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謝昀臻、翻譯-謝喬伃、圖片提供-ぴょこぴょこぴ・おふみ・末羊子・Kasin

「你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哪些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物品?」

調降為二級警戒後,我們重新調整生活的步調。見想見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食物,重新整理我們與他人、與地方,與自己的關係。褪去繁華物質的濾鏡,回歸生活的本質,哪些才是自己最在乎的日常呢?

透過對於生活的整理收納,慢慢篩選出自己最想要的事物、將生活過濾成最純粹的樣貌,讓空間恢復到舒適的狀態,也同時梳理心靈。這正是職業「整理師」提供的服務。這回,秋刀魚透過採訪臺日4位跨領域的整理師,實踐更能貼近理想生活的模樣的「整理術」,邀請你們一起踏入居家整理,給你不同的生活靈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就算無法一次性的整理好,只要不時的多重複幾次,最終總會發現適合你的收納方法,以及生活中適當的物件數量。」--ぴょこぴょこぴ

ぴょこぴょこぴ

防災備蓄收納顧問|整理收納顧問|清掃專家|作家

著有《不用動腦思考的家事(暫譯)》一書,讓整理收納變得無痛好實踐

將防災的觀念融入整理收納技巧,規劃更舒適安全的居家空間

Instagram


Q1:想「整理」時,該如何開始?

「要從哪裡開始整理起好呢?」有這樣疑問的時候,推薦從自己能做決斷的地方開始整理。從一個抽屜、一個箱子等小地方開始,慢慢地習慣去整理收納。而能夠「使用方便」的收納小訣竅是,將物件收納在使用它的場所旁邊,使用頻率越高的物件,越要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

當物件比可容納的空間還多時,從使用頻率高的物件開始依序收納的話,會在某個瞬間發覺「如果再放更多進去的話應該會變得很難拿取吧?」,只要有這樣的想法出現時就要先停止動作,無法放進去的物件,要去思考「塞太多的話會變得很難使用,這些物件是必要的嗎?」。判定是「必要」的物件就好好收納,「不必要」的物件就處理掉它。如果感到猶豫,就先放到別的地方保管,決定好一個時間思考他的必要性。

就算無法一次性的整理好,只要不時的多重複幾次,最終總會發現適合你的收納方法,以及生活中適當的物件數量。

Q2:當上整理師最重要的契機? 

我很喜歡整理東西,也閱讀一些整理收納的書或資訊,用我自己的方式整理家裡。然後將這些上傳到Instagram,越來越多人追蹤之後,得到一些專欄作家的工作後開始變成職業。若是將整理收納變成工作的話,就必須系統化,也要更認真研究,當作是一個自我挑戰。

Q3:整理居家對你帶來的影響為何? 

若是將物件收納在容易拿取且經常使用它的地方的話,做家事或日常生活也都會變得沒有障礙,「啊,到底放到哪裡去了」像這樣慌慌張張找東西的次數也會大大的減少。因為我家有小孩子,所以東西很常散亂一地,不過一旦東西們有它們應該要回去的地方的話,只有要「來整理吧!」的想法,馬上就能快速動作將它們回歸原處,很有安心感。

只要整理打掃,讓房間變得乾淨清爽,也能讓人集中精神做事、心情放鬆,日常生活和心靈都很沈靜下來。

ぴょこぴょこぴ 著書《不用動腦思考的家事(暫譯)》,將於今年出版中譯版。


「『一次10分鐘無負擔的整理』×『恆心』就是整理的秘訣。」--おふみ

おふみ

整理收納顧問|作者|插畫家

在部落格「極簡生活日和」中分享「1日1斷捨離」的整理引起熱烈迴響

著有《愛上極簡主義的家!:人生最後一本收納整理書,從此不為家事煩惱!》一書,搭配插畫提供丟棄、收納、裝飾居家環境的訣竅

Instagram


Q1:為什麼會想當整理師?  

一開始是閱讀逃脫髒亂房間極簡主義者的網誌,開始自學整理,最後將家裡所需的物件簡化成只有一台HIACE能收納的量(HIACE是TOYOTA的露營車型)。自從分享將家中物件極簡化後,透過網誌和SNS諮詢整理煩惱的訊息增加了。就像過去的我一樣,要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整理好呢,想要幫助有這樣煩惱的人,所以成為的整理收納師。開始學習理論之後,對於過去自己摸索的整理方式「原來這樣是可行的呀」,像這樣自我認可的時候也很多,也讓我再次上了一課。

Q2:你認為「整理」的訣竅是什麼?

