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張維中

IMG_2605.JPG

夜晚九點以後的銀座,表裏不一。

東京都內很少有一個鬧區,像是銀座這般,還不到9點,大街上的店家就逐一打烊關店。新宿、澀谷、池袋、六本木或原宿,縱使不少商家在九點也會關門,不過街坊上的餐廳、居酒屋、BAR或咖啡店內外,依舊是瀰漫著喧騰的氣氛,顯而易見的人潮魚貫進出。

但銀座不同。

隨著百貨公司打烊,彷彿幾條大道也被頓時淨空。店都關了嗎?人都回家了吧?習慣逛大街的旅人,肯定會感覺無趣。然而,夜晚9點以後的銀座其實表裏不一。表面上,銀座在那些路面店打烊以後就沉寂了,可實際上,喧囂繁華依舊低調繼續。那些你因為不熟悉銀座,在街上走過一百次也不會發現的店家,9點以後全藏在棋盤式的大小街衢中,一幢幢大樓的上層裡。座落於「GINZA SIX」六樓的「銀座 蔦屋書店」正是其中一例。

當整棟GINZA SIX商場的店舖都打烊之後,樓上的「銀座 蔦屋書店」仍繼續營業,而且直到深夜11點半。倘若僅是餐飲店,那並不稀奇,但就連書店賣場都開到這麼晚,在銀座實屬異例。

IMG_2494.jpg

蔦屋書店進駐銀座以後,逐漸改變了銀座夜晚的生態。原本,置身於深夜的銀座,餐飲店與卡拉OK是棲身之所,現在渴求靜謐的人們,可以選擇泅泳在書海中換氣;往昔,你非得走進促狹的小酒館才能結識的人,如今在偌大的書店空間,緣深緣慳都可能相遇。

與其他蔦屋書店不同之處,「銀座 蔦屋書店」的定位更集中在藝術、設計和展覽領域。銀座店以「藝術生活」為概念,讓書店內的選書和舉辦的展覽及座談活動,得以跟藝術和時尚情報發信地的銀座,達成地域性的互動。因此在藏書方面,除了一般性書籍和雜誌以外,更集中在藝術、設計、攝影、時尚面向,號稱約有六萬冊左右豐富的藝術叢書。

然而,藝術總給人曲高和寡的印象。為此,原本就具備強大企劃能力的蔦屋書店,顯然意識到這一點,故特別在選書和陳列書籍方面下過功夫。在書架上進行有趣的主題分類,並結合當下時節,包裝出許多的小型書展,希冀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以深入簡出的方式,激起大家拾起書本翻閱的興趣。於是,在書與非書之間用藝術啟發生活,同時也把生活過成一種獨有的藝術。

IMG_2502.JPG

「銀座 蔦屋書店」主要空間分成4大區塊。第一大區塊是書籍區,種類包含了雜誌、文學書、建築與設計、攝影、日本美術、西洋美術、藝術、文具和所謂「大型本」的BIG BOOK。大型本BIG BOOK指的是約50 x 70公分以上,重約40公斤的大型書籍。這裡是日本目前唯一搜集約五十本藝術大型本的書店,不僅販售,也成為書店的特殊風景。

IMG_2530_BIG BOOK.JPG

緊鄰大型本書區旁,有一片更想私心推薦的書架,名為「藝術之旅」(Art Tourism)的專區。從日本國內到世界上各大美術館、博物館和藝術祭正在進行的展覽,原本只能在當地展場才能買到的展覽手冊和相關書籍,在此即可一網打盡。去不了的展覽,那麼,就從這裡開啟一道任意門前進。

IMG_2538_Art Tourism.JPG

第二大區塊是日本文化專區。銀座向來以世界踏進日本的玄關自居,故在到訪客層的設定上,自然也要照顧到希望理解日本文化的外國旅人。日本文化專區包括日本文化的東京、民俗、生活和藝能4個主題書架。在書店空間的中庭,融入日本建築「櫓」的概念,打造出四面高達6公尺的木造大書架,圍起一塊正方形區域,在此延展出與日本文化相關的書籍。

延續蔦屋書店的獨有特色,書架上的分類捨棄作者、出版社與文類,用雜誌專欄式的角度,切割出一個個標題式的主題。例如在「日本文化—東京」的主題書架上,便以東京的過去、都市、未來為主軸,突破文類的藩籬,同時擺放進小說、散文、學術書、漫畫甚至藝術圖冊,最後再根據內容,歸類出如「希望/絕望」、夢或戰爭等類型。

又比如在藝能書架上,陳列了日本傳統表演歌舞伎藝術的相關叢書,恰與不遠處東銀座的「歌舞伎座」相互呼應。此外,GINZA SIX地下三樓設有日本另一項傳統表演「能樂」的演出場地「觀世能樂堂」。這個空間是日本傳統能樂當中最大流派「觀世流」的演出場所,在蔦屋書店的藝能書架上也販售著相關叢書。傳統若無注入新意,很容易在這時代就被漠視。因此「觀世能樂堂」特別與在日本風靡無數大人小孩的史努比跨界合作,推出獨家的周邊產品,也能在此挑選入手。

IMG_2567.JPG

第三大區塊是T-GALLERIA多功能空間,位置就在四面大書架圍起的中庭。這裡會定期舉辦各種展覽與活動,平常則會擺放桌椅,讓讀者可以拿著想看的書,再從一旁的星巴克外帶一杯咖啡,靜靜的坐在這裡閱讀。半開放式的空間,透天的屋簷,在夜空之下,11點的蔦屋書店,迥異於白晝的熙來攘往。埋首於字裡行間,這一夜,這一頁,彷彿置身在世外桃源。

IMG_2573.JPG

銀座是屬於大人的。東京人總是這麼說。除了因為這裡聚集著只有大人才能消費得起的高級餐廳和精品名店以外,其實,於我而言,所謂銀座的大人味,或許更接近於這裡飄散著一股內斂沈穩的氣味。

就像是大人的情緒,不外顯於人人易見的表情,銀座,在深夜也默默換上一張與表面不同的臉。

在以為人去樓空的鬧市中,大樓裡仍杯觥交錯;在沈睡的商場中,還有一間書店駐守銀座,醒著張看夜歸人的心。

完整內容敬請參閱《秋刀魚》2017年9月號〈9點後的東京〉


張維中新書《餐桌的臉》。攝影=蔡昀儒

張維中新書《餐桌的臉》。攝影=蔡昀儒

作者 張維中

東吳大學英文系、文化大學英研所碩士畢業。早稻田大學日本語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居東京。

學生時代以小説《岸上的心》踏入文壇。主要小說作品包括《戀愛成就》、《501紅標男孩》、《九層之家》和《三明治俱樂部》等書。寫小說也寫散文和旅記,近作有散文《東京模樣》,旅記《日本・三日秘境》、《東京,半日慢行》、《日本・一日遠方》。

最新創作《餐桌的臉》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在命運多舛的安排中,無論是自願選擇也好,或有著不得不的苦衷也罷,其實都是這樣過著雙面人生。

他們遺棄了人,或者被遺棄;他們隱藏了情緒,或者是被隱藏;他們忘記不想回憶起來的往事,或者他們本身就是被遺忘的過去。若要好好地活下來,是否就得選擇兩張臉,並在「變臉」的雙面人生中,去保護自己不被刺傷,去抵抗悲傷的衝擊呢?

官方網站:www.weizhongz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