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說,京都豆腐的好,沒嘗過不會知道。鎌倉至室町時代,在寺廟繁多的京都,豆腐作為精進料理(遵循佛教戒律的蔬食料理)的要角,隨禪宗的興盛一同發展;同時,京都盆地蓄積了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這些製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好水,也造就豆腐的圓潤滋味。儘管店家數已不如興盛時期,京都仍矗立著許多樸實美味的豆腐店。純白豆腐依製法、質地軟硬有不同名稱;濃醇豆漿、狐狸色的炸豆皮,各式大豆製品等著你品味。
必須說,京都豆腐的好,沒嘗過不會知道。鎌倉至室町時代,在寺廟繁多的京都,豆腐作為精進料理(遵循佛教戒律的蔬食料理)的要角,隨禪宗的興盛一同發展;同時,京都盆地蓄積了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這些製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好水,也造就豆腐的圓潤滋味。儘管店家數已不如興盛時期,京都仍矗立著許多樸實美味的豆腐店。純白豆腐依製法、質地軟硬有不同名稱;濃醇豆漿、狐狸色的炸豆皮,各式大豆製品等著你品味。
或許是千年古都的和風印象太過強烈,當談到京都,我們總忽略這是日本首屈一指、熱愛麵包的城市,特別是有「麵包街」一稱的今出川通,更是有名的店面激戰區。京都人為什麼愛吃麵包,理由眾說紛紜,一說是長年為首都的京都,總最快接收外來的流行資訊,喜歡嘗鮮的個性,提升了京都人對洋食的接受度;另一說是在職人聚集的京都,為了不耽誤工作時間,能快速完食的麵包是最佳選擇。無論如何,與咖啡相配的麵包,在京都食文化扮演重要的一角,也是和洋融合精神的最佳體現。
應該沒有熱愛咖啡的人來京都會感到失望。儘管乘著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咖啡店越來越多,可對多數日本人而言,酸質不明顯的中深焙度才是心頭好,特別在擁有好水、咖啡消費量常居日本之最的京都,就算是淺焙派,也一定能找到讓你心動的醇苦大人味。這次,我們想帶你以調和咖啡(Blend)來認識一家店。不同於單品咖啡,店家透過混調不同種類的豆子,試圖摸索出理想又定番的平衡風味。 點一杯只有這才有的House Blend,透過這一期一會,慢慢啜飲出京都的咖啡風貌吧。
認為萬物皆有靈的日本,自古以來有著「八百萬神」的概念,每位神明各司其職,人們有什麼心願求什麼神保佑。而在神社眾多的京都,則有些讓你直呼「這也可以求」,祈願項目特別的神社。編輯部特別探訪了三間守護特殊需求的神社,有拜有保佑。
三面環山的京都,山谷面朝南方延展,因此京都有著一條幾乎能貫通群山的登山路線「京都一周トレイル」(京都一周步道)。由東至西包括從伏見區上山的「東山」、能看見比叡山壯麗全景的「北山」,與擁有著名景點嵐山與苔寺的「西山」,若帶著登山與露營裝備,其實4至5日即可走完,但在行程與編輯們的體力限制下,我們選擇了東山其中的一峰「如意嶽」,也就是「大文字山」,開啟了稍微另類的京都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