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頤華、攝影—蔡昀儒
從中心點跌落到邊陲點
位於北陸地區的能登半島前端,面對著日本海,遙望著中國與韓國的農家漁村,百年前的航海時代,如果把日本地圖180度旋轉,這裡可說是日本的「肚臍」,當黑潮與親潮在此碰撞,由大陸吹來的季風迎來雨水,同時由於北側外浦與南側內浦獨特的地勢,造就了東西植物皆宜的特性。這個眼前望著海,背後依靠著山地,名為「珠洲」的地名,曾經在海上交易昌盛期,廣納著遣唐使、渤海遣日使、北前船等來自各地的船隻,繁華一時的日本中心點,隨著交通體係由海運轉為陸運後,從「最前端」墜落,鐵道與公路讓中心點成了邊陲點。
短短數十年間,人口急遽減少,如今剩15,000人、平均年齡甚至高達70歲,前往市中心的道路僅有兩家便利商店 ,走上30分鐘甚至不會遇到任何人,以交通、經濟價值、人口數而言,珠洲幾乎可以算的上是日本最偏僻的地區了。然而一向以「地方再生」,與「解決地方問題」的藝術祭,這回踏上了能登半島,知名策展大師、藝術祭發起人暨藝術總監北川富朗帶著藝術家與策劃團隊,赤手空拳打造「最天涯的藝術祭」,里山里海的「奧能登國際藝術祭」,乘著海風與山林的迴盪之聲,悄然展開。
以海為創作的羈絆
11個國家、39組藝術家的參與,所有的自然光、海浪聲,都成了創作的一環。許多首次來到珠洲的藝術家都受到海的啟發,裝置藝術家鹽田千春以繩索交織的風格,在大谷區的閒置幼兒園,以象徵血管與網絡的紅繩,從斑白的船隻上引出千萬個靈魂般的羈絆;作品名為「時間を運ぶ船(暫譯:搬運時間之船)」與附近江戶時期流傳至今的揚濱式鹽田呼應,串連起當地歷史與人們情感的記憶。藝術家深澤孝史「神話の続き (暫譯:神話的延續)」佇立在沙灘上的作品,是拾起從前被當地居民當做神明禮物的漂流物,搭建起遠看雪白,近看卻滿是垃圾的鳥居;這些來自韓國、中國,甚至臺灣的海上廢棄物,訴說著能登與鄰國的海上關係,同時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保留地方對信仰的牽引。創意團隊力五山在公民會所搭建起超大扭蛋機「潮流 – GATYAPON轉蛋交換器 - (暫譯:潮流–轉蛋交換器 -)」,讓人們交換自己的信物,隨機抽中的物品,都代表了某個人的夢想或思念,讓藝術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洋流」。
以陸為創作的牽引
自海走向陸地,曾經的鐵道因地遠人稀而廢除,引起法國藝術家Adel Abdessemed以電車「ま-も-なく」即將到站之意,在荒廢的車站中,從金澤「借來」一臺老舊的列車,將燈光從中穿越,記錄數十年前曾經有著列車進站的模樣。時尚設計師Kodue Hibino以特殊紡紗做成如海草般無重力的服飾,在廢棄的幼兒園中展開一場華麗的舞臺大秀,講述著自海到陸地的生命蔓延。攝影家石川直樹包下了整棟錢湯—「寶湯」,這個曾經提供宴會、住宿的老屋,休業後裡頭宛如迷宮般的盤根錯節,實現了攝影師在屋內「探險」的願望,透過攝影作品與地方傳統物件交錯在樓梯與客房之間,名為「混浴宇宙寶湯」的作品,把世界濃縮在小小的珠洲小島上。
世界僅存 傳統揚濱式製鹽
