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強烈本土風格的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包辦本屆臺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劇情長片、剪輯、電影配樂、美術設計共5項大獎。導演啊堯仔(黃信堯)在預告裡,親切地用臺語作介紹:「這是一齣講述臺灣人心聲的電影,描寫下港人的生活,形容有錢人的人生是卡勒佛(Colorful),沒錢人只能跟著別人喊台灣萬德佛(Wonderful)……。」老神在在的南部口音,聽起來搞笑實則諷刺的獨白,穿插註解般的畫面,嘴角不禁失守發笑。
實際上,黃信堯過往都是拍攝紀錄片,《大佛普拉斯》是他首次的劇情長片作品,相較於這般戲謔而充滿黑色幽默的拍攝風格,先前最近一部的紀錄片作品《雲之國》,則安靜地像個無臉男,要觀眾一起坐著等,島嶼要演出的日常啟示;這座島嶼的本名是「與那國島」,在影片簡介有著這樣的敘述:僅有28平方公里的面積,是日本最西側的領土,由於資源相當貧乏,經濟活動並不頻繁,現僅一千多人在島上生活,是與臺灣地理位置最接近的異國島嶼。
紀錄片的簡介寫道,與那國島與臺灣,兩個命運類似的島嶼,政治上各自是日本和中國的獵物,但它們都地處世界目光的邊陲,「存在」對他們來說,已是個沉重的負擔。黃信堯自認為像位觀光客,搭船來到與那國島,置身「異國」才發現原來無論是人或土地、或生命,都是在被全世界遺棄後才「存在」。《雲之國》被歸類在「非典型」紀錄片,片中不但沒有旁白、配樂,更沒有「人物」去帶領故事發生,卻用最平實的方式記載著島嶼想說的話。
57分鐘中僅有54顆鏡頭,羊隻三三兩兩地從眼前經過,船隻停泊港口久久沒有動靜,天空的雲朵龐大而詭變,貌似要吞沒這塊幾乎什麼不剩的土地,獨自擁抱著遺世的美麗與哀愁。黃信堯說:「對我來說,紀錄片的主角是『那座島』,我想談的是,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在拍攝過程中,他最常做的就是拿著攝影機到處蹲點,花費好一段時間才抓到島嶼的節奏,從一個幾乎是旁觀者的角度去記載,與那國島親自講述的故事。反觀電影《大佛普拉斯》,又有著不同的創作歷程和軌跡。
《大佛普拉斯》是從劇情短片〈大佛〉所衍生而來,但劇情和角色也都重新編造,從「他者」變成「主事者」,黃信堯這次像上帝般安排劇中人物的命運,在情節裡包裹著許多發人省思的議題,「這部片跟宗教一點都沒有關係,大佛是一個法典的象徵,例如中華民國憲法或法律規章等,它是不容質疑的;如同佛,你也不能去懷疑佛的本身。」他認為,這些看似龐然如佛、無法動搖的法典,實質的內容和意含是什麼?裝載著什麼?不該只是一昧相信,進一步思考與面對。
很多道理說起來嚴肅,甚至令人打哈欠,一旦化身成淺顯易懂、說著在地與言的電影,不需看得深,淺嚐也能夠有所獲得,引起共鳴。黃信堯深信,不論是紀錄片或電影,都是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拍攝《雲之國》,他認知到與那國島與台灣的相似處境,認識這座島嶼的同時也反思存在的哲理;在《大佛普拉斯》裡,從自身的本土經驗出發,鎖定生活隨處可見的「撿資源回收者」、「警衛」、「流浪漢」,還有電視新聞中經常露面的「立委」和「副議員」等要角,講述臺灣人無奈的心聲,道盡草根人物的喜怒哀樂;期望觀眾能透過他的鏡頭,看見不同視角下的臺灣當代縮影。
導演:黃信堯
主演:陳竹昇、莊益增、戴立忍、林美秀、張少懷
10月13日全臺上映
撰文—詹雅婷Mimy、攝影—蔡耀徵、劇照-甲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