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慧・圖片提供—舊振南圈點設計小川弘純・受訪者—圈點設計總監林可、舊振南品牌總監張聿童、日本美食企劃家小川弘純


對於許多日本朋友而言,想到臺灣甜點時,第一時間浮上腦海的是那外皮酥香、內餡酸甜,滿溢南島風情的鳳梨酥。然而,對於臺灣人而言,我們的甜點文化,當然不止於此。而這份想向外國人推廣臺灣甜點的心意,正是百年漢餅老舖舊振南全新作品「日日好日華果子」發想的契機。


蘊藏南島風土的新派漢餅


舊振南「日日好日華果子」臺日共創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設研院)執行「TGA計畫」的一部分。「TGA」是Taiwan Good Agriculture的縮寫,主要協助臺灣農業建立品牌打進國際市場,而「TGA Select」延續這個理念,悉心蒐集臺灣在地品牌,攜手臺灣農產業者、食品加工夥伴,共同推廣臺灣農產的決心。而作為「TGA Select」年度特別企劃,「日日好日華果子」除了由致力於傳統漢餅轉型的舊振南領銜製作,更邀請日本知名美食企劃家同時也是日本DEAN & DELUCA商品企劃小川弘純擔綱企劃監製,並透過日本生活風格作家片倉真理的消費者觀點、本土新銳設計團隊「圈點設計」的創新能量,以跨國聯手、多方共創的方式,耗時近一年打造出能讓日本朋友一嚐驚艷的新派漢餅。

「漢餅是臺灣傳統點心,過去都是在節日或是儀式上食用,但舊振南想將漢餅融入新世代的日常生活,成為大家平時也會好好享受的點心。再加上臺灣在伴手禮市場上,多由鳳梨酥一枝獨秀,我們也不斷思考,如何透過新派漢餅,讓外國人感到驚艷。」舊振南品牌總監張聿童說道。

 
日日好日01 (1).jpg
 

既想要呈現島嶼的豐饒物產,又要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偏好,本就是一大挑戰。幸運的是,此次擔任企劃監製的小川弘純,對於臺灣風土並不陌生。2019年時,小川弘純曾為福灣巧克力操刀「島嶼時光」風味巧克力禮盒,走訪臺灣各大產地,深入感受在地風土,並以臺灣花卉、茶葉、水果三項食材,演繹出島嶼獨有的色、香、味。這次他則延續備受日本人喜愛的臺灣茶葉、水果兩大軸線,並加入近年風靡日本Fine Dining餐廳的臺灣原生種香料,以三「味」一體的方式,交織出島嶼風土的甜蜜層次。

 在小川弘純與日本主廚隔海指路下,「火龍果洛神粉紅胡椒」、「薑黃馬告鳳梨」、「桑椹烏龍刺蔥」三種口味於焉誕生。然而,光有配方還不夠,如何調整各項食材之間的比例,並搭配適合的餅皮,無添加的理念下打造具備外銷資格的商品,更是舊振南面對的新挑戰。


反覆味覺試驗,摸索臺日口味平衡點


「我們在製作、試吃的過程中發現,臺灣人跟日本人的口味偏好有所差異。對於臺灣人而言,辛香料是用於提味,只需添加少許,勾勒出水果、茶葉的滋味與香氣即可;日本人則期待表現出辛香料的馥郁濃烈。但我們希望這款甜點是臺灣人、日本人都能接受的,所以寄了四、五次樣品給小川先生、片倉小姐和設研院夥伴試吃,希望找到臺日口味之間的平衡點。」張聿童解釋。

 
 
 
日日好日03 (1).jpg
日日好日04 (1).jpg
 

對此,小川弘純則笑道,儘管自己從未想過能在「無法見面的艱難時刻」順利達成任務,但是在合作過程中,感受到設研院、舊振南、圈點設計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要是抱持著想提供最棒成果給客人的心意,都會有很棒的結果。」

而除了內餡風味需要反覆試煉之外,「日日好日華果子」的外皮,也經過幾番思量。一般來說,漢餅餅皮有三種,包含鳳梨酥使用的「奶酥皮」、大餅使用的「清仔皮」,以及蛋黃酥使用的「油酥皮」。考量油酥皮效期較短,不易儲藏,舊振南便在奶酥皮與清仔皮之間反覆調整。「我們發現,雖然日本人來臺灣時一定會買鳳梨酥,但是他們其實並不偏愛奶酥皮的酥鬆口感。同時,他們也不喜歡會掉屑的餅皮。所以我們不斷在餅皮配方上調整、測試,才終於決定出現在的版本。」


以摺紙為語言,包裹臺日幸福祈願


如果說風味的決斷,在於尋找臺日口味之間的平衡點,那麼包裝設計的奧義,便是尋找臺日之間共通的視覺語彙。高中畢業後旋即前往日本留學,旅居日本長達十年的圈點設計總監林可,挖掘臺日兩國的文化交疊後,發現充滿童趣感的「四角摺紙」,其實是兩國人民的共同記憶。「在臺灣,我們會加上口訣『東西南北恰北北』;在日本,他們則叫做『折り紙パクパク』。」也因此,在包裝盒的盒型以及內部襯紙上,圈點設計便融入了摺紙概念。

不只如此,圈點設計也以「愛戀滿桃花」、「日日有見財」、「事業多貴人」等常見於臺灣寺廟與日本神社裡共同的祈願為切入點,以花瓣、銅錢、青雲圖騰,設計三款華果子餅模,讓人一口咬下時,除了口舌中迸出的豐美滋味,更有甜蜜入心的幸福祈願。而在整體視覺色彩上,圈點設計則以白晝到黑夜的日光顏色變化區分三種口味,不僅以一日中的時序色彩呼應「日日好日」的概念,也暗自期待未來日本朋友可以在一日中的不同時間點,品嚐不同口味的華果子。

 
日日好日05 (1).jpg
 

深入糕點文化,傳統就是新時尚

有趣的是,關於時序這件事,小川弘純提到,「日本有舊曆與新曆兩種曆法,現代人多是按照新曆生活,但其實我們也可以將舊曆帶回日常中,像是在中秋節時品嚐華果子。過去五十年來,日本人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深遠,但是放眼未來,我們或許可以挖掘亞洲文化的根源,將傳統文化轉譯為新的時尚。」

小川弘純形容,除了臺灣有「漢餅/華果子」的文化之外,日本也有悠久的和菓子歷史。可惜的是,現代人對於傳統糕點蘊藏的文化意涵,往往一知半解。也因此,他期待透過網路等媒介,讓更多人了解華果子、和菓子背後的文化淵源。「知道這些糕點的意義後,用和菓子、華果子來搭配傳統茶飲、西式咖啡剩至是氣泡酒,都是很棒的享受方式。」

和菓子(わがし,音同「Wagashi」)與華果子,連發音都帶有諧音趣味的兩種果子,彷彿也象徵了臺、日兩國間,既隱隱相連卻又各擅勝場的發展脈絡,也為臺灣新派漢餅的日本之旅,搭建了最甜蜜的文化橋樑。然而,或許千言萬語,不如自己真切地喫上一口,讓島嶼的甘美與芬芳綻放於舌尖,也讓漢餅的故事,隨著觸動人心的美味,一口接一口地,不斷相傳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