不論是多麽擅長丟東西的人,隨著生活東西還是會增加。即使擁有的物件一度減少,但反彈的話就沒有意義了,使之不反彈的秘訣就是,將整理收納養成習慣。定期「減少」不需要的東西、決定出每個物件該「回去」的地方,必須養成這兩種習慣。

 推薦大家1天即使只有10分鐘也好,養成每天持續整理的習慣。確保例如像是泡澡前浴缸蓄水的10分鐘(若平日真的擠不出時間的話.假日裡實行也好)。在這10分鐘內可以整理好的量(ex.一層抽屜、一個化妝包等),不需要一次整理太多地方,循序漸進地整理。將裡面的東西全部拿出來,不要的物件就放手,1天處理1個物件也可以。持續下去使之養成「習慣」非常重要,若是能持續1個月就少30個,1年就是365個物品,如此一來負擔是不是沒有這麼重了呢?「一次10分鐘無負擔的整理」×「恆心」就是整理的秘訣。

若是從自己喜歡的物品開始整理的話,應該很難做決斷,因此推薦大家先從不怎麼感興趣、容易分別出使否需要的物品開始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培養「要 ‧ 不要」的判斷基準之後,即使是自己喜歡的物品也能開始整理了。

Q3:整理居家對你帶來的影響為何? 

我主要都在家裡工作,像是寫作和插畫,若是在清爽乾淨的環境下工作的話就能集中精神,工作效率也隨之提高。相反的,若是我的視線內出現雜物的話,我會在腦中整理它,其實實際上只要動手整理就能解決,但我卻在腦內反覆思考要怎麼整理它而產生疲勞。

對於將一直捨不得丟掉的東西處理掉,營造出新的收納空間後,就能與新的工作或新的機會相遇這件事非常有感。至今已經出過不少本書,但當初最一開始的第一本,是在我下定決心整理衣櫥後,收到出版社的邀請(也被翻成繁體中文版在臺灣出版,跟我最喜歡的臺灣有這樣的緣分真的很開心),讓我感覺到整理居住環境的話也能提高運氣呢。

而能花費在自己喜歡事物的時間變多後,人生的充實度也提升,若是擁有太多不必要的東西,像是維護與打掃清潔都需要時間,若將物品減少,做家事的時間也能縮短,一天中能使用的自由時間也增加了。

おふみ 著書《愛上極簡主義的家!:人生最後一本收納整理書,從此不為家事煩惱!》


「整理師常像一顆太陽,不僅是將空間恢復到舒適整潔的樣貌,也希望提出解決方式照亮人們自己也不知道的角落,同時照顧到空間及心理的層面。」--末羊子

末羊子

整理師|YouTuber|作家

分享整理師的日常,打開大眾對「整理師」的了解

貼近日常整理的 YouTube 影片分享,紓解對於整理的害怕及負擔

InstagramYoutube


Q1:最初當上「整理師」的契機?

當時想找一份與原本的職業「YouTuber」可以相輔相成的工作,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整理師」,嘗試過後認為這份工作很有挑戰,如果可以與 YouTube 結合,打開大眾對整理師的了解也非常有意義。

Q2:當上整理師後,對自己最大的影響為何?

整理師可以接觸到的客群非常廣泛,除了各式社會階級外,年齡層從爺爺奶奶一直到國小生都有詢問我能不能去整理他們的家。因此接觸到不同家庭、社會地位的人,每次出訪都會打開我的眼界。而不同的人會面臨到不同的人生課題,思考方式、注重問題也都不相同。

所以在拓展更多見識後,希望可以更設身處地去替別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之餘,可以更清楚的認知哪些事項對他而言是真正重要的,如此才能有邏輯、有順序的幫助他人思考「整理」對人生的意義。

Q3:身為整理師時,讓你覺得最困難的?

由於大眾對於「整理師」的認知還是比較模糊,因此有遇過客戶把我們當傭人或清潔工,這些客戶不希望經由溝通了解居家整理知識,也不想理解斷捨離,只要求我們將家中的物件擺放整齊,像這樣就會比較可惜。

而其實生活環境會凌亂,是因為居住的人心裡有結,或是生活有困難需要解決。整理師常像一顆太陽,不僅是將空間恢復到舒適整潔的樣貌,也希望提出解決方式照亮人們自己也不知道的角落,同時照顧到客戶空間及心理的層面。但在與客戶溝通時會發生許多令人糾結的情緒,在心情低落時有位前輩曾經提醒我:「別人的人生課題你不要自己拿來修。」這句話對我受益良多,也提醒我擔任整理師時要做足心靈調適。

Q4:給「整理入門者」的建議?

整理就如同減肥,維持環境的整潔就像維持身材一樣,都是長期的習慣累積而成,所以要回到有秩序的狀態,也需要時間慢慢梳理。因此推薦想嘗試整理的人先不要著急,也不要有壓力一定要在一次的整理過後就能達到完美的狀態,在遇上困難時可以隨時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開始整理」,釐清整理的初心,或是嚮往的生活後,整理的過程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了解生活的輪廓,也能享受梳理自我的過程。

末羊子著書《末羊子的極簡日常提案:兩大清單「馬上丟╳不再買」精準斷捨離,從一個抽屜、一個角落,開始打造理想中的質感生活!》


「在直視自己真正的需求後,從使用的物品、居住空間到生活節奏,甚至情緒及心靈都會變得更有條理,在專注於挑戰自我和實現理想後,也能更從容有自信。」--Kasin

Kasin

整理收納顧問|採訪編輯

透過編輯的角度抒寫日常中「整理」及「極簡」的影響

經由一次次聚焦生活所需,讓人更有意識的生活

Instagram簡單生活誌


Q1:在「整理」的過程中,你認為心中有什麼改變?

