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雯芳

位於日本三重縣的志摩半島可說是海女的「原鄉」,早期因為對外交通不便,保留了許多傳統民俗的生活方式。貧脊的土壤加上三面環海,居民自古以來多半討海為生,而半島極佳的水質,也讓這裡成為日本最具規模的人工養珠地,舉凡民俗、信仰和飲食(鄉土料理散壽司),都深具獨特的海洋文化,在某些鄉村,女人若不會潛水,還沒有資格結婚呢!

海女(Ama)指的是不使用潛水器材、隻身潛入海底徒手捕撈貝類和珍珠的女人,存在已經超過2000年,通常由聚落與家族中由女性世代相傳。其實不只日本,海女曾經廣泛的分佈在東亞一帶,包含台灣也存在過。

日本現存的海女不到1800人,一半以上就集中在志摩半島。明治中期,世界首位成功養殖珍珠的御木本幸吉,必須仰賴海女們辛勤工作,潛入海中沉放母貝和採取珠貝。二戰後的全盛時期,海女採割高價值海產,如鮑魚、珍珠和龍蝦,收入往往超過丈夫一天的所得,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在這裡,女性的地位可不容小覷,甚至有句名言:「區區一個老公都養不起,就不能算是獨當一面的海女。」(旦那のひとりくらい養えんで一人前の海女とはいえん)

海女的自在與魅力完全一覽無遺。(甚至還有點霸氣!)

近年來,因為商業捕撈與養殖技術的進步,海女的收入已大不如前。這行業的工作強度大、相對報酬低,年輕一代寧可去大城市端盤子當服務生,導致現今海女的平均年齡高達65歲以上,甚至可見90幾歲的超級阿嬤。沒有新血加入,老一輩就無法退休,葡萄牙導演克勞迪婭瓦萊喬(Claudia Varejao)的《海女:比海還深》即在捕捉這式微的產業。

2013年,在東方基金會(Fundação Oriente)資助下,克勞迪婭瓦萊喬來到了志摩半島,最初的計畫是以攝影發表的展覽,但對同樣出身濱海之城的克勞迪婭,這群高齡、專注工作的海女引起她極大的好奇。

大島光芒閃爍,縱身入海的海女經常被比做美人魚。克勞迪婭在呈現優美的水中姿態時,不忘考察她們工作對身體的傷害。眩暈、疼痛、拉傷和疲勞,海女的工作似乎沒有盡頭,除了對抗變化多端的海洋、防範鯊魚,還要操持家業。大環境的改變,許多海女都曾因工作辛勞、收益降低不想再執業,但即使前一晚才含淚默想,再也承受不住了,隔天卻又打起精神著裝下海去。

雖然是已經沒落的產業,當地人對海女文化仍充滿自豪,做到不能再做更是普遍海女的想法。「我有時也會想,自己怎麼會選擇如此艱辛的工作,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回想起來,不禁讓人淚從中來。在日本,人們說這叫「波瀾萬丈」,意思是惡浪時高時低,能將我們捲走。儘管日日艱困,卻每天都在學習。」片中66歲的真由美平靜地娓娓道來,已然將職業吸納為人生的一部分。

全片最美的一幕,是40幾歲的「新手」海女真澄,在鏡子前反覆地翻折海女特有的頭巾,嘗試摸索出精確的位置,其他老海女正在一旁幫助她完成最完美的形狀。溫柔、堅定,承傳意味中濃厚的匠人精神,為即將消逝的海女文化留下美麗動人的註解。


《海女:比海還深》
將於2017高雄電影節放映,詳細映演訊息請上官方網站 https://www.kff.tw