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Mimy詹雅婷、攝影—蔡昀儒
被譽為臺版櫻桃小丸子的《幸福路上》動畫電影,背景設定在臺灣70年代,女主角小琪(林淑琪)頂著可愛的妹妹頭,在一條名為「幸福路」的路上度過快樂的童年。臺大畢業後,做著人人羨慕的記者,最後到美國工作,嫁給幼時最愛卡通《小甜甜》裡金髮碧眼的美國人,卻發現眼前的「幸福」,好像跟想像中的不一樣,想回到家鄉的那條「幸福路」上,卻又害怕面對父母失望的神情。如此貼近現實生活的角色,彷彿就存在你、我的生活周遭,讓人不禁好奇小琪究竟會怎麼做?
身為導演的宋欣穎,也是劇本的創作者,她一手打造的「故事」,先在2013年以12分鐘的短片奪得了當年度金馬創投的百萬首獎、臺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等多項獎項,當時金馬創投評審主席杜琪峯導演在會後拍著她的肩膀說:「這個故事很重要,很感人,你身為臺灣人一定要把它拍出來!」然而亮眼成績的背後,卻是找不到資金的挫敗與迷惘,加上台灣電影動畫的成功案例並不多,導致找尋資方的過程困難重重。
「那一年,是我人生中的低谷。也許是因為這樣困頓,我再次想念起京都平靜而美好的日子,促成《京都寂寞》的出版。」曾在29歲前往日本京都留學,從擁擠的城市與繁忙的工作「逃」了出來,宋欣穎一個人在異地,講著不熟悉的語言,重新學習「如何好好過生活」。憶及坐在龍安寺裡,凝望著「石亭枯山水」,滿地的「留白」就如同心裡「空出」的一大塊,即日文所謂的「余裕(よゆう)」,指的是心理、時間或金錢上的寬裕狀態,她意識到,這便是京都生活最可貴之處。
「侘寂(わびさび)」之美,更是宋欣穎對京都深深著迷的原因,即使是很破舊的小咖啡廳,仍可看見老闆特地採集花草,妥善安插在花瓶裡,那是源自於對生活的講究,極其細微,極其唯美,極其自然;蘊藏著孤寂、不完美而謙卑的滿足感。當時她以「Alone in Kyodo」為部落格命名,寫下京都的日常,記錄很多孤單一人生活的京都人故事,包括孤守單身公寓的房東、灣生老太太和苦學中文的獨居女等。她認為,「alone」是相當悠遊自在的狀態,雖然偶爾會有寂寞感,但多數時候的「孤單」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面對暫時停格的電影夢,宋欣穎花了兩個月,將這些文章付梓成書,打算透過這本書找尋潛在的天使投資人。「我把《京都寂寞》寄給許多長輩、去扶輪社演講、參與大事務所的讀書會和各種分享會,人們在演講中認識我,知道我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聽我親自介紹《幸福路上》的動畫電影計劃,就對我有信心,願意支持我。」一如她筆下帶點奇幻又寫實的說故事風格,《幸福路上》也真的因著《京都寂寞》找到一群天使投資人,並在今年取得傳影互動電影的信賴與投資,於2018年1月正式上映。
若說《京都寂寞》是敲開京都人的心房,試圖了解他人不為人知的寂寞;那麼《幸福路上》則是藉由攤開自身的故事,嘗試勾勒出這世代臺灣人的共同輪廓。宋欣穎坦言,主角小琪的背景和成長經歷,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自身的故事。她同樣出生在1974年,住在「幸福路」上,有1/4的阿美族血統,從被學校教導不准講臺語,要學習蔣公提倡的小魚上游精神,做一個偉人,如果「不成功」就成「魯蛇」。然隨著年紀漸長、時代變遷,她發現很多自幼被灌輸的價值觀早已發生巨變,應重新思考:「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幸福又是什麼?」
「我們是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還是為了自己的期待而活?」宋欣穎強調,如同電影《茉莉人生》和《阿甘正傳》所揭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除深受家庭與學校教育影響,社會的環境和氛圍更是一點一滴形塑著人們的價值觀,這也是她將台灣的重大社會事件安插在小琪人生中的原因。小琪就像是她這一代的臺灣人縮影,對工作很厭倦卻不敢辭職,婚姻亮紅燈卻視而不見,人生好像就此「卡住了」,但是,真的無計可施嗎?她希望透過《幸福路上》,讓每個人能坦然面對,那個很像林淑琪的自己,並與試著與「她」和解,卸除身上不必要的束縛,再次回到那條專屬於你的幸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