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重點就在括號裡、攝影―張國耀、圖片來源—Studio Ghibli

totoro025.jpeg

為了喚起對於吉卜力的記憶,特地到國家電影中心的「全國電影票房」網頁,查閱了一下現在目前最新的票房紀錄。

查什麼電影呢?查一部只要講出片名,不分男女老幼,所有人的腦中都會浮起這個印象——白天睡覺打呼,晚上吹陶笛,下雨天不帶傘還讓貓貓淋雨載牠回家的森林守護者,甚至成為吉卜力動畫工作室LOGO 兼吉祥物——1988年誕生的《龍貓》。這部幾乎每個臺灣人都知道的電影,30年後重返大銀幕,上映短短兩個月,竟仍能拿下一千兩百多萬的票房成績。然而,若將這次的大型商業放映歸類為「經典重映」,好像也有點怪怪的,嚴格說起來,這是臺灣首次由片商引進,在戲院正式放映《龍貓》。

這是多麼弔詭的事情,一部從未正式放映的電影,甚至是許多臺灣人小時候的第一部動畫,竟然是第一次上映!仔細深思一下:我們究竟為什麼會對《龍貓》這部動畫這麼熟悉?


從盜版開始的童年美夢


porco002.jpeg

當然,就是盜版。

從這角度追溯,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臺灣究竟是何時開始引進吉卜力動畫的,不過,稍稍回推吉卜力工作室剛成立的1985年,隔年推出的《天空之城》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天字第一號作品,那時也正是「錄影帶」文化準備起飛的時期,臺灣開始能在出租店裡看見有著大量畫質不佳、字幕粗製濫造、沒得到正式授權的拷貝錄影帶,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也是在那個時期開始引進臺灣。

直到80年代末,臺灣開始有了重視觀影品質及水準的「MTV」影音包廂出現。除了錄影帶,還有畫質較高的LD碟片以及字匣,讓當時宮崎駿導演的熱門作品《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以及上映當年在日本拿下票房佳績的《魔女宅急便》,或高畑勳導演的《螢火蟲之墓》在臺灣都開始更廣地流通。

1992年,宮崎駿創作目標取向為中年人的動畫作品《紅豬》上映,也是臺灣第一次正式於影城上映吉卜力工作室的電影,雖然票房不算太好,卻真正開啟了吉卜力動畫至此之後的作品都有代理商引進臺灣的傳統。2001年光是臺北市就有千萬票房好成績的《神隱少女》、2004年《霍爾的移動城堡》更以九千多萬的票房成績,成為當年臺灣動畫票房第一名。


從大眾播映走入家庭影城


chihiro036.jpeg

不過, 真正讓吉卜力動畫走進家庭,影音產品才是關鍵。1996年開始,吉卜力工作室經由迪士尼取得海外作品授權,因此,迪士尼在臺灣的子公司「博偉電影」也正式成為吉卜力的官方授權商。再加上,臺灣在2002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於版權及著作權有了嚴格的規範,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盜版錄影帶、盜版VCD,或是盜版的久石讓原聲帶,通通銷聲匿跡。

omoide022.jpeg

而迪士尼在臺灣正式發行的吉卜力影音產品,則是DVD。2001年,趁著拿下國際影展大獎的《神隱少女》勢頭,博偉電影在那年發行宮崎駿的諸多舊作,以及高畑勳的《兒時的點點滴滴》與《平成狸合戰》,透過發行DVD,除了讓臺灣的吉卜力粉絲如願懷舊之外,更重要的是DVD 收錄了花絮、幕後製作特輯、分鏡腳本,與深度訪談(像《風之谷》的特別收錄,就是當年負責繪製「巨神兵」場景的庵野秀明與製作人鈴木敏夫的對談),讓臺灣影迷得以透過官方管道,正式接觸「吉卜力工作室」動畫金字招牌。

當然,從80年代一路走到現在,如今只要點開Netflix 就可以輕鬆看到娜烏西卡在王蟲黃金觸鬚上走動的美麗姿態。遙想當年,還得用紅色倒帶跑車去回放上頭寫著「小魔女奇奇」盜版錄影帶。吸收這些畫質不高的影像滋養長大的孩子們,如今也已經成為能以自己的財力購買正版影視資源的大人們了,吉卜力動畫已然成為臺灣影視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


難以取代的大眾記憶


totoro049.jpeg

隨著高畑勳的過世,及年紀漸長的宮崎駿一次次的退休宣言,吉卜力在臺灣已逐漸成為一種懷舊「鄉愁」。我們能在臺灣許多景點看到彩繪及裝置藝術,繪上吉卜力的經典角色龍貓,或是貓巴士。當然,我們無從得知這些從北到南的塗鴉景點,是否有正式取得官方授權,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吉卜力動畫角色,在臺灣民眾的心目中早已成為無可抹滅的大眾印象。

雖然,我們不知道在未來是否還有任何動畫工作室,可以像吉卜力動畫如此深植臺灣人心中,但透過與時俱進的影音傳播平臺,以及越來越重視觀影體驗的現代,也許,日本的吉卜力動畫在臺灣也將會不斷以新的形式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