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Eika Huang、攝影-張天駿 (lisztchang) 松菸場域角度帶出 藝術永續

擅長以保麗龍從事創作的日本藝術家開發好明(Yoshiaki Kaihatsu),這回在松山文創園區重現一座白色菸樓,雖然遠低於原始尺寸,卻達成一種異於日常,卻又能點醒他人,這裡曾存在著深厚故事與歷史,形成以建築跟觀者相互對話的趣味性。

翻玩廢棄物,賦予保麗龍全新魅力

開發先生此次受到「原創基地節」邀請,緣由也跟菸樓有關。2023年,開發先生在寶藏巖駐村,以老建築跟居民口述歷史為主題,原本也將菸廠老員工列為採訪對象,雖然沒有順利接洽成功,卻意外與松山文創園區牽上線,促成這次的合作。

開發先生提到,會以菸樓作為主體,除了原本就對菸廠工人感到好奇之外,有相當大成分是喜歡菸樓的建築樣態,「我的老家在山梨縣,但是因為地震多,很多建築倒塌後都改建成鋼筋水泥,因此來到台灣看到那麼多老建築,就覺得很有感觸。」於是橫跨時間維度將近一百年的菸樓,觸動了開發先生的創作念想,尤其菸樓建於日治時期,更是與自己多了些許親近感。

《Memory Tabaco house》是這件作品的名稱,外觀皆由保麗龍構成,內部則另外立了四根柱子作為支撐,面對這件高2.5公尺的大型創作,開發先生顯然有些擔心,「原本設定可以讓觀眾走進去,因此想做3公尺高,後來想到台灣颱風多,就縮減成2.5公尺,但因為保麗龍實在很脆弱,最後乾脆不開放進入。」開發先生更笑著說,這是他頭一回將保麗龍做成大型建築,尤其菸樓的屋頂構造不好處理,但是能利用大眾認為是「廢棄物」的東西,再製成具有共感的歷史作品,那種微妙的衝突感,更是值得再三玩味。

開發先生也特別感謝「中華民國保麗龍回收再生協會」協助收集1000片保麗龍,為原本已無價值的東西重新定義意義。他同時認為,這世界有使用木頭、鐵件為媒材的藝術家,他們都將媒材的原貌呈現給大眾看,那麼保麗龍理應可以如此,「而且我覺得保麗龍都是四邊形的特質跟樂高很像,讓創作者可以從最小單位出發,製做成車子、房屋……等。」

大膽嘗試,跨越時間維度的旅程

談起自己的使用保麗龍做媒材的創作過程,開發先生表示自己的藝術起點是繪畫,因此初次著手運用保麗龍時,是以掛在牆上欣賞的角度為主。直到後來,需要創作可自己站立的寺廟小屋,才開始以立體的方式構成寶麗龍作品,「不過也不是特別要著重平面或立體,而是只要有新的方式,我都有興趣去嘗試。」

因此將鏡頭轉回《Memory Tabaco house》, 雖說少了走進保麗龍菸樓欣賞的機會,但是開發先生特別在外觀留了許多開口,提供人們靠近、窺探內部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內部的四根柱子,是使用回收保麗龍再製而成,開發先生表示,由於一般保麗龍無法呈現如同木頭般的柱狀體,因此特別設計這樣的結構,更能反映實際的菸樓狀態。

除了結構大膽嘗試與躍進,開發先生更希望大家能看見作品背後的意涵,「或許可以誇大的說,這是一場時間的旅行,四周分別是現代建築與翻修後的建物,各自都有所屬的時間點,讓觀者可以邊走邊體驗,同時喚醒不同的記憶。」他希望觀者不要只注重眼前的東西,因為眼前的回收保麗龍,竟能重現1930年代的建物,並且讓來到「原創基地節」的人們,得以遊走在不同時間軸的氛圍。

在開發先生的作品中,總是能看見探訪歷史、與時代對話的脈絡,如同《Memory Tabaco house》本體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保麗龍,卻在他的牽引下搭建成菸樓,讓兩種不同年代的物質在當下得以黏合,如此形同時空禮物般的作品,開發先生相當推薦可以在傍晚時來欣賞,他提到在餘暉灑落時刻,保麗龍表面與夕陽互相輝映,更能呈現出這件作品的魔幻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