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亭諺、攝影—林軒朗、圖片—貓.美術館–世界名畫.全面喵化CAT ART by Shu Yamamoto提供

身為貓奴,你最喜歡貓的什麼姿態?又可曾想像過,當貓化身為人,會是什麼光景?愛貓成癡的插畫家山本修便以這樣的概念,用畫筆將貓融入世界知名畫作。帶著就連不是貓奴也會理智斷線的作品,跨海來臺展出,讓臺北花博公園流行館化身為「貓.美術館」。

從小養貓且把貓當作至親的山本修,原本就是一位插畫家,2007年開始將一幅幅名畫「貓化」。「有次打掃房間,看見小兒子在國中臨摹《耳朵包著繃帶的自畫像》,仔細一看,才發現梵谷的臉變成了貓咪的臉。」山本修莞爾一笑,也開始思索其他名畫是否也能變成貓的模樣?

於是山本修嘗試將名畫裡的人類換成貓,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作品開始,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波提且利《維納斯的誕生》,接著又嘗試風格迥異的印象派,包含巴洛克、寫實主義、亞洲藝術等各種不同風格,10年間累積超過500幅的貓化畫作。

山本修強調,「不單純是就現有作品臨摹,把人的身體換成貓就可以的事。」因為貓與人類的身形比例不同,需要調整比例。例如人類的頭佔身高的8分之一,而貓咪的頭則是大約身長的4分之一左右,身旁桌椅、手上拿的咖啡杯都要跟著調整;甚至是人們並排的畫面,也要依據身形與畫布長寬比例調整貓的數量。

為了忠實呈現,山本修選擇用相同媒材來繪製,像水彩、素描、合成圖,筆觸也會臨摹原作。若是油畫,則會改用快速乾燥的壓克力顏料。他說自己年歲已長,但是世界還有很多需要貓化的作品,「有時等不及,就會以右手拿畫筆,左手拿吹風機的方式來繪製畫作。」對創作可說是達到狂熱的境界。

除此之外,山本修也特別注意作品背後的文化細節,例如貓化黑田清輝《湖畔》裡拿著圓扇、身著浴衣的優雅女性時,特別調整衣領,讓貓能展現出恰到好處的性感。而米勒《晚禱》農民在田裡感謝上天的場景,遇上以老鼠和魚為主食的貓,似乎有些「文化差異」。山本修決定在畫的中央補上一條小河,將故事設定成在小河邊釣魚的貓夫婦,在一天結束的黃昏,向貓神感謝當天的收穫。

展場除了展出60幅原畫,同時也將畫作變成實體裝置,走進「梵谷貓的房間」,跟著喵谷展出最藝術的POSE!

在創作路上,山本修形容自己是個努力耕耘、等待收成的農夫。看見重現作品〈拾貓草〉的裝置,立刻戴上頭套,模仿畫中的經典動作。

因著自身對貓的喜愛而開始創作的山本修,一畫就是12年。他將自己比喻為正在播種、耕地的農夫,在一片黑壓壓的田地開墾,「因為知道等到了秋天就會得到豐碩的果實,所以就算無法馬上得到回報,只要有這個信念在,農夫們每天就會為此努力地工作。」幾年前,他開始將畫作出版成畫冊,同時分享在社群網站,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回饋。開心地表示,「自從將作品貓化,對作品、畫家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有越來越多想貓化的藝術作品。」

繼日本與美國的個展後,山本修的作品來到臺灣展出。精選了山本修500幅作品中的60件。從古代藝術到20世紀畫派的貓化作品,維喵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貓》、喵勒《拾貓草》、喵文西《喵娜麗莎》、喵克《貓嗚》等經典作品,宛如上一堂貓版的西洋藝術史。這次山本修也特別為臺灣繪製的4幅作品。希望透過這些作品,能讓臺灣的大家笑容滿面。

在「貓.美術館」現場除了能欣賞山本修的畫作,更能在「貓趣空間」中透過實體裝置,戴上貓耳假扮《拾貓草》的角色、或是進入梵谷貓的房間,每週五也歡迎大家帶著自己的毛孩一同觀展,讓貓玩樂的貓抓板和毛線球一應俱全,不小心也化身成貓,透過不同的視角,重新建構對世界的認知。


 

貓•美術館–世界名畫•全面喵化

展覽資訊:
6/21~9/15
臺北市花博公園流行館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