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IIris Chen
四年一度世界盃足球賽落幕,由日本對決比利時的關鍵一戰可說是晉級八強重要賽事,即使最終不敵紅魔大軍,原口元氣和乾貴士開場時連進兩球的英姿仍令人印象深刻,讓人看見藍武士實力。除了足球之外,提及日本在國際賽事中所向披靡的運動項目,必定要關照到棒球!
2018日本職棒現正打得火熱,日職共計12組球團,每支球隊都有其慣用球場,部落客「哇哈哈的生活」身兼棒球達人吳永誠,用他對各個場地瞭若指掌的分析精神點出了三座不僅是球場的比賽用地,原來球場設計可以走向多元。棒球與日本密不可分,日本職棒之所以成功,源自球員背後札實訓練,以及舉國傾心對待,從軟體上風氣到硬體上設備,體現著日本人對棒球的高標準要求。
球場上最重要的莫過於球員的全心投入,而許多球員的追夢之路從年少時期的甲子園到各大聯盟,每每打出安打或全壘打一刻總能激勵全場觀眾,球員急奔的腳步速度猶如人們直線上升的激昂情緒,紅土濺起汗水與熱血,在棒球作為國民運動的日本,頗有凝聚人心之效,也隨著一代一代知名好手誕生,引發追星狂潮,早已成為傳奇並名揚四海的鈴木一郎正是平成代表。對於市井小民來說,熱愛棒球的那份執著並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褪色,電影《KANO》刻劃放手一搏只為挺進甲子園的臺灣嘉農隊,《中年大叔的夢想甲子園》則藉由棒球勾起夢想與現實間的微妙關係,青年與中年,全為榮耀而戰。
從場邊的精心巧思到場中央的打者風範,屬於棒球的熱血沸騰藉由期盼敲響全壘打的瞬間達到高峰。在棒球世界裡究竟有哪些魅力讓這項運動成為日本重要賽事呢?跟著《秋刀魚》細數影響臺日棒球背後的奧義吧!
究竟日本棒球場藏著那些令人驚嘆的細節,且看以下三座朝聖景點解開謎團
走進球場 不看球賽
從北到南的日本球場大解密
口述、攝影—哇哈哈/採訪、原文—許哲寧
本文收錄於《秋刀魚》第1期〈好想認識的100種日本〉
札幌巨蛋
像是一座美術館般的棒球場
由設計京都車站之建築師原廣司所建造的北海道「札幌巨蛋」,最初是為了2002年在日本與韓國共同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所興建,因此它是足球和棒球兩用的室內球場,其硬體設備會讓來看比賽的觀眾覺得像是走進一座美術館一般,尤其是為了減少積雪將邊緣做成圓弧的外體流線型建築、室內整面牆壁的清水模構造、間接照明的燈光、特別規劃過的指示標記字體、以及意外鮮綠的人工草皮,完全不像是來到棒球場的感覺。
千葉海洋球場
感受全日本最強的應援歌
比起其他球場,這裡因為靠近東京灣,海邊風很大,所以在記分板上新增了一個其他球場都沒有的風速表,如果風速超過一定的限度便會停賽。來到這裡一定要關注外野全身穿著白色球衣的「千葉羅德海洋隊」的球迷,只要輪到羅德隊進攻的時候,沒有人會是坐著的,被喻為最強的應援隊,絕對不是拿著加油棒在那裡敲敲而已,他們有著快節奏的應援歌、還會隨著歌曲不斷的跳躍,聲音和氣勢之宏偉,是會讓你也跟著站起來一起鼓譟的氣氛。
馬自達Zoom-Zoom廣島球場
千變萬化的客製座席
機能性非常高,最大的特色就是安排了360度的走道,讓每一區的人都能互通球場每一個角落,而非從不同入口進場就無法抵達不同席別的區域,因而買不到吃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他千變萬化的客製座席,不管你是一個人、上班族、家庭、還是公司團體,都有不同的包廂或座位空間可供挑選,所以有公司包場烤肉、有家庭坐在榻榻米上休憩、有學生群的五個人聊天用餐區、甚至還有健身房可以邊慢跑一邊觀賞賽事,從高處還能遠眺高山伴隨著JR新幹線駛過的風景,是一個每次去都在不斷進化的球場。