「整理」對我來說是一段與物品對話的過程,你的「喜歡」與「不喜歡」,經歷一次次的選擇過程後,會更明確了解自己的喜好。而經由長期累積「分辨喜好」的經驗後,在選擇物品、處理事情層面,都能更快速、更精準做出判斷,除了節省時間外,也能去除「糾結」的情緒。

而整理並非一蹴可幾,緩慢且持續才是真正重要的,在直視自己真正的需求後,從使用的物品、居住空間到生活節奏,甚至情緒及心靈都會變得更有條理,在專注於挑戰自我和實現理想後,也能更從容有自信。

Q2:如果我常常無法丟掉我所擁有的東西,而且還是有物慾,我該怎麼「整理」?

在丟東西的過程中,其實不用勉強自己,我會等到真的放下這個東西了才會丟。所以丟不掉就先集中放著,等過一陣子之後再進行挑選。例如車票、電影票、手帳等都是一種回憶,但丟掉這些物品並不是丟掉回憶,也不會抹滅掉那份經歷。相反的,如果全部物品都保存下來,反而會不知道對自己重要的是哪一個。經由時間的洗鍊,慢慢將回憶的物件排序,進而篩選出對自己而言哪些是重要的,也會發現每一階段想捨棄的東西都不一樣。而如果快速處理物品,反而沒辦法好好與物品對話,少了自我了解的過程,就不會有那麼多體悟。

而會購物,可能是由於壓力太大,或是有想買東西的慾望,我的方式是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如果是因為壓力大,則可以買食物或日常消耗品,在購入維持生存的必需品,解決想購物的需求後,也可以讓心情變好。

但如果想讓自己不要一直有買東西的念頭,可以去開發其他興趣轉移注意力。像我之前在工作之餘還學習弓道,當生活變得更充實,就沒有時間再買其他東西了。但現代社會中太容易受到別人的意見或是流行趨勢影響,如果你真的想買這件物品,也可以將選物標準訂高,更「有意識」的消費,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這件物品,而且要買就一次買最好的品質後,會讓你更懂「珍惜」,也不會花冤枉錢買到不合適自己的選品、不會造成衝動消費。只要培養精準的眼光後,就可以一次買到自己最喜歡的物品,也可以營造個人風格。

Q3:你認為「採訪編輯」與「整理師」有什麼相似或相異之處?

編輯跟整理師相似的地方是,需要大量的溝通及換位思考,就像編輯需要推測市場的需求、讀者的思考脈絡,整理師則是需要站在委託人的思考角度,考量到使用習慣,進而安排空間排序規劃,這兩份工作本質上我覺得是類似的,也都需要對「整理」(無論是文字或是空間)上有熱誠及專業,在工作過程中很累常會想放棄,但無論是看到出版的書籍或是整理好的空間,都會有再繼續工作的動力了(笑)。

Q4:有推薦整理入門者的三本「整理書籍」嗎?

第一本《我決定簡單的生活: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是引領我踏入極簡生活的一本聖經,作者為佐佐木典士,同時也是出版社的編輯,這本書提供關於極簡主義的正確觀念,像是極簡並不是「東西很少」,而是「留下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同時也分享在實踐極簡的生活時,從中的學習及改變。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為日本整理收納專家近藤麻里惠,她賦予「整理」一種抉擇標準,只要這項物品不再讓你「怦然心動」便可以丟棄,這種方法給予丟棄物品更符合人心的「希望感」,而且隨書內許多有趣的技巧,像是將外出用品集中放在一起,回家後將外出背包清空等正確的整理步驟,可以讓生活更加整齊有效率,Netflix也有收錄同名影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第三本《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作者為山下英子,她的斷捨離觀念則將囤積在家裡的物品比喻為「便秘」很讓我印象深刻,及分享各種丟不掉物品的原因及解決方式。基本上看完這3本書,對於「整理」、「斷捨離」、「極簡」都會有更明確的概念。

Q5:除了空間上的整理,以及你的部落格「簡單生活誌」中嘗試過關於「環保」、「數位」上的極簡,未來還想嘗試什麼領域?

隨著生活越來越忙碌,想從忙碌中作取捨找到生活的平衡,因此會希望著手整理「時間」及「心靈」層面。目前是想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規劃方式,像是把時間規劃成大區塊,將事項分為「重要任務」及「生活小事」,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並訂定目標後,就能有效安排代辦事項,也能更有餘裕去「生活」,疏理出有條理的人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