創作目標所至,迪士尼電影能夠帶來更多感官上的豐富愉悅,而吉卜力電影則似乎更能跳越時代距離與文化隔閡。

2002年, 皮克斯動畫負責人John Lasseter,擔任《神隱少女》在美國發行的創意總監,進而讓宮崎駿因此得到了第一座奧斯卡。更將「由心出發」的吉卜力公式,帶進好萊塢的主流動畫電影。讓電腦動畫主角們,面對最難纏的敵人——他們自己的糾葛與負面情緒。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系列、《Cars》、《海底總動員》系列等等,全都看得出與過去好萊塢動畫電影巨大的差異。John Lasseter就曾經表示過:「每天我在執導電影時所使用的技巧,全是從他(宮崎駿)的電影裡學來的。」

此外,《南方公園》裡,阿ㄆㄧㄚ與克蘇魯邪神快樂毀滅世界時的配樂,諧仿自《龍貓》的主題曲;《熊熊遇見你》也在某集致敬了《龍貓》的片尾。但是歐美動畫界不只是表面上的致敬而已,許多吉卜力元素成為許多歐美動畫作品的深層核心,如《創世神通》追求人類與自然平衡的劇情設計、或是許多比男性更強韌的女性角色等等。我們似乎都能從其中,窺見某些來自吉卜力的影響。

totoro03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