關於日本棒球史中,不得不提這位傳奇人物—鈴木一朗
平成的安打製造機
棒球場上 專屬鈴木一朗的51號傳奇
原文—陳頤華、圖片提供—林俊耀
本文收錄於《秋刀魚》第19期〈平成30〉
一路以來以堅毅的練習精神打敗敵人與永不放棄自我挑戰的鈴木一朗,被形容是超越天才與神的境界,棒球迷也不斷傳唱著鈴木一朗自幼就把「成為世界一流的棒球選手」寫入國小作文,一年360天磨練自我至今,這段傳說不只是「造神」,而是看見宛如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野球魂」。如果說整個平成年代,要選一位最句代表性的棒球選手,唯有能在整整17年的賽事裡,讓亞洲球迷在在每個大聯盟球季開始時,頂著時差的距離,也要熬夜看下去的「安打製造機」,不只是日本的驕傲,更是每個懷有棒球夢想的人最無法抗拒的熱血信仰;鈴木一朗之所以為神,正是因為他是最平凡不過的凡人,靠著永不放棄的揮棒,成為永遠站在紅土上的51號「Ichiro」。
除了傳奇人物之外,電影《KANO》將臺日棒球歷史搬上大銀幕
燃燒臺日野球魂 KANO
KANO|馬志翔|臺灣|2014年|185分
原文—趙卉加、圖片提供—Lighten Distribution Co. Ltd
本文收錄於《秋刀魚》第10期〈臺灣人說日本語〉
《KANO》不只是一部關於球場上輸贏的電影,更可從片中看見日治時期服裝、語言、佈景道具的講究看見時代的軌跡。無論是「野球」、「ホームラン(紅不讓,意即全壘打)」,或「ラジオ(拉機歐,意即收音機」等臺日語共通字彙頻頻出現;或是以日語學習讀書的學生回到家依然是使用臺語擲筊問事的場景;在比賽中為正奮士氣而賣力唱出臺語民謠的選手,一直到電影中隨處可見的日語招牌、告示,一再編織出當年最真實的樣貌,帶領觀者一窺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KANO》中所描述的團結、堅持及永不放棄的感動,如同奮力一揮而打出的全壘打,飛越過種族的分界、臺日兩地的語言符號,咚-地打進球員、球迷和觀者的心,為當年寫下傳奇的篇章。
《中年大叔的夢想甲子園》聚焦個人,超越時空描繪棒球教會我的事
年過40的人生九局下半 中年大叔的夢想甲子園
アゲイン 28年目の甲子園|大森壽美男|日本|2015年|120分
原文—神奇裘莉、攝影—蔡昀儒
本文收錄於《秋刀魚》第6期〈多謝招待!日本梅酒X臺灣料理〉
以棒球貼近人生的電影《中年大叔的夢想甲子園》,跳脫實踐夢想的熱血情結,反向刻劃「明知不可為」但卻仍要在放棄夢想前奮不顧身拚鬥一番的動人情節。面對夢想時,唯有盡力一搏,才能知道自己距離夢想究竟能有多近。跟著劇中人一起穿越30年光陰,在人生中種種讓人無力應對卻又無路可退的課題面前,亦逐漸體會人生的戰場上,每個人的對手不是敵人,而是從不給人第二次機會、稍縱即逝的光陰,和人類從來不曾堅定的心。在追逐夢想與放棄夢想之間,究竟有多少灰色地帶,能讓人不顧結局地振臂揮棒,打一場明知不會贏的好球?人生中種種重要夢想、家庭、事業,透過《中年大叔的夢想甲子園》劇體會唯有活著才能品味的悲喜苦樂。
酷暑來襲,氣溫創新高,也融不了球迷熱情。日本人對於棒球的厚愛,好比球員們在場上把握每一顆球的進取態度,堅持不懈直至比賽終結,用盡生命力量讓野球魂感染場內外每個角落,有棒球,就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