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提供-學學
透明玻璃水杯印上金色圖案、銀色線條,輕捧杯身轉動,即可發現金銀色澤隨著光線流淌,展現不同層次——這是設計師何佳興與學學及TG合作設計的耐熱玻璃水杯。
作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成員之一,何佳興曾獲金蝶獎金獎、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與雲門舞集合作《十三聲》、《在路上》海報設計、為陳明章「台灣月琴民謠祭」設計視覺,獨特又搶眼的風格,深受好評。近年投入「季風文化造型工作團隊」,走訪各地宮廟、進行風土踏查,將在地文化風格轉譯為視覺語彙,運用於設計與創作。
用玻璃映射出更多可能性
這款擁有獨特線條圖案的水杯,不只外觀精緻漂亮,對於何佳興而言,還肩負「與社會溝通的責任」。何佳興一直試圖在玻璃上嘗試烤花設計,但想使用的金色銀色,受限於熱度控制,提高了製作難度。對他而言,這是「第一次把金銀色烤花的技術做到產品上」,他期待這份美麗的成品能連結文化造型工作的概念,更希望日後能開展串連各種商業合作的可能,打開文化造型的應用各種面向,這也是何佳興透過與學學合作的線上課程「文化造型工作概論」,所欲傳達分享的經驗。
細細拆解杯身圖案含意,可看見金銀色塊中帶有極細的線條交錯,對於致力於挖掘亞洲線條技術的何佳興而言,就是「在精神凝結中找到動態,既在地鄉土又具現代感」,也是他極力想呈現的宮廟文化。金色塊對應宮廟的菱形幾何,在不完全對齊中維持平衡,銀色線條則彷彿宮廟的窗櫺窗花,透過反光製造的流轉與靈動,型塑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廟宇日常:太歲燈透出窗花的溫暖光影、香爐的裊裊青煙、殿內與眾神訴說祈求的莊嚴時刻。
一只杯子,一片風土
近年來何佳興與「季風文化造型工作團隊」深入探索屬於亞洲的線條技術,對他而言,西方視覺系統是以點線面為基礎,背後的邏輯是精準測量衍伸而出的寫實,重點是精神凝結式的畫面,定格最有張力的瞬間。然而東方線條是包含時間的運動,像是書法或水墨,觀者在觀看線條的過程中,同時也能看見時間的流動。運用這些概念,何佳興想呈現的視覺配置,就是在穩定的布局中帶有流動感,並且營造文化的空間感。
何佳興表示,這只杯子呈現的就是他多年來的文化造型工作。他擷取常見的傳統宮廟元素,打破一般對宮廟文化的刻板印象,轉譯成既在地鄉土又現代的抽象圖案,「這可能也是大家說的台味,無論放在家中、出現於廟宇,都很適合」。透過一只杯子,就能感受到一片風土,期待讓這個造型,引發大家對文化元素的不同想像,也打開未來使用的各種可能。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理解「文化造型」這件事,其實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近很近。
「文化造型工作」就相當於「進入生態」,也是針對台灣脈絡與結構問題,衍生出來最適地的工作方法。
—何佳興 / 季風文化造型工作團隊
►瞭解更多文化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