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吳亭諺、攝影—鄭弘敬、場地協力—森³ sunsun museum
若有在關注日本的服飾潮流,一定對WTAPS、BAPE、visvim等品牌不陌生,但你知道日本的潮流文化是怎麼來的嗎?日本潮流文化是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軍進駐日本後開始發展,美軍服飾在當時是潮流象徵,造就了1990年代「裏原宿」(うらはらじゅく)街頭文化的流行,之後更出現了像是山本耀司、川久保玲這樣吸收美國街頭文化後加入自己的想法的設計師,將美式潮流服飾變成更適合亞洲人穿的樣子。
秋刀魚全新網站特集第一彈「日本潮流文化再定義」邀請三位長期關注日本服飾潮流的業內潮人:臺灣服飾品牌WISDOM®主理人齊振涵、跨國選品店INVINCIBLE行銷公關次郎、女性選品店FRUITION品牌公關邱子軒,齊聚分享自己接觸穿搭文化的緣起,以及各自對於日本潮流品牌的觀察。
三位分別在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日本潮流文化或品牌?
邱子軒(以下簡稱邱):大學時第一次接觸津森千里這個服裝品牌就很喜歡,她的衣服都很夢幻、多色彩,還有很多拼接、手繪的元素。當時可以說是為了買她的衣服開始出去打工。
齊振涵(以下簡稱齊):高中時從喜歡打籃球開始接觸球鞋,那個年代正流行Nike Air Max、Jordan、SB Dunk;當時我們都會去西門町平行輸入的店挖寶。
次郎(以下簡稱次):我也是學生時期接觸潮流文化。那時候沒辦法像現在手機拿出來就看得到最新的東西,都要等到月初雜誌發刊,才有機會接觸新消息。所以當時雜誌非常重要,因為翻雜誌才發現原來穿著可以這麼不一樣;後來,也有跟幾個朋友一起玩PTT的搭配(Mix_Match)版。
那時和現在一樣,在路上可以看得出當下流行什麼嗎?
齊:主要還是是從店家觀察。那個年代,我們把店員當明星來看,他們不只是在販售商品,某種程度也是在傳遞資訊。例如,看老闆或店長到日本帶了什麼貨,大概就可以知道最近日本流行的穿搭,或是有沒有新崛起的品牌。這些資訊都要透過和店員聊天或觀察得來,所以,當時客人跟店員之間的關係是很緊密的。
次:我也沒事就會去店裡跟他們聊天,就算沒特別想買什麼,也會去找店員或老闆聊天,吸收新資訊。
邱:我以前是去西門新宿,第一手的日本商品都可以在那裡看到。那時候去,跟小齊有一樣的感覺,看到那些在當時很具指標性的服飾店店員,會覺得「哇,好厲害」,把他們當明星在看的感覺。
齊:現在不是只有店員才能擁有這些資訊,資訊唾手可得,只要探究得深或很肯買,就可以在網路上拉出自己的聲勢。
三位又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投入服飾產業?
齊:我念書時學的就是服裝,再加上過去受裏原宿文化影響滿多,認為主理一個品牌,嘗試自己想要的方向、呈現自己的世界觀,是一個夢想。剛好,我喜歡的文化跟我所學的結合上了。
邱:我從小就立志要當服裝設計師。記得那時候最想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雖然沒有考上,但我大學就到服裝產業打工,像是在山本里美的LIMI feu當銷售人員,也有在iPrefer打工過,陸續認識很多這個產業的朋友。因為大家私底下的朋友關係,加上工作上的連結都還是很緊密,也間接影響我進入這個產業。
次:原本是學電子工程,有短暫進入電子工程行業,後來想換跑道,就往潮流雜誌編輯這個方向走。做了雜誌編輯一陣子,現在是在INVINCIBLE當行銷。其實,做的事都差不多,都是嘗試接觸最新的東西,並且在吸收新知後告訴讀者或消費者。
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日本經典潮流品牌?
邱:我覺得大家都會講這個,所以我先說!UNDERCOVER,它到現在還可以歷久不衰,是因為很專注在自己那條線的風格,沒有盲從趨勢改變自己的想法。主理人高橋盾把各種怪誕、古典,甚至音樂、電影的元素融合在自己的show裡面。
次:visvim,以現在的服裝產業來講,很多品牌確實都很用心在做衣服,但是它的衣服幾乎是以藝術品得方式在做,可以從一件T-shirt的不同紗線配色、組合、製作,到衣服上圖案的變化、位置排列都研究得很細膩,每一季每一件衣服都有一個故事,算是很多人心目中很厲害的牌子,但不見得買得起,因為太貴了。
齊:我很喜歡川久保玲帝國的建構模式。之前BAPE也是建構這樣的模式,主理人NIGO把在BAPE得到的成功,拉出來做女裝、童裝、公仔系列,後來再延伸到餐飲、理髮,建立了很強盛的A Bathing Ape王國。當然後來因為太多因素,不得不把這個品牌打包賣掉,可是在那之前,APE的成功非常、非常誇張,而且感受不到盡頭。
川久保玲的COMME des GARÇONS也是,尤其近幾年它都以藝術品的方式呈現,我們可能很難有辦法穿,但下面有非常多支線,從街頭品牌到高級定製服都有,使得品牌能夠一直跟世界溝通。包括後來開設Dover Street Market,每個品牌在小小的坪數裡,都能提出自己想創造的價值跟陳列,就像是當代藝術空間。
這些前輩無形中影響我很大,只要還有餘力時,我就想多做一點,像是不斷重新設定WHITE ROCK的定位,或者這兩年跳出來用另一個身分參與經營新空間「森³ sunsun museum」,某些程度上都是希望展現出不限於品牌的各種溝通方式。
對日本當代潮流服飾有什麼樣的觀察?
齊:幾個我喜歡的牌子都滿明確地愈來愈貼近生活,像WTAPS主理人西山徹的另一個牌子DESCENDANT,就是以家庭作為出發點,有別於原本WTAPS系列,朝全面生活化的方向走。
另一個牌子叫TEÄTORA,從外套、襯衫、T-stirt、褲子都可以透過摺疊縮小尺寸,方便出國攜帶。它就只做這件事,不做其他的溝通,反而體現了日本的職人態度。這幾年我也嘗試理解這樣的品牌面向,他們做的事其實超越了以往我對品牌的想像。
邱:可能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看到高端品牌結合運動品牌,讓時尚跟運動元素有了碰撞。像我喜歡的品牌Sacai跟HYKE,都有跟Nike、The North Face等戶外品牌聯名,無論是平常生活,還是上健身房都可以穿。將時裝運用在日常的服裝上,是我喜歡關注的領域,也是品牌發展中很重要的方向。
次:我認為現在品牌聯名的概念愈來愈多,演變到現在,聯名已經稀鬆平常。我可以理解品牌需要這樣做,才不會被流行浪潮淹沒,但聯名最後的價值是什麼?是為了更多曝光?還是更大的商業支持?
齊:現在聯名的商業考量變得更大。以前聯名限量一百雙,就真的是一百雙,珍稀度非常高;但現在說的「聯名」、「限量」,可能是幾千雙、幾萬雙。當然這不是壞事,不過需要留意的是,下個十年這樣的邏輯是否還行得通;尤其現代環保意識更抬頭,這樣的想法怎麼反映在服裝產業上很重要。
邱:另外,我也喜歡beautiful people這個大人感的品牌。上次去日本逛,店裝和品牌風格我都很喜歡,連購物袋都超精緻。對我來說,品牌營造出的視覺形象,是我很看重的一環。
次:如果說是日本品牌,我一直有關注NEIGHBORHOOD,從最早的裏原宿時代到現在都還沒被市場給淹沒,而且每季出的主題可以分到四、五個,且每個都有不同的風格,非常厲害。
齊:除了服裝品牌,我想補充,像Verdy這樣的設計師也很值得關注,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家。他的個人品牌「Girls Don’t Cry」客群幾乎橫跨各個世代,也一直在做跨界跟聯名。他本身還是個DJ,做的事情很多元。
那三位平時喜歡穿什麼品牌的服飾,或者穿搭風格走向為何?
齊:當然是WISDOM®跟Nike。
邱:我喜歡古著,也有一點Nike魂,也穿身邊朋友品牌的衣服,像是Envol Avec Ning、if&n;我也會看快時尚,像ZARA算是快時尚品牌中,擁有我比較喜歡的流行感與質感的品牌。我幾乎每年都會去日本高円寺的古著店,一次買海量的古著回來,再和運動風混搭。因此,我家幾乎百分之八十都是古著,每件都有它獨一無二的印花和材質,這很吸引我。
次:隨著年紀增長,現在的穿搭風格越簡單越好,甚至衣服上很少會有圖案、LOGO,都以素色為主;有時遇到版型適合或舒適的衣服會一次多買幾件,不用再花太多時間挑選。我現在很常穿Uniqlo的衣服,雖然聽起來普通,但能把Uniqlo穿得不像Uniqlo的人才是厲害的。每個人都可以穿,但每個人穿起來的感覺都不一樣,這是我對Uniqlo的理解。
齊:對了,我看木下孝浩幫Uniqlo做的《LifeWear》真的滿訝異的,跟我們一般看到Uniqlo的廣告完全不一樣。我滿認同次郎剛剛講的,把大家眼中日常的服裝穿得很不日常,是很厲害的!
近年來,隨著日本服飾品牌接連進駐、流行及生活雜誌討論度高,日本潮流文化在臺灣已成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秋刀魚 2020 年全新推出的網站特集第一彈以「日本潮流文化再定義」為題,透過業內人士的對談、日本知名潮流品牌 BEAMS 的深入再探,以及藝文工作者對於時尚潮流和雜誌編輯的觀察,試圖從生活化的角度勾勒出日本當代潮流文化的輪廓。同時,我們邀請日本的穿搭達人與臺灣選品店主理人不藏私分享 #ootd 穿搭款式及推薦關注品牌,盼能提供對於穿搭感興趣的讀者實用的入門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