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健宏、攝影—森嶋夕貴、太雅出版社提供

 

「大眾對失智症的印象通常是比較消極的。」出版《會上錯菜的餐廳:幕後企劃與行動紀實》作家小國士朗表示,提起失智症,大家想到的都是健忘、坐立不安的遊走,甚至是謾罵和暴力的傾向。2017年,原本擔任電視編導的他,決定用活動改變大眾的印象,在募資平臺上推出「會上錯菜的餐廳」活動,在不到3週的時間內,便收到來自493位個人及團體的贊助,共1291萬日圓的金額,劃下當年群眾募資的紀錄。

提供美味的餐點與時尚環境,是打造餐廳的兩大重點。

提供美味的餐點與時尚環境,是打造餐廳的兩大重點。

正如字面所示,「會上錯菜的餐廳」活動現場的確是會發生出錯餐點的情況。小國士朗解釋,「在裡面負責點餐、上菜的外場服務生,全都是失智的長輩。」因為記憶衰退的緣故,他們會記不得客人的需求,或忘記正在為客人們帶位,就直接坐在座位上跟對方閒聊。更有擔心記不住的長輩,將點菜單交給客人,請他們圈選,狀況千奇百出。

遇上這些情況,理應感到困擾的客人們,非但沒有向外場人員抱怨,反而主動填寫點菜單、動手拿起托盤上的食物與飲料,更以溫暖的口氣,直接對出錯菜的長輩說,「沒關係,我們就是在等這個!」把出錯菜當作幸運事。因失誤而感覺抱歉的長輩們,則是回了餐廳招牌上微笑吐舌的表情,感謝客人的包容。期間一來一往、彼此有說有笑。

restaurant_004.jpg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與小國士朗過去擔任電視編導有關,2012年,他因為拍攝紀錄片走進失智症照護機構。這趟採訪,不只是挑戰了他對疾病的認知,「有天工作人員告知餐點是漢堡排,但進到餐廳發現大家吃的是煎餃。」然而,絲毫沒有人質疑,「好像搞錯了喔?」每個人都津津有味地享用眼前的食物,看起來只有他一個人為此大驚小怪。

從煎餃出發,小國士朗注意到照護現場這種,「即使出了點小錯,大家還是一樣開心。」的包容,不只讓失智症患者更願意參與日常生活,患者與照護人員彼此也多了喘息空間。他突然靈光一閃,如果能將這次經驗,設計成有趣的體驗活動,讓大眾走進環境優美、氣氛佳的餐廳裡,由失智症長輩們協助點餐,體驗出錯餐點的魔幻時刻,「這樣的畫面應該會讓大家覺得非常有趣。」

不光享受美味餐點,更多的時候是與長輩們交流,讓每個人都沈浸在餐廳的時光。

不光享受美味餐點,更多的時候是與長輩們交流,讓每個人都沈浸在餐廳的時光。

以香料醃漬雞肉、搭配生菜和檸檬美乃滋的坦都里雞肉漢堡市餐廳裡的得意之作。

以香料醃漬雞肉、搭配生菜和檸檬美乃滋的坦都里雞肉漢堡市餐廳裡的得意之作。

為了實現企畫,小國士朗找來對該議題有興趣的各路專家。因為鎖定的是對失智症理解有限的一般大眾,他說,重點應該是「會吸引人想來吃飯、體驗這個餐廳的氣氛。」於是團隊租借東京六本木的餐廳當作活動舞臺、設計出全新的坦都里雞肉漢堡、擔擔乾麵、蛋包飯與甜點,所有菜色只有活動3天才能品嚐得到。

不光是料理,團隊也設計了一套流程,讓客人跟長輩有更多互動機會。從迎接就座、接受點餐、在沙拉上現磨胡椒、遞送餐點,到最後送客。團隊也盡力執行「不要出錯的事前準備。」像是將點菜單設計成容易圈選的方式,小國士朗說,「因為真的犯錯,當事人心理依舊是會很難過的。」要是做了這麼多事前準備還是出錯,「希望大家能夠以寬容的心包容。」就像微笑吐舌的表情一樣。

© 森嶋夕貴

這套流程的設計,讓活動3日前來用餐的288位客人,不只是被動地享受服務和美食,更多是與外場的長輩們「共同作業」,好比一起合力旋轉胡椒罐、主動引導長輩,並與他們拍照、閒話家常。小國士朗分享,其中一天來用餐的年輕夫婦提到,「失智症的朋友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大不了也只是上錯菜而已,這次用餐打破了他們原本對於失智症的刻板想像。

許多長輩事後也向小國士朗回饋,原來自己還可以做許多事情,連協助照護的家人們也相當訝異。當然,小國士朗也清楚「會上錯菜的餐廳」無法解決失智症和照護的問題,「日常照顧畢竟是辛苦的。」若有這麼一件愉快的事情,當長輩做了讓你想要生氣的事情,這個記憶或許能讓照顧的人心裡稍為舒坦一些,甚至是多了那麼一點對患者的其他想像。


完整內容,收錄於《秋刀魚》第25期〈當設計成為一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