眼前望著海,背後依靠著山地,珠洲仰賴黑潮而起的新鮮漁業、輕撫大地而生的稻作,就在能登半島上孕育了豐富的海產、鹽業、稻作。外海波濤洶湧的岩礁海岸,內海風平浪靜的和煦沙灘,都是珠洲引以為傲的美麗自然景觀。
400年多年前傳承至能登地方的揚濱式製鹽,是以人力汲取海水後灑到鹽田,經由日曬和風吹蒸發,讓鹽田中的砂,鹽分濃度提高,製造出高鹽分鹹水,再移至煮鹽小屋用薪火長時間慢慢地熬煮而成,能登鹽的後味帶有一點甜味。在使用海水製鹽的方法中,也屬於特別古老的方式。揚濱職人俐落的灑著海水在曝曬區形成天然的精鹽,以海而生的大自然恩惠,藉由職人的雙手保留謹慎的文化寶藏。晨間劇《小希的洋菓子》的背景也正是由此誕生,在珠洲道路驛站珠洲鹽田村實地拍攝,記錄下傳統文化的軌跡。
浴火鳳凰的茶碳
二戰後初期「製碳」成為珠洲農家農閒時的副業,隨著能源革命,炭業不如以往,以碳為志業的「大野製碳場」成為僅存的工房。繼承家業的大野長一郎為了讓碳業能傳承下去,於是開始為「茶道」製作專用木炭,他認為,木炭就算不再備受重視,代表日本文化的茶道也永遠不會消失。由於茶道所要求的茶碳需具備精緻的外觀與少量煙霧的質量,以此研發出創新的天然木炭,也在當地與社會企業合作,種植櫸木林,替碳業延續生命,讓木炭的美重新征服世人的眼光。
雙手挖掘千年歷史的珪藻土
近年來相當流行的珪藻土,是生物化學沉積岩,在2千萬年前由硅藻的細胞壁沉積而成,輕質、絕緣、可以作為隔音及吸水材質。在日本也有珪藻土的產出,其中珠洲特產的「能登珪藻土」專門作為隔熱性強的七輪(火爐)、工業用磚為著名。由於能登半島許多山地是曾經在海中隆起的地形,有著大量的珪藻含量,從地方而生的原料與工藝技術,直到今天仍靠職人手工挖鑿、開模製作而成。而當地的七輪品質也成為碳烤食物最好的基礎,從烹煮到食物,皆來自大地。
真正的藝術來自於人與土地的情感
許多藝術家踏上半島後,深深受到自然與當地居民的感染,在能登的里山里海被列入世界農業遺產時,「食文化」讓這項遺產更溫柔且香氣四溢。以祭典而生的「珠洲 まつり御膳」 (祭典料理),傳統由村落的人家烹煮,在家中舉辦宴客邀請鄰里共同到家裡用餐,長長的桌子宛如流水席一般的人潮,不只感念神明,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祭典料理在藝術祭中,也出現在指定餐廳裡,彷彿讓吃也成為一種藝術的模樣。
遙望日本海最前端的定食屋「つばき茶屋」,有著絕景之美的窗色,店主婆婆是昔日的海女,開朗的笑容與親切的招待,成為當地人最喜愛品嚐海鮮的秘密基地,每日選用當天現捕的魚類,作為限定定食,幸運的話還能吃到平時少見的海鮮。熱愛手做創意的店員們不僅在店內販售以大海為設計的魚類明信片、貝殼風鈴、耳環等,最具特色的莫過於手繪菜單在石頭上的可愛設計,就連店裡的名片也獨一無二的畫在不同大小的石頭上,讓收藏的客人彷彿尋寶般的挑選絕不重複的石頭,帶著一片大海的回憶,連同最有「份量」的名片回家。
在最前端的海角,擁抱最先端的藝術,全新的藝術祭在山海、地域食物,以及充滿人情味的城市中,感受藝術最純粹的魅力。
奥能登国際芸術祭 / Oku-Noto Triennale
日期:9月3日~10月22日
地點:石川縣珠洲市
官網:oku-not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