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頤華、陳瀅羽、攝影—楊雅淳

在工藝之城的高岡市,鑄物不只是器物,更是傳承日本職人精神的象徵。成立於大正5年(1916年),享譽世界的品牌能作,從早期的佛具、茶器和花藝器皿,到近年投入居家生活領域,並與許多品牌跨界合作。在百年後的今天,能作用創造力延續了鑄物工藝,讓傳統得以隨著時代轉變,更開啟高岡與世界對話的大門。

2016年,《秋刀魚》雜誌曾採訪能作,五代目社長能作克治與編輯部分享,「我希望傳遞的是屬於高岡的歷史、鑄物精神、商品的故事,透過鑄物表達屬於這裡的『東西、地方,以及心』。」並打算提出全新的藍圖,規劃品牌與推動鑄物工藝文化。睽違多年再次造訪,能作克治不僅實現諾言,更超越我們的想像。脫胎換骨的能做工房,結合展示的場域,亦可走近參觀職人製作、體驗鑄錫的課程。儼然就像是一本立體的高崗鑄物百科。

© qdymag
© qdymag

指著嶄新的工作區域,能作產業觀光部科長北山卓司笑著說,「和記憶中的工房很不一樣吧!」以前工房又暗又熱,人們都不敢靠近,在這次大刀闊斧的改變之下,能作的工廠有了很大的不同。社長更親自帶領員工,讓「技術和發展一起邁進」;昔日在社內擔任法律相關部門的北山卓司,也在這股改革中轉至新設立的觀光部,「新工廠不僅有挑高、明亮潔淨的空間、將走道加寬增加見學路線、在每個製作工序掛上富饒傳統與創新的漢字門牌,職人更換上了新制服,徹底改變人們對職人與鑄物的印象。」就像是熔融在鑄模內的金屬,從模具取出後就能變成帶有銀色光澤的鑄物,能作正努力替下個世代扭轉大眾對鑄物的印象。

將熔融成液態的金屬倒入砂質鑄模之中,等待冷卻成型、拋光,浴火重生的鑄物就此誕生,當中每個工序,都仰賴職人手工製作,也因此年輕職人的接棒,對工藝傳承尤為重要。隨著品牌轉型,北山卓司注意到,年輕人對於鑄物工藝也有了全新的態度。短短3年間,能作的職人從30人增至60人,新加入的年輕人用他們對鑄物工藝的熱忱推動了百年品牌。

事實上,北山卓司說,「就連女性也日漸增加。」像是其中一位負責鑄物拋光的職人,就是因為參觀能作時,被工房職人專注的神情打動,高中畢業後就決定來應徵。他說,「我們希望透過觀察和體驗,開啟更多人對鑄物工藝的愛。」北山卓司笑道。

除了翻新工房,能作在 2019 年更推出象徵婚姻 10 週年紀念的「錫婚」慶祝活動。邀請夫妻重新穿上西裝和婚紗,在富饒自然美景的高岡重溫婚攝和結婚儀式,並親手製作錫器,用錫製餐具品嘗和食料理,北山卓司希望,「在日本『唯一』的錫婚場地,邀請『家人們』來富山親自感受孕育鑄物的故鄉究竟有多美。」今天,因旅行來訪「能作」的人們日漸增多,「讓人在高岡多停留一步,這就是能作下一個百年的使命。」北山卓司站在敲響幸福的錫鐘下,期待更多人在此遇見高岡的工藝,感受從職人們的雙手傳遞至下個世代的溫度。


報導內容收錄於《秋刀魚》第27期〈一日一市 北陸時間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