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銘彰、攝影—石吉弘、林軒朗、圖片—桃園市政府提供
「我剛慢跑回來。」早上8點的訪談,影像導演尹國賢精神奕奕,「從開始每天跑步到現在,已經有7年了。」在緊湊的工作節奏當中,他依然堅持運動的習慣,「運動讓我收穫很多,面對工作壓力會靠運動排解,創意卡關的時候,也經常運動的過程中得到解答。」
除了跑步,他也是個熱血球迷,著迷於美國世界少棒聯盟(Little League Baseball, LLB)的世界少棒錦標賽(Little League World Series),也看國內熱血青春的高中籃球聯賽(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HBL),每逢重要的國際賽事,他也不會輕易錯過為台灣選手加油的機會。說到運動,他可以是個侃侃而談的球迷,但更多時候,他更關注年輕選手們在賽場上的發展與表現。關心體育產業發展的他,比許多大男孩多了一分責任感,不時蹙著眉頭,語重心長,「我們都欠運動員太多了,希望我拍的影像能讓他們感受到一點點反饋。」
在全國運動會進入倒數1個月之際,桃園市政府釋出以1支出自尹國賢之手的形象影片《在哪比 照樣拼》,強而有力的主題,在精準流暢的節奏與運動員的赤誠口白串連下,彷彿一記直球,正中觀眾的心房,繼上回平面設計師顏伯駿操刀的「桃園隊」形象識別發布後,再一次讓即將在桃園登場的全運會在社群媒體上點燃討論熱度。
熱潮過後 等待能夠再次完整說故事的機會
作品受到關注的感覺,尹國賢並不陌生。2017年夏天,他參與導演的台北世大運的形象廣告《Taipei In Motion》襲捲網路平台,手法華麗且震撼人心的影像,短時間受到大量分享,成功帶動討論聲量,讓眾多原先不看好世大運舉辦的人,轉而開始期盼賽事到來。
「世大運那時,大家對於體育賽事的注目程度來到高點,但總覺得很可惜這個熱度沒有繼續延續下去。」憶起2017年10月在宜蘭舉行的全運會,未能接續世大運獲得如同預期的矚目,他有些惋惜,「人們對於體育賽事的關心,某種程度上還是建立在國族主義上,因此來到國內賽事,即便是最高級別的全運會,關注度都不高。坦白說,連我自己也是。」他有些慚愧地自承,在執行這次拍攝前,對於全運會同樣所知甚少,這樣的陌生感也讓他深入思考,這次的影像創作該如何切入較好。
事實上,世大運過後,有不少運動相關的案子主動找上門,期盼他能夠拍攝類似於《Taipei In Motion》的影像,不過一方面不希望自己被歸類為特定類型的導演,另一方面不希望重複操作類似的拍攝手法,尹國賢大多沒有承接下來,「我一直在等一個能夠完整說故事的機會。」這次桃園市政府與時尚媒體《GQ》跨界合作,向他提出拍攝全運會形象影片的邀約,眼見世大運熱潮褪去、2020東京奧運即將到來,他期盼在這個時間點,能夠重新喚起大眾對於運動選手的注意,「桃園市政府沒有什麼包袱,給了我們團隊很大的空間,只希望我們把體育的故事說好。在他們全力支持、而且沒有任何干涉之下,撐出了讓我們能表達想述說事情的空間。」
賦予「沒差」新解 帶出運動員的拼命態度
距離東京奧運只剩不到一年,許多選手莫不摩拳擦掌,準備在國際舞台上大顯身手,而關心體育的球迷也將目光放在明年這場重頭戲上。尹國賢認為,「全運會作為奧運之前國內最重要的賽事,同樣值得大家好好關注。」或許國內與國際賽事受矚目的程度終究有別,然而,他觀察到,對於大多數的運動選手來說,只要上了場,無論在哪裡,便是拼盡全力,爭取榮耀。
於是,他著眼於如此全力以赴的競技運動精神,在這次的全運會形象影片中,藉由不同項目的選手陳述他們在哪裡比賽都「沒差」的立場,帶出觀眾錯過這場精彩賽事反而無法一同感動、見證榮耀的「有差」。影片開頭,以仿若觀眾般的第三人稱視角對場上的選手提出探問:「全運會,那是什麼?」開宗明義呈現大眾過去對於這項賽事不熟悉的內心疑問;緊接著,跳水、網球、籃球、田徑、拳擊、跆拳道等不同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選手,在賽場上以「沒差」回應大眾的提問,說明自己不管在哪個層級、哪個地方比賽,都是拼盡全力,「沒有差別」的態度。「正是因為每位選手都做足了準備,才能夠驕傲自信地講出『沒差』這個詞語。過往大家可能認為這個詞彙聽起來有些輕浮,但其實它帶著積極正向的意涵。」他在影片中自然地玩轉「沒差」這個日常詞語,並賦予它有別於以往的嶄新定義。
準備好舞台 讓選手上場表現真實的樣子
「以運動員為主題的影像故事,很容易就流於悲情,或者只是不斷訴諸他們的努力和堅持,這次我反而希望能帶出運動員的骨氣,甚至期待能有一點點『挑釁』的意味。」尹國賢說,這次參與拍攝的演員都是真正的運動選手,沒有演出經驗之下,難免有些羞澀,但在反覆引導、調整說法後,在短短三天的密集拍攝期程中,這些運動員順利激發出自我潛能,演繹出自然、瀟灑又充滿態度的一面,「後來才發現,原來每個選手都是戲精。」
有別於上回世大運廣告大量結合動畫的手法,這回影片以實拍為主,將表現空間充分保留給運動員。「這部片一開始的腳本設定,跟最後的成品其實不大一樣。」他透露,「有百分之五十現在看到的畫面,都是在過程中跟演員討論下創作出來的。」為了讓拍攝更加流暢、畫面看起來更自然,他還事先諮詢了球類運動教練,按照球場上的實際戰術,預先討論好球員和球的行進路線。「雖然還是有事先演練、現場也會簡單引導,但我們基本上就是讓選手呈現他們最真實的樣子。」不做不必要的引導與干涉,他在拍攝過程中充分尊重演員的決定,「畢竟他們才是選手,再怎麼說,最熟悉那項運動還是他們。」
尹國賢打趣分享,「有人看了說,這次的影片比起世大運那支好像比較少炫技。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們還是有『炫技』,只不過炫比較多的是運動員的技。」話雖這麼說,要拍出集結多種運動項目且節奏到位的動人影片,導演及拍攝團隊功底之深厚,自然不在話下,「一直用同樣的手法拍片就沒意思了!這次雖然以實拍為主,我們在後期依然花了非常大的功夫。」透過這支影片,他深切期望能在賽會期間吸引更多人將目光投注在運動員身上,給予他們本該有的支持及掌聲,也讓運動員能夠感受到在國內比賽的溫暖。
新世代的美感語彙 造就不一樣的全運會
在桃園市政府和《GQ》攜手合作下,今年的全國運動會很不一樣。邀請設計師顏伯駿、導演尹國賢等首屈一指的創作者,運用新世代的美感語彙,打造出往年全運會未曾有過的的迷人視覺形象,讓我們重新感受到運動賽事的迷人之處,更重要的是,為苦練多時的選手搭建起萬眾矚目的舞台。
如今,聚光燈已經亮起,選手也準備好上場,為自己的城市奮力一搏。或許我們沒有進場,對選手來說真的沒差;但對我們來說,便可能錯過一次感動,少了一次機會,可以一起吶喊、一起加油、一起嘶吼,「差在,你看完就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