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秉泓、插畫—Johnnp、圖片來源—傳影互動

1998年9月6日,黑澤明在東京去世,享年88歲。從他33歲初次執導電影《姿三四郎》開始,往後半個世紀裡頭,黑澤明總計執導30部長片,曾以《羅生門》、《德蘇烏扎拉》、《影武者》分別拿下威尼斯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坎城金棕櫚獎,其他代表作如《七武士》、《天國與地獄》至今仍為全世界影迷津津樂道。

黑澤明特別擅長描寫男性,他作品中的英雄也好、小人也罷,有的看似帶有侵略性實則毫無威脅,有的明明粗野蠻橫卻又發乎情止乎禮,有些冥頑不化卻能與時俱進,也有些柔順軟弱卻又不甘受欺而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黑澤明總是能夠以最戲劇性的方式,拉出他鏡頭底下尊卑各異的男人們外在的脆弱與剛強,以及勾勒出內在最複雜最充滿不確定感的那塊灰色地帶。

事實上,黑澤明的每部作品皆是如此。他用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將日本電影帶向另外一個地方,然後過世。在黑澤明過世的前一年,也就是1997年,今村昌平以《鰻魚》贏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幾個月後,北野武則以《花火》勇奪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三個國際影展,日本導演在同一年度拿下其中兩個首獎,這是日本電影光輝的一年。而黑澤明正是日本影史上首位「擒獅者」,1951年他曾以《羅生門》為日本贏得首座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也許就是親眼瞧見了日本電影最光輝燦爛的一刻,大師才能安然離開這個世界吧。大師辭世,日本電影也從黑澤明、小津安二郎的時代,歷經大島渚、吉田喜重、篠田正浩、今村昌平等新浪潮代表性人物在電影語言和獨立製作上的革命,走向另一個紀元。接下來,不只是北野武的事,還有黑澤清、是枝裕和、河瀨直美等下一個世代的優秀導演輪番頂著呢。


黑澤明經典力作


羅生門 1950年

改編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作品,除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此片亦得到義大利電影評論獎、美國國家評論獎以及奧斯卡榮譽獎的殊榮。故事描述在羅生門下避雨的樵夫,和乞丐和僧侶閒聊目擊的兇殺案。行經荒山的武士遭到殺害,其妻子則是被強盜強暴。但在公堂上,盜賊、妻子、與武士通靈的女巫以及出席作證的樵夫本人,肇事理由的說法各有不同。而看似真實的證詞,實則交織在人性的謊言當中,讓應該被釐清的真相陷入五里雲霧中。

生之慾 1952年

充滿正向力,但又不會淪為說教的作品。故事主角渡邊是位模範公務員,30年來如一日,過著蓋章、簽公文的規律生活,也從來不休假。直到有天身體不適,檢查後才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時日不多。獨子得知消息後,卻跟媳婦打著財產的念頭,讓他鬱鬱寡歡,決定離家出走。直到遇見打算辭職的市公所下屬,年輕、友善又熱情的她,以一席話打動了渡邊,讓他決定在有限的日子,為社區婦女陳情的公園建設案盡一份心力,而渡邊的熱血恰與身處的官僚體制兩極。

七武士 1954年

本片是黑澤明第一部執導的武士片。故事描述日本戰國時期某荒涼的山村,村民為了抵抗山賊進犯,決定尋求武士的協助。村民因為貧窮無法提供薪餉,只能用村裡收成的稻米當作酬勞。儘管如此,依然打動了6位武士,以及自稱武士後代的菊千代共7人,帶著村民搭築防禦工事,整備隊伍,為山賊來襲做準備。在相處期間,武士與村民湧現諸多矛盾,但仍攜手一起抵禦山賊,儘管最後付出慘烈代價。此片展現日本傳統武士精神,政治寓言至今看來歷久彌新。

天國與地獄 1963年

社會寫實劇,作品改編自美國偵探小說《金格的贖金》。主角權藤在鞋業公司擔任經理,夾在兩大派系的人事鬥爭當中。擇善固執的他企圖取代派系,掌握公司大權,此時卻遇上綁架案。權藤司機的兒子在陰錯陽差之下,被綁匪誤會是他的小孩變成人質,被勒索高額贖金。權藤為了救人將自己所有財產交出,後來卻淪落到被債權人追債。而警方抽絲剝繭,最終將罪犯逮捕到案。罪犯與權藤的一席對話,尖銳地觸及當代社會中階級的衝突與對立。

 

更多導演黑澤明介紹,敬請參閱《秋刀魚》第19期〈平成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