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說日本語—臺語與日語的時代交會

Taiwanese meets Japanese

秋刀魚第10期封面

為什麼臺灣人騎機車稱為「歐兜邁」?計程車司機都愛叫「運將」大哥?夜市招牌總愛寫上「喔依西」?還有淡水「阿給」的名字其實跟日文有關?這些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詞彙,究竟與臺日間有著何種曖昧情愫?

語言,是文化展現的載體,不同於文字的書寫,「說」往往更帶有生活感。透過街坊聊天可以聽見老一輩的用語,走入超商又可以聽見最新流行的詞彙,臺灣融合了荷蘭、西班牙、福建、客家、原住民等語言,十足的「混血」語種,在這之中,又以日語的融入最為巧妙,形成了專屬臺灣的「臺式日語」。站在「文史」面前,我們總是急於評斷是非黑白,但存在於你我之間的話語,悄悄烙印出「歷史」的真實樣貌。

1946年臺灣送走了「引揚」回日本的灣生後,這群在臺出生的日本人,在日本多半還會唱上幾首臺語歌;受過日本教育的臺灣阿嬤,直至今日成為能和日本人溝通的「親善大使」;從北投散播全臺的「那卡西」以演歌串起臺語和日語的共同音韻......,臺語和日語的時代交會,駐足在我們最熟悉的日常片刻中,隨著時間的積累,內化成彼此聊天時的驚嘆號,「原來臺語(日語)也是這麼說的!」

跟隨《秋刀魚》編輯團隊拜訪的腳步,記錄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吳佩珍,與日本演員葛西健二的臺日文學講座,聆聽文學中屬於兩地的庶民生活;藉由日本攝影師川島小鳥的臺語自學,感受臺灣人的人情味;更別忘了走一遭「古都」臺南,跟著正興街的鄰居們開口說臺式日語。

今年夏天,就讓我們補上曾經錯過的臺式日語前傳,第一章節就從從臺語中的日語窺見時代交會的樂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