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吉田司雄、文字整理—劉學墉

1970年在大阪千里丘陵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最受矚目的焦點即是美國館展出的「月球石」。前一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挑戰人類史上首次月球登陸,日本同步透過電視衛星直播,登陸成功那一刻的收視率據說高達68.3%。當年萬博的主題是「人類的進步與調和」,太空探索的進展正是科學技術帶來「進步」的證明,而太空人帶回的月球石更象徵著對「進步」的期待。

然而在萬博結束後,日本社會的氣氛驟變。1960年代以降的公害問題*¹和1973年的石油危機帶來的社會不安,為日本揭開了「オカルトブーム」(超自然熱潮)序幕。小松左京《日本沉沒》*²和五島勉《諾斯特拉達姆斯的大預言》(1973)*³相繼成為暢銷書;1974年2月以色列超能力者Uri- Geller首次訪日,在電視上表演了彎曲湯匙等絕學;同年7月經典電影《大法師》上映,許多觀眾在觀影時被嚇到昏厥,一度成為社會問題。
*註1:1950至197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成長期的工業生產造成環境大量污染,各地陸續出現肇因自相關公害的疾病。
*註2:小松左京《日本沈没》(光文社、1973年3月)
*註3:五島勉《ノストラダムスの大予言》(祥伝社、1973年11月)

オカルト(occult)一詞原意是「被隱藏的事物」,人們對這些科學無法證明的超自然現象興趣大增,神秘學頓時登上檯面成為熱門話題。

UFO的誕生:人類的進步與調和

實際上,UFO和外星人並非是從1970年代才突然受到矚目,美國的UFO目擊者在1947年後快速增加。6月Kenneth Arnold在華盛頓州雷尼爾峰上空駕駛私人飛機時,目睹9個奇怪飛行物,雖然起初他向媒體形容:「驚人的飛行速度就像是將茶碟投到水面打水漂一樣」,卻被媒體報導成目擊到「飛碟」(Flying Saucer),從此UFO就以圓盤形狀成為既定印象。隔年1月,美國空軍上尉Thomas Mantell駕機追蹤疑似UFO的不明飛行物,並在途中失去音信墜毀,UFO可能是外星生命交通工具的說法開始流傳,而後甚至出現了聲稱碰過外星人、成功拍攝到UFO照片,甚至搭乘過UFO等近距離接觸者。其中George Adamski在1954年出版的《Flying Saucers Have Landed》熱賣,他聲稱受外星人所託向人類發信,以呼籲世界和平並警告核子戰爭的恐怖為題,前往世界各地巡迴演講。

幾乎同時間,海外UFO與外星人的躁動也傳抵日本。1955年荒井欣一成立「日本空飛ぶ円盤研究会」,1957年松村雄亮成立「宇宙友好協會」,前者有三島由紀夫、石原慎太郎、星新一、黛敏郎等知名人士加入,帶有知識份子的沙龍娛樂氛圍,但為了與外星人接觸而創立的後者,多次舉辦以心電感應呼喚UFO的觀測會,卻逐漸染上了邪教色彩。

1962年三島由紀夫發表的小說《美しい星》中,主角成立的宇宙友好會投入世界和平的呼籲活動中,呈現出與日後超自然熱潮時截然不同的語境。儘管當年處於美蘇冷戰的時代,且兩國在太空開發上是競爭對手,但彼時科學的進步與對UFO的關注並非全然對立。甚至可以說,1970年大阪萬博「人類的進步與調和」這個主題,早已被此前人們看待UFO的方式預告了。

日本超自然熱潮起落

進入1970年代,UFO在日本的形象開始出現轉變。超自然熱潮的興起,將原本「被隱藏的事物」攤在光天化日之下,於此同時UFO話題的大眾化,讓UFO不再只是仰望天空尋找的存在,而變成了更貼近日常生活的事物。1976年「U.F.O.」日清炒麵上市、1978年Pink Lady爆紅單曲〈UFO〉斬獲第20屆日本唱片大獎,同年度電影《第三類接觸》及《星際大戰》在日本上映,科幻熱潮進入沸騰。更早之前,1972年高知縣高知市介良的幾名中學生,據稱捕獲了可用雙手捧起的小型UFO,如今已多被視為是用塗成銀色的菸灰缸假冒UFO的惡作劇,或許早已暗示了神秘的UFO將被身邊玩物取代。

1980年代的日本次文化中,超自然熱潮醞釀的末世預言成為定番世界觀,UFO雖然仍是電視節目特別企畫的題材,卻已喪失神秘性,較難成為認真以對的嚴肅話題。這也可能是因為美國阿波羅計畫結束後,人們對太空開發的注目降低連帶導致UFO熱潮消退。不過,隨著2024年1月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型無人探測器SLIM成功登陸月球,日本成為世界第五個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而美國主導的阿提米絲計畫也已決定在不遠的未來裡,將兩位日本太空人送上月球,如果太空熱潮再次升溫,關於UFO的論述想必也會重新形塑吧。

飛向臺灣的日本UFO

最後,1970年代日本的超自然熱潮在進入1980年代後也傳到了臺灣。根據伊藤龍平〈台湾のオカルト事情〉*註4,對於1987年解嚴前的臺灣來說,「日本文化本身就是超自然現象(被隱藏的事物)」。然而即使戒嚴,日本次文化仍透過盜版漫畫等管道持續流入臺灣,而在哈日族興起的時代來臨後,日本御宅流派之一的超自然文化也如同取得了市民權,成為能正大光明被大眾討論的存在。戰後隨著時局不斷變換姿態的日本UFO,脫離了原先在日本的時代脈絡,一舉飛抵臺灣的超自然現象,確實也是很有趣的發展。


 

工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專精日本近代文學、次文化理論。編著有《探偵小説と日本近代》、《オカルトの惑星-1980年代、もう一つの世界地図》(皆為青弓社出版)等。

 

欲觀看完整內容,請購買 第48期〈日本発、宇宙探險 2025〉Ψ(-)_(-)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