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足文化

© 遠足文化

本書提到了日本近年來的發展,閱讀來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彷彿是這十年來台灣的鏡像。
—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衣雲
這是第一本說明日本失落的幾十年的突破性著作,David Pilling 是我們這個年代最敏銳的亞洲觀察家也是記者,對這個時代作出深刻且引人入勝的描述,讓人想起 John Dower 的同系列巨著《Embracing Defeat》。
— 「重建日本基金會」主席船橋洋一博士
像 David Pilling 這樣以鮮活方式和人道觀點記述日本的書,是我們所需要的。他把晴天霹靂的悲劇和靜謐的時刻,做了無懈可擊的結合,展現他對自己深知的這個國家最核心的動態狀況。他將精準分析配上低調的一手報導,讓他筆下的作家、農民和政治人物,在書頁當中以日本脆弱的力氣及其對新生的追尋奮鬥。
— 《The New Yorker》撰稿人 Evan Osnos

如果由一位西方人的眼光來看待日本人的堅韌民族性,那麼他將會是用如何的觀點來呈現呢?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編輯 David Pilling,2002年至2008年曾擔任其駐東京辦公室主任,一位西方世界的記者,遠道而來進駐東京,他是怎麼看待和其他亞洲國家個性、文化相差甚遠的「大和民族」呢?

10月1日在臺灣出版的《大和魂》副標題為「日本人的求存意識如何改變世界」,本書正是從2011年日本「311地震」做為起點,細膩地描寫日本文化的矛盾、野心、以及逆境中求生存的種種事蹟,儘管深陷不景氣的泥沼,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儘管幾百年來不斷面對毀滅性的災難、還是現代化社會的經濟低迷,日本人仍然能夠展現其強大韌性的島國民族性,不斷從傷痛中慢慢地恢復其原貌。

© 遠足文化

© 遠足文化

作者 David Pilling 從2011年的地震、海嘯、核電廠爆炸,這三重災難開始切入,生動描寫災難危急時刻與災後的社會震盪,同時也揭露了普通人民的堅強韌性、以及遙遠一端的政治高傲散漫,這兩種極端矛盾的反應態度,也讓作者可以將此延伸至更深廣的歷史、文化面向,進一步理解這個國家反覆經歷的危機與重建的過去。 

《大和魂》汲取眾多受訪者及人民的觀察見解,包括小說家村上春樹、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企業家、銀行家、社運人士、藝術家、青少年及老年人,藉由日本面對重重困境,縝密探討日本的社會、精神、金融、政治面,呈現出當代日本的細緻社會剖面與多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