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映嘉、攝影—鄭弘敬

© qdymag

還記得第一次去日本時,深深被當地文化震撼,每間店都有自己的個性與品味,當然拉麵也是!首次在日本品嘗拉麵,是透過旺福樂團的小民推薦,雖然不是「巷仔內」的那種店家,但已經足以讓我驚艷。後來第二次去東京,就開始想嘗試各種口味,像是AFURI的拉麵,讓平常不愛吃柚子的我覺得很新鮮,這也才發現,原來拉麵湯頭不只有豚骨或醬油,而是有很多延伸的表現方式。

不二家拉麵用臺式肉燥搭配日本湯頭,用臺灣人熟悉的元素混搭出屬於這家店獨一無二的味道,第一口就能感受到拉麵的層次和趣味。

不二家拉麵用臺式肉燥搭配日本湯頭,用臺灣人熟悉的元素混搭出屬於這家店獨一無二的味道,第一口就能感受到拉麵的層次和趣味。

不管是內餡厚實飽滿的臺式煎餃,還是有著脆皮冰花的日本煎餃。只要在拉麵店的菜單上看到,我一定會點上一盤配拉麵享用。

不管是內餡厚實飽滿的臺式煎餃,還是有著脆皮冰花的日本煎餃。只要在拉麵店的菜單上看到,我一定會點上一盤配拉麵享用。

從日本人對拉麵的堅持,也讓我想到臺灣的平民小吃─牛肉麵,每間店對於麵條、肉質、湯頭的要求都不一樣,從中可以追求的學問非常多,觀察起來也十分有趣。於是到處吃拉麵,也變成我探索日本文化的方式之一,雖然運氣不好還是會吃到雷啦!是說現在在臺灣,只要湧上:「好想吃拉麵」的心情,可能就是到了想要放鬆自己、抽離工作狀態的時候。以前我會一個人去吃牛肉麵,現在則是多了拉麵這個選項,專注品嘗拉麵,真的有種「短暫幸福」的感覺。

 

混搭是一種創作風格,不一定要純正的日本拉麵才屌 ——李英宏

© qdymag

現在暫時不能去日本吃拉麵,反而是時候好好感受臺北的拉麵,很多臺北拉麵都蠻能跟日本的「尬」一下。像帶有點傳統臺感的不二家拉麵,「混搭」了臺式肉燥,湯頭也不會太厚重,不走完全複製日本口味的路線,而是選用了臺灣人習慣的元素融入其中,讓我第一口就覺得很有趣、很好玩,跟我做音樂的方式蠻相似。

我一直認為創作是對生活的投射,我們都會有自己想去融合的方法。假設現在有首MV要跟拉麵合作,我可能會用臺北人去林森北路吃拉麵的情境來呈現,透過美食與都市的結合,來表達這個時代的樣貌。畢竟,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吃東西,以這種方式來呈現音樂裡的生活感,我覺得挺好玩的,就像「在地流」的臺式拉麵,好玩程度一點也不輸連鎖拉麵店咧!

© qdymag

INFO

不二家拉麵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59巷10號
時間:週一至週六 11:30~15:00、17:30~凌晨2:00、週日 12:00~15:00、17:30~24:00)

 

特別感謝:服裝─ SYNDRO、鞋子─ Dr. Martens

特別感謝:服裝─ SYNDRO、鞋子─ Dr. Martens

完整推薦,敬請參閱《秋刀魚》第28期〈